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皖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现状及分布特征,构建有序的旅游"点-轴"开发结构,是优化皖北旅游区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皖北旅游区应积极实施"二极三轴五圈"的空间布局战略。结合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和旅游区位商,蚌埠、阜阳宜作为带动皖北旅游区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应大力培育;建议采用点轴发展模式,构建淮河旅游发展轴、"两淮一蚌"旅游发展轴、亳州-阜阳-淮南旅游发展轴,形成蚌埠禹文化与明皇故里旅游圈、阜阳水域风光观光休闲旅游圈、亳州药都与秦汉历史文化旅游圈、淮南八公胜迹与古城观光旅游圈、淮宿矿迹战迹寻访观光旅游圈。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域旅游合作的大背景,从中原旅游圈概念界定入手,根据河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地域交通相连情况等,认为中原旅游圈应是以郑州为中心,并涵盖豫中、豫西北11个地级市的多类型旅游资源。中原旅游圈得益于资源-差异、产品-市场、中心-区域、共生-协调等动力机制的持续推动,经历了从点均衡、单极核、双极核到双极核与圈层均衡发展等多个空间演化阶段,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格局。中原旅游圈未来发展需要在推进郑(汴)-洛双核心结构、极化与均衡协同、品牌稳定与统一、延伸产业链条、构建智慧旅游网络服务平台等方面重点努力。  相似文献   

3.
省会城市有旅游资源优越区与非优区之别,旅游资源非优型省会必然表现出城市旅游"贫血症",它们突破资源瓶颈的途径是以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全面提升省会城市旅游吸引力的策略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全市各行各业之力,首先要巧用财政力量;通过营造省会旅游圈等办法,尽快实现从旅游集散中心向旅游中心城市的跨越;走观光、休闲、度假、文体、会展、节事、科教等多种旅游综合配套发展之路;借新城区建设之良机,强化城市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4.
都市旅游圈是具有一定向心性和层次性的旅游地域系统,其生成是都市旅游跨界拓展和区域旅游合作的外在表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后解决中心大都市旅游需求与供给矛盾的必然产物,西方发达国家的首都或中心城市大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广州作为我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都市旅游圈的构建必然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要重点解决旅游产品同质化、产业链作用有限、人们对休闲和体验产品理解不足、区域旅游经济辐射效应欠缺等问题,引导旅游者转变观念,整合资源,构建产业链,通过跨区域合作形成点面结合的全面辐射效应,打造成功的都市旅游圈。  相似文献   

5.
济南作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定位已在国家层面明确。济南具有成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济南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需要解决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构建立足服务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辐射全省及周边区域,乃至面向国际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需要新思路,增强济南物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正在全力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但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目前仍然存在着规模实力偏弱、首位度偏低等制约经济圈发展的突出问题。从2005—2011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增长与结构转换的动态比较中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济南工业发展不足和服务业比重虚高。为此,济南必须将工业强市作为带动济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的一个主要战略,在正确处理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的基础上,全力促进制造业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旅游阴影区理论为背景,分析了"大武夷旅游圈"面临的困境和旅游发展现状,进而研究了"大武夷旅游圈"突破阴影效应的方法,即旅游资源异质法、聚焦眼球打造亮点法、旅游合作法和旅游形象设计法等,从而实现"既突出武夷山,又突破武夷山",促进"大武夷旅游圈"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标志着"大关中"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推进阶段。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数为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计算公式,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高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西安是经济区集聚辐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天水、咸阳,是区域次级集聚辐射中心,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低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铜川、商洛、渭南、宝鸡、杨凌,是地方集聚和辐射中心。进而提出强化城市流的区域发展政策: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增强城市间经济空间联系;明确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强化城市间分工与协作;建立跨区域合作组织,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济南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和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之一,是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济南的区位、交通、信息网络、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人才等优势,加快物流资源整合,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构建多层次的现代物流体系,以冀鲁豫苏皖5省为覆盖区域,把济南建设成为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域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服务一体、用户满意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0.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空间维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若要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探索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空间维视角为-切入点,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旅游空间布局,可以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依据鄂西圈旅游资源赋存情况、旅游交通发展状况及旅游地的功能等条件,鄂西圈可以构建为"三心、三轴、三圈"的旅游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