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洪雁  高日晖 《理论界》2006,(10):174-175
张竹坡在对《金瓶梅》的评点中论及了许多有关小说接受的理论,虽然大部分言语只是针对《金瓶梅》而发,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观念和思想。本文将张竹坡关于小说接受的本质、方法以及读者等问题的论述系统化,并与西方接受美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在通俗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读者与市场因素相当突出.《金瓶梅》成书后即受到读者关注,他们的态度和阅读行为对这部小说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金瓶梅》的阅读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抄读、借读,也有购读、赠阅等多种形式;鉴于书中大量的色情描写,“善读”观希望引导读者“善读”以达到劝戒效果,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道德衡量标准,同时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通俗小说的创作、传播与读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读者的审美趣味与阅读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金瓶梅》续书的刊行及其人物命名、情节安排.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鉴赏辞典》汇总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金瓶梅》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视挖掘《金瓶梅》的学术价值,帮助读者去认识和阅读这部奇书,向读者展现了《金瓶梅》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群像,尤其对潘金莲、西门庆的性格剖析,辞典更是突破了习见的“淫妇”、“淫棍”说,将其置于晚明特定历史背景中加以研究;并指出陈经济的意义在于表明,腐朽透顶的官僚阶级不但自身必然走向灭亡,他们的接班人也不配有好命运。  相似文献   

4.
清初小说批评家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即如读《金瓶梅》小说,若连片念过去,便味如嚼蜡,止见满篇老婆舌头而已,安能知其为妙文也哉?”①这条读法,对于鉴赏小说第75回“春梅毁骂申二姐,玉萧泣言潘金莲”更具有针对性的启示作用。作为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主要描写的是市井小人西门庆的家庭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活跃着西门庆及妻妾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这一妻五妾又围绕着名利逐鹿家中。因此,苏曼殊说:“盖此书是描写下等妇人社会之书也。试观书中之人物,一启口,则下等…  相似文献   

5.
张竹坡评点、刊刻了《第一奇书<金瓶梅>》,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评论,肯定了《金瓶梅》的写实成就,总结了《金瓶梅》的艺术经验,给这部巨著以很高的评价。在中国的小说批评史中,形成了理论体系,填补了一个空白。认为《金》只不过是细细摹仿了诗经而已,肯定了它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认为《金》书“乃作者一腔炎凉痛恨发于笔端”,借以发泄对当时社会现实之不满;肯定其“画像”本领,“描神追影”,人物形象,历历在目。个性突出;其结构“枝枝叶叶,皆脉脉相通,却又一丝不乱”。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往往植根于具体作品的批评之中。明代各具特色的“四大奇书”,就为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提供了四条不同的道路。其中《金瓶梅》一书,从明末《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的评点(以下简称《新刻》),到清代的张竹坡,再到现代的鲁迅,都称之为“世情书”。它不同于《三国》描写古代的帝王将相、兴废争战,也有别于《水浒》刻划超人的英雄豪杰、刀光剑影,更大异于《西游》虚设奇幻的牛鬼蛇神,  相似文献   

7.
<正>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小说写作的地理背景就在于鲁西——古东昌府一带,书中也大量地使用了山东方言,这就为研究考证它的人提供了最重要的内证,它直接关系着成书与作者籍贯的考证判断。在所有方言中,亲属称谓方言更显的至关重要,《金瓶梅》中的“达达”一词就引起许多研究者的争论。著名学者朱星先生认为《金瓶梅》中有些方言词并非纯山东话,如“达达”吴中方言也有,常州人说“爹爹”(tia tia),宜兴人说(ta ta)即“达达”,可知常州人宜兴人所说的都是“爹爹”的转音。故而,对《金瓶梅》中山东方言的这种认识就成了他的论点——《金瓶梅》作者苏州人王世贞说的一个论据。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只是一部有名的“淫书”,如今要论它的政治性,岂非是故作惊人之笔? 否!事实上早在它流行之初,人们就指出了它的政治性。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明确说它是一部“指斥时事”之书。最早透露有《金瓶梅》一书消息的袁中郎《与董思自书》说得比较含蓄,称它“胜于枚生《七发》多矣”。众所周知,《七发》一文是针对“太子”一类统治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乃至“久执不废,大命乃倾”而发出的讽谏。《金瓶梅》胜于《七发》,那究竟是何等样的小说?与以上说法类似的,词话本欣欣子序结尾处曰:“笑笑生作此传者,盖有所谓也。”廿公  相似文献   

9.
丁耀亢化名紫阳道人所写的《续金瓶梅》,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续金瓶梅》的最大特点是重议论,它一反传统小说的常规,竟想以议论为纲,“每回起首先将感应篇铺叙评论,方入本传,客多主少,别是一格”。尽管它也有故事情节,也塑造了典型形象,但作者的意图十分明确,他是想用情节和形象来作《太上感应篇》的注脚,即以议论带动情节。从这一点上看,《续金瓶梅》可以说是一部哲理小说,也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是借小说来阐  相似文献   

