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哲学史上自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是主体性和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现当代的许多哲学家对主客式采取批判的态度而主张主客浑一。中国哲学史长期以天人合一为主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批先进思想家起而反对天人合一,强调我与非我之分和“心之力”,大力介绍和赞赏笛卡尔和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主客式。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从哲学的深度来看就是召唤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和主体性。五四以后至今,我们所走的这条道路在步伐上太缓慢、太曲折。21世纪的中国哲学必将继续发展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和主体性。但西方近代的主客式和主体性由于被吹胀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产生了种种弊端。21世纪的中国哲学应该批判地吸取天人合一思想之合理处,把西方近代的主客思维方式补充进来,使两者相结合。21世纪的中国哲学将是二者相结合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献中的“气”主要有三种涵义 :气态物质之气 ,生化之本之气 ,符号—关系模型之气。生化之本之气是以主客相融的方式 ,通过心灵“体验”对世界的发现。因此 ,用以主客对立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科学方法 ,不能证明“气”的真实性或虚假性。最有力的办法 ,是认真按照主客相融的方式 ,亲自去做一下 ,看到底有没有“气”的存在 ,这是问题的关键。气是无形虚体 ,其作用必定采取无为的形式。无为不是不作为 ,而是不在对立的关系中作为 ,故不可得见。气的作用也就是时间的作用 ,而时间也体现着气。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国内关于审美认识的研究中,由否定“主客对立”进而取消“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突出倾向和强势话语。其实,“主客二分”在人类认识活动包括审美认识中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传统的“主客二分”并不一定等于“主客对立”,也可能包含“主客交流”,以“主客对立”为由否定“主客二分”未必符合事实。现代哲学美学生成论肯定“主客交流”,未必取消“主客二分”。“主客二分”对应的是本质论、唯物论、客观美、共同美,“主客交流”对应的是生成论、唯心论、主观美、差异美。在人类文明探寻真理的认识活动和把握美本体的审美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分别无法取消,也不应取消。只有破除非此即彼、唯我独尊的绝对化思维方法,坚持亦此亦彼、多元共存的辩证法,将“主客交流”与“主客二分”、“生成论”与“本质论”加以互补,将“美怎样呈现”与“美是什么”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给中国美学带来真正的生机。  相似文献   

4.
互利共生理念,是在反思人类生存危机、批判西方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过程中产生的,但它不是向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复归.通过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实质及意义之后认为,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再到互利共生,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互利共生是在马克思主义主客统一观基础上对前两个阶段的扬弃.互利共生的实质不是"融合",而是协同进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遗过对实践一词使用内涵的分析,说明实践作为哲学概念是科学的,但作为美学的逻辑起点有其局限性。继续固守以实践论认识事物的主客二分方法研究美会引出许多混乱和问题。外在于人的对象性研究往往使人成为某种特殊的存在物,而忽视了审美活动的感悟特征,忽视了主客同一的审美现实生成特点。只有将关学研究回归人的生命本体,使生命本体以外的对象成为认识的对象,生命自身成为自我观照的目标,才能在主客相融的深层联系基础上生成美、认识荧。生命美学的方向将为人的发展拓展无限空间,也为美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践美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到现在,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从主客二元对立的反映论到打破主客对立、实现主客统一的存在论的转变过程。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这种转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马克思实践观本身包含着存在论的思想维度;其次,实践美学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其本身的理论自足性也要求这种转变;第三,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某些问题的批评,为其思维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参照性视野。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对自身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互利共生理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利共生事念 ,是在反思人类生存危机、批判西方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过程中产生的 ,但它不是向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复归。通过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实质及意义之后认为 ,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再到互利共生 ,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互利共生是在马克思主义主客统一观基础上对前两个阶段的扬弃。互利共生的实质不是“融合” ,而是协同进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一些专家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一书的几点意见为导引,以澄清的方式进一步阐释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见解。第一,关于哲学思维方式与哲学家的基本哲学立场的关系。首先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含义做了限定,然后分析了哲学思维方式与由其所构建出来的哲学理论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二者的重要性。第二,关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及西方现代哲学对它的超越。主要探讨了主客二分的含义、其在近代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现代哲学在超越主客二分上的成败。第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谈了两个问题:其一,当前学界在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上存在的主要偏向;其二,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人生问题,具体说是在"天人合一"立场上人的价值选择问题。以"法天象地"为自我安放起点,先民找到了"天人相通"的可能性路径,这就是"天道"的"生生之德"及以此为基础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天人合一"因此获得了仁爱道德的伦理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特质及其蕴含的"主客统一"的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在文化源头上获得了内在的和谐关系。这种智慧虽产生于农业文明,却能为现代社会的环境伦理提供合理视域。  相似文献   

10.
环境伦理学建立的可能性,在于满足两个内在逻辑条件一是其理论构架应以主体际为基本向度,二是将"主体自然客体"关系作为伦理关系来对待.在交往实践观中形成的"主客主"结构,能够满足环境伦理学的两个看似矛盾的条件,使环境伦理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