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影视剧的完成,首先要有剧本。剧本的来源则大致有两个渠道,即专门创作的影视剧本和改编其它文艺作品而成的剧本。改编,其本身虽是一种再创造,但改编后的作品同原作品之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便产生了改编后的作品同原作间的成败优劣的论说。《红楼梦》、...  相似文献   

2.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世界文学里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三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为世界各国人民传诵不辍,他的剧本在各国广泛上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熟悉莎士比亚的剧作,经常引用他的作品。马克思甚至还能用英语和德语一场一场地背诵莎士比亚的剧词。各国文学作品中,以莎士比亚诗句为书名或作品名称的,多达数百部。为什么莎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的作品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为什么具有如此惊人的艺术魅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外语     
<正> 翻开《鲁迅全集》就可以看到,在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他的翻译作品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鲁迅先生从青年时期即开始学习外语。终生坚持不懈,他不但精通日语、德语,还曾下苦功研究过英语、法语和俄语。他一生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翻译过一百五十多篇(部)外国作品,涉及十四个国家的近百名作家,有诗歌、剧本、小说、故事、童话、论文。杂文及自然科学等多种体裁,  相似文献   

4.
抗敌演剧队是为宣传抗战而组建的话剧团体,这个团体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将话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前线和广袤蔽塞的乡村,为抗战动员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敌演剧队组建初期,由于演出条件简陋,民众文化程度偏低,以及观众群体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导致已有的剧本无法达到演出的宣传要求,出现严重的"剧本荒",他们通过自创剧本、即兴表演或改编已有剧本,克服了无剧可演的困境;在演出过程中,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又普遍出现了"过火表演"的状况。尽管如此,抗敌演剧队仍然为我们留下了众多有一定艺术质量、宣传效果极佳的作品,这些作品激越嘹亮的高亢音调,成为民族抗战动员的最强声音。在国难当头之际,抗敌演剧队一切为了抗战、一切为了宣传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2001,(1)
代表我国戏剧创作最高水平的曹禺戏剧文学奖今天在西安揭晓。姚远等 13名作者的 10部作品获得剧本奖 ,贾璐等 11名作者的 10部作品获得剧本奖提名奖。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李默然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领导为获奖者颁奖。获得 2 0 0 0年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的 5部话剧作品是 :《“厄尔尼诺”报告》(姚远、邓海南、蒋晓勤 )、《生死场》(田沁鑫 )、《父亲》(李宝群 )、《绿荫里的红塑料桶》(孟冰 )、《岁月风景》(唐栋 )。 5部戏曲作品是 :《乡里警察》(冯之 )、《金子》(隆学义 )、《徽州女人》(陈薪伊、刘云程 )、《迟开的…  相似文献   

6.
《沙恭达罗》与《长生殿》——兼论历史题材的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讨印度古代剧作家迦梨陀娑的剧本《沙恭达罗》,总会使人想到我国剧作家洪昇的剧本《长生殿》。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是两部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如果有,是哪些相同之处呢?还有哪些相异之处呢?或者说,这两个剧本反映了各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中哪些更深层次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呢? 先谈两剧本各自产生的背景:从形式上来说,《沙恭达罗》和《长生殿》都是诗剧。《沙恭达罗》是公元4~5世纪的作品,因为作者迦梨陀娑生活在这一时代。虽然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还不是最后的定论,但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不会晚于这一时期。我国的《长…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7):244-249
《琼斯皇》《毛猿》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戏剧代表作。两部作品在剧本的内在表现力和舞台的外在表现力(舞台表现手段)方面都具有新意:在剧本方面,打破传统形式的剧作法,以一气呵成的多场次戏剧结构形式展现情节和主人公的内心,具有气氛紧张、结构紧凑的特点;象征手法的使用增大了作品的容量,赋予内容以更深的含义;大量的独角戏和独白的恰当运用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戏剧冲突的重视使作品始终带给观众紧张感。在舞台的外在表现手段方面,运用非写实的布景、表现人物内心的面具、烘托气氛的插曲、具有多种作用的音响效果,这一切都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对观众的心理、情感、视觉、听觉造成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以往未见著录的《秣陵血传奇》借明末清初史事表现颂扬忠烈、爱国保种的时代主题,当为近代重要传奇作品之一;以往同未见著录的《侯冈寿全本》是表现欧洲人士在华宣传汉语汉字的传奇剧本,所写内容和发表刊物均极为特殊,有独特价值;稀见剧本《义民迹传奇》并非近代时事剧,而是借南宋东莞抗元名将熊飞起义历史故事表现反清革命思想、激发民族精神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老舍幽默特质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剧本、曲艺,还是杂文,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浓浓的幽默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幽默光芒.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蕴涵辛酸的幽默;饱含同情的幽默;婉而多讽的幽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几乎所有旨在广泛包罗的理论,都把一部艺术作品的整个格局用这个或那个同义词区分为四种成分,并把它们实现出来。”这就是作品本身、创造作品的艺术家、作品所关涉的世界、作品的听众(观众或读者)。“把这四种并列成分排成一种合适的图形,只须画一个三角形就够了”:  相似文献   