10.
《史记》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司马迁第一次以传记的形式,成功地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各种创造性的艺术手法,为我国文学提供了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宝贵经验,莫说后世写实性传记文学,就连传奇、话本、小说、戏剧等都广泛地吸取与运用。如金圣叹说:“《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张竹坡说:“《金瓶梅》是一部《史记》。” 《史记》的伟大艺术成就,对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传统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关于《金瓶梅》的成书经过以及它的作者,流行过种种传奇性的传说。有一种说法是,这部小说,是一位在某恶霸家中工作的书生,把他在这个丑恶的家庭中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整理而成的。有人说这位恶霸就是湖北麻城的刘承禧。此人曾经当过严嵩父子等人的党羽,后来失宠回乡,在家里过着比西门庆还西门庆的生活。这位书生根据记录整理成小说《金瓶梅》,金,喻财;瓶,喻酒;梅,喻色。这当中又还有许多曲曲折折的经历和变故。但是,围绕着这部小说的传说,更多地却是同王世贞有关。有人还说,王世贞是这部小说的作者。据传说,王世贞同严世蕃有杀父之仇。根子在于王世贞的父亲王抒藏有一幅珍贵的名画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也许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令学者尴尬的一部作品.凭它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与哲学思辨色彩,凭它对人类、人性、生命悲剧的深层思考与把握历史命运的企图,凭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湛的写实艺术,它完全有理由跻身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列,但《金瓶梅》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殊荣.《金瓶梅》“秽书”的恶名毕竟太响亮了,任何一个严肃的中国学者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面对这个问题.五十多年前对《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划时代评价的郑振铎先生,谈到《金瓶梅》的意义,也只得斟词酌句地说:“如果除净了一切的秽亵的章节,它仍不失为一部第一流的小说,其伟大似更过于《水浒》、《西游》、《三国》,更不足和它相提并论.”①(重点号为笔者按)谁都能看出郑振铎先生的真实用意,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郑振铎先生只好用“如果”这样的假设虚晃一枪,以达到充分肯定《金瓶梅》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金瓶梅》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重视,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争议.从家族小说的角度来看,《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家族小说.《金瓶梅》不仅是死角艺术,也是变态艺术,它是一个变态、病态世界的真实反映.通过对《金瓶梅》与20世纪家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伦理叙事以及官商家族小说内在关系的揭示,可以勾勒出《金瓶梅》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与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契合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读懂一部古代小说作品,首先弄清楚其文本(或本文)的性质和情况,应当说是很必要的。 仅就长篇章回小说来说,自明初直至清代中叶,几乎所有的第一流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以及一大批第二、三流作品(如《东周列国志》、《平妖传》、《绿野仙踪》等),都经过以插增、续补、删订等形式,改变了原作的面貌。《金瓶梅》是一部较早问世的文人创作的作品,在第二次阅读这部小说时,我更加感到,今见《金瓶梅》也没有保持作品原貌,仅就“词话本”和“崇祯本”来看,至少已“动过三次手术”。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在一百回中包括了原作和续作两个部分。下面,便从内部和外部对这一问题做些考察。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方言俗语臆释(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这部用白话写成的小说,其中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由于时代和方言区的关系,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有不少方言词读不懂,或只能猜出大意,但不知其所以然。近年来有多种《金瓶梅》辞书问世,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是值得称道的。但其中也有些因不明方言俗语而释义错误;有些则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有些方言语词,读者未必能读懂,但各种辞书均不收。作为一个《金瓶梅》小说背景的方言区的读者,对书中的方言俗语比较熟悉,有些方言俗语至今还在口头运用,因此对书中的一些方言俗语试作  相似文献   

16.
此文载《复旦学报》(社科版)一九八八年第四期,作者黄霖.文章说:《续金瓶梅》作为一部小说,在艺术表现上自有它的特色.它是一部人、事、情、理并头齐进的作品.小说写上层的、正面的人物,较多败笔,因多从概念出发;写下层的、反面的,较多生动,因多有实际经验.这部小说的情节结构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  相似文献   

17.
一、谁是小说叙述者 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总是有一个叙述者在那里向读者讲述着一切,不管这个叙述者在作品里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甚或有时它将自己的真身隐匿得难以寻觅,但是它在小说中却是切切实实地存在着。那么,这个叙述者究竟是谁?有人认为,传统小说所惯用的那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一般的叙述者与作者是合二而一的;而有的人又把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叙的作品称作“自传体”、“私小说”,认为那个讲述着一切的叙述者“我”是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六黄太尉",最早见于宋元时期的《宣和遗事》,是仅此一见的莫须有的人物和官职。《金瓶梅》引入这个人物,乃实指一个不具姓名的太尉,而非六个。以六黄太尉为六个太尉并以此论证《金瓶梅》的作者是徐渭,显然失察了。面对小说中随处可见的舛误讹夺之处,以徐渭或"大名士"必不能这样粗制滥造为由,拒绝接受这部伟大小说的种种瑕疵,甚至曲为说辞的索隐研究方法,也会不断并且越来越多地遭到合理的质疑。不能因为这些瑕疵而否定《金瓶梅》的伟大价值,也不能为了人为实现它的完美而曲解它在创作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渔评改《金瓶梅》”之说的三条论据均不能成立。首都图书馆藏绣像本插图第101幅后回道人题词为吕洞宾《渔父词》的两首,而非李渔之作,回道人是吕洞宾的别号,不是李渔的化名。两衡堂刊本《三国演义》李渔序为书商伪托,真假掺半,序中关于《金瓶梅》的评论不是李渔的文字。张竹坡评《金瓶梅》在兹堂本题“李笠翁先生著”,系书贾伪托。从李渔和《金瓶梅》的关系看,他没有留下更多评论《金瓶梅》的理论遗产,也不是《金瓶梅》改写者。  相似文献   

20.
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和审美化是小说美学的核心。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在整个感性世界里,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中国古典小说,对人物性格美的发掘,到《红楼梦》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鲁迅认为《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指的就是这部伟大作品在人物塑造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表现上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金瓶梅》的艺术实践可以说是这种突破的先行,它给《红楼梦》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