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乡村债务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乡村债务问题的症结在于现行乡村两级不合理的权力运作模式以及处于这种模式之下的乡村干部的不规范行为,市场失灵与资源配置的不公也为乡村举债预设了前提。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是治理乡村债务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对既有债务区别情况、分类决策,是治理乡村债务的重要方法和中心环节;加快农村财税、金融、干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以及土地、户籍、分配等配套体制改革,是治理乡村债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合约视角下的乡村债务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债务屡禁不止,高违约率与高缔约率并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乡村债务合约是高度不完全合约以及乡村组织的行政性身份和债务资金用途的公共品属性.单方面禁止金融机构向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贷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应从以法律法规或合同形式明确规定乡村组织缔约时的身份和债务资金的具体用途及建立通畅"违约→缔约"的信息反馈机制两个方面来解决乡村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乡村债务情况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债务即影响乡村组织的威信和干群关系,也影响“三农”发展,也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重大障碍。本文在研究分析我省乡村债务的现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并认为消减乡村债务要引起省级政府重视,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齐心协力抓减债,建立专业班子,制定激励减债政策和具体减债办法,开展减债进度评比活动。用三至五年时间把我省乡村债务压到最低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从根本上化解乡村债务必须克服渐进改革方式的局限性.对此,笔者建议通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成立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深化政绩考核机制改革等化解乡村债务.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显示了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当前数额巨大的乡村债务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意图存在着巨大反差,我国乡村多年累积的公共负债问题,以及由此导引出的基层行政生态失序,成为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障碍.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日益严重的乡村债务,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佳木斯市东风区X村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其债务和债权产生的原因,提出化解对策,并重点就村级债权的形成与清收及着眼于防止新生债务的乡村治理机制两方面进行论述,指出清收政策不明、部分债权法律界限不准、缺乏约束机制是村级债权难以清收的根本原因;集体经济职能弱化与丧失、"一事一议"实施难、税费改革后未及时建立新的投入代偿机制是村级债务产生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债务问题,必须从制定政策,化解旧债,遏制新债的角度来寻找途径,这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预防农民负担反弹,保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化解新疆乡村两级债务的路径选择: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中央和省级新增财力用于解决最为紧迫的债务;分而治之,突出重点,确定债务化解的重点和顺序;从现阶段新疆实际出发,提出消减、清偿债务的目标模武;转变政绩考核制度,加强财务监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实行"省直管县",减少政府层级.  相似文献   

9.
张兵  楚永生 《江海学刊》2006,(5):95-100
从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内在关系角度考察传统农业社会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人民公社时期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可以发现现行的农村公共物品制度仍然是传统经济体制下供给制度的延续,其特征包括以制度外供给为主、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以及供给主体与收益主体二者利益相分离等。这些特征表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与当前乡村治理模式不能实现有效统一,从而导致了农民负担加重、乡村政府债务危机和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以及农村公共物品供需失衡等问题。因此,必须积极探讨对乡村治理模式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进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文在对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中堡镇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实证和规范角度对农村税费改革进行全面分析,着重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镇、村三级财力缺口普遍加大,乡村巨额债务失去偿还来源、农村公共品供给缺少资金来源、供给主体不明确,农民负担存在反弹的潜在可能性,乡镇政府职能并未转变、村级组织行政化倾向进一步加强,农业税征收主体并未改变、征收成本仍然很高等突出问题,提出了继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及相关管理办法、改革行政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妥善清理消化乡村债务、建立农村公共品供给多渠道融资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压力与创新:农业税免除后中国乡村治理结构改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消农业税后中国农村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是必须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的研究表明,取消农业税等于拆除了收费平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乡村债务化解和乡镇财政运行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便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从而使得乡村治理方面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倒逼着乡村治理结构改革;而实践把乡镇改革推到改革的最前沿,乡镇成为农村治理结构的关键环节;乡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现有框架结构基础上的重建农村治理结构,即实现乡镇自治;要完全一步走到乡镇完全自治模式,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有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换。  相似文献   