11.
戏曲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元明时期达到顶峰,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曲目.明代杂剧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也出现了转型:文字由粗糙到规范;创作目的由纯粹为表演服务到同时为阅读服务;服务对象由普通大众走向案头文人.从戏曲体现出的创作观念、演出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剧本的用途的等方面,对比分析<元刊杂剧三十种>和<元曲选>这两个元、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戏曲选本,试图从中梳理出杂剧的文人化转型脉络.  相似文献   

12.
<正> 老舍是一位知名的小说作家,在他开始写剧本以前,他已经写出了包括《骆驼祥子》在内的九部长篇小说和数十篇中短篇作品了。从抗日战争爆发,他才从事戏剧创作,特别是建国以后,他更以主要精力写戏。综观他一生共写出各种剧本三十余部,包括话剧、歌剧和戏曲。这些作品不仅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和世界剧坛,为我国戏剧舞台创造了一批保留剧目,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特别是他的话剧创作,在继承我们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酒·药·女人──对魏晋时期一种社会病态的分析秦川众所周知,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时代,这个时期士人在思维方式,举止言谈,品格情操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士人迥然不同的特征。以生活方式言之,在那个特殊时代,士人常常怀着难以摆脱的矛盾心理,这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早前学界对明治时期女性作家(又称“闺秀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北田薄冰的小说《白发染》应被解读成1895年由砚友社青年作家发起的观念小说风潮的后续.作为批判因资本主义兴起造成的当时社会中各种不合理现象的作品,观念小说在1895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活动于那个时期的北田薄冰,也通过自己的作品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俗人情犀利的洞察力,也间接地参与了当时的文学运动.在一个女性的自由和发言权被束缚的时代,《白发染》故事内容所隐射的社会问题、女性地位,包括北田薄冰本人让该作品发表于当时知名前卫文学杂志上的行为,都让该作品领先于时代的发展,让北田薄冰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家,永远地刻印在了日本文学史的书卷中.  相似文献   

15.
悲喜剧相结合的小说,在鲁迅小说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小说最能体现鲁迅小说的特色。悲喜剧结合是对立的同一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对立的同一性,包含着两种意义:其一,对立双方因一定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二,对立双方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悲剧和喜剧相结合,也存在“共处”和“转化”两种情况。“共处”,不言自明。“转化”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悲剧性人物,到另一历史时期则可转化为喜剧性人物;二是,在同一作品中,悲剧向喜剧转化。由“共处”而形成的悲喜剧相结合的作品和由“转化”而形成的悲喜剧相结合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前者主  相似文献   

16.
结合白朴词曲作品和有关记载,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墙头马上》一剧中作为“官宦之女”的李千金,从角色性格上讲实为一位下层女性的形象,具有大家闺秀和市井女性这样双重的剧本身份和性格身份。这一现象的形成与作者厕身市井醉心杂剧创作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这一形象体现的是作者对下层女性美好品质的审美,实为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生活理想所塑造的一个“完美”的女性。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话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意义上的基督教文化, 是部分中国话剧作家的思想文化资源之一。1.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早期话剧的影响, 集中在话剧形式: 只说不唱的演法, 与话剧观念: 追求真实的、生活化的表演观念与方法两个方面。2.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影响, 比较广泛。这时的翻译者、改编者, 从注视与基督教文化有关的剧本, 过渡到注视圣经题材剧。使中国既出现了一批反基督教精神的作品,也出现了一批客观上有助阐明基督教精神的作品。3. 现代剧作家经历了一个从注视与基督教文化有关的剧本, 到注视基督教文化内涵的变化过程。基督教文化与中国话剧的“汇合”, 成为中国话剧蜕变、发展的一个条件, 也使中国话剧剧作更加多彩  相似文献   

18.
文艺批评可以是多角度的.从文艺创作的外部层次看,它可以联系某一时代的社会生活,时代风貌;可以联系某一社会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社会心理、民族的独特性以及多种社会意识等.从文艺创作的内部联系说,它可以联系同时代或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这个或那个时期的文艺现象;它和前一时期创作的关系;它对后代创作的影响等.从作品本身着眼,它可以考虑作家的道路经历、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特定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他的处境等,这里有所谓社会学角度、政治学角度、历史学角度、哲学角度、风俗学角度、伦理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六二年第二期《安徽文学》上所发表的功劳(?)子同志的短篇小说《父子》,是一篇丑化工农红军形象、极其有害的作品。作品所反映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活动的一个场面。选择这一斗争时期的题材,当然是好的。可惜作品并没有歌颂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塑造出革命的英雄形象,而唱出了相反的调子,在红军和苏区老百姓的脸上抹了一把黑灰。小说《父子》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红军某团团长詹冲的儿子詹念井(十二岁)在  相似文献   

20.
我在本文中想谈以下几个问题:一,吐火罗文剧本的情况;二,印度戏剧的发展;三,印度戏剧在中国新疆的传播;四,印度戏剧与古希腊戏剧的关系;五,中国戏剧的发展情况;六,吐火罗文剧本与中国内地戏剧发展的关系。都只能极其简略地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