12.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指具备真正连带债务成立的全部实质要件,但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该债务为连带债务的债务。以是否具有相同的发生原因、是否具有意思联络或目的之共同、是否具有负担部分及追偿权作为真正与不真正连带的区分标准,无法正确地、最终地区分真正与不真正连带。我国现行法上存在有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直接规定,此外不真正连带债务还广泛地存在于现行法律的适用过程中,但是协同债务和从属债务并非不真正连带债务。  相似文献   

13.
王霞 《理论界》2003,(3):70-71
一般而言,债务转移的方式是先由债务人与第三人就债务转移达成协议,然后再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即在这种普通方式下,债务转移协议是由债务人与第三人来直接订立的,在此债务人就债务转移作出了积极的意思表示。那么除了这种普通方式外,理论上还有一种探讨,即债权人与第三人能否就债务转移直接订立协议?债权人与第三人直接订立债务转移协议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当债务人就债务转移作出消极意思表示(指债务人明确表示反对)时,债权人与第三人能否就债务转移直接达成协议;二是债权人与第三人能否不通知债务人(指债务人不知),而就债务转移直接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4.
化解乡村债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免征农业税后,各乡镇筹措资金的途径越来越少,而乡镇债务纠纷却越来越多.这一问题已严重干扰了农村基层政府工作秩序,且影响了农村干群关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确面对这些问题,探求科学化解乡村债务的路子,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有数量庞大的显性地方债务和难以估算的隐性地方债务,资不抵债已经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针对地方债务问题采取了多种法治模式,其中债务法治体系化、债务接管法治化、统一基金保底与借款法定化和债务指标法定化模式对于我国破解地方债务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在《宪法》中对控制地方债务进行顶层布控,在此基础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税权法律制度;出台地方债务法,强化地方预算监督;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机制,明确地方债务的主体、发起权限、运行程序、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16.
青云 《家庭科技》2006,(6):48-48
张某与王某原是夫妻。2003年,张某与王某就夫妻财产债务问题签订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并对协议进行了公证。夫妻俩在协议中约定:“除共同经营的奉化市某电器厂所负24万元债务属夫妻共同债务外,夫妻各方自己所负之债为夫妻个人债务,如有其他债务必须夫妻双方签字同意,方可认为是夫妻共同债务。”  相似文献   

17.
探究债务期限的影响因素可引导企业优化债务期限结构,有益于挖掘企业价值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基于此,文章创新性地从宏观经济分析入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检验利用2003—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岭回归法建模分析得到: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影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宏观税负、M2增长率、经济增长、金融机构实力与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通货膨胀率与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股票市场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8.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认可的一种多数人债务。这种债务与连带债务不同,两者不能混淆。鉴于不真正连带债务具有许多独立的价值,且适合当前司法实践需要,我国应当建立该制度,在民法典中对之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终演化为主权债务危机。综观这一轮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是在发达经济体爆发,尤其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最为严重。学术界已经对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但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同样也不可小视。本文主要对欧元区以外主要发达国家主权债务的现状、成因及压力进行剖析,以此作为我国防范主权债务危机的警示。  相似文献   

20.
石冠彬 《浙江社会科学》2020,(12):58-66+158
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是债权人寻求公权力保护其保证债权的法定期间,适用普通诉讼时效,与主债务诉讼时效的时长并不必然相同,其与决定保证债务是否产生的保证期间的内涵截然不同。虽然保证人可援引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作为其不承担保证责任的抗辩事由,但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相较于主债务诉讼时效并不具有从属性,主债务诉讼时效届满并不导致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届满,其中断或者中止也不影响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计算:一方面,一般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起算原则上以主债务裁判的强制执行不能作为前提,当主债务诉讼时效发生中断或中止时,一般保证债务诉讼时效尚未起算,自然不可能发生所谓的中断或者中止;另一方面,债权人要求连带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并不以其要求主债务人承担保证责任为前提,两者之间并非真正连带债务,故连带保证债务在诉讼时效的计算上也具有独立性。反之,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或中止也与主债务诉讼时效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