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 1 975年广东潮州出土的明代宣德戏文写本《刘希必金钗记》为述考中心 ,通过对各地有关刘文龙故事的成型、分化与传播的考证和比较 ,力求梳理出我国南戏传播的路线。  相似文献   

2.
潮州地处闽粤沿海交界处,与台湾南部城市高雄隔海相望,天蓝海碧,风光旖旎,自古人文荟萃、书香鼎盛,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潮州,一片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热土。从6000年前的“陈桥人”到3000年前的“浮滨人”,古老的文明为潮州撒下薪火相传的种子。自东晋咸和六年设立建制以降,潮州一直为“岭东首邑”,是岭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在潮八月,驱鳄鱼、兴教育、倡农业,潮州更是文风蔚起,英才辈出,赢得“海滨邹鲁”的美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潮州成为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夫茶、…  相似文献   

3.
《正音撮要》是清代中后期通行于粤地的一部重要的正音读本,前修时彦皆认为考证《正音撮要》的语音性质对研究清代的“正音”观念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正音撮要》的音系基础是清代中后期的北京官话音,是读书音与口语音并用的语音系统,其在北京官话音这个主流音系中还夹杂着作者自身的广州方音。《正音撮要》虽不是一本纯粹的正音音系读本,但高氏以北京官话为参照标准构建《撮要》音系,可以肯定其音类框架与清代“正音”书的音类框架吻合。  相似文献   

4.
古城潮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教育事业源远流长。自汉代开始兴学发展至明清,建书院、兴学校,潮州教育渐成体系。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千载良机,在“科教兴市”的大进军进程中,潮州教育更是根深叶茂,硕果累累:1988年,潮州市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县(市);1989年,潮州市中小学环保教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1992年,潮州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1993年,全国丁有宽教材教法研讨会在潮州举行;1995年,潮州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恢复高考21年来,潮州累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26544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正音再华傍注》的版本、体例、内容以及音系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正音再华傍注》是莎彝尊继编纂《正音咀华》和《正音切韵指掌》之后,再编辑的一部指导广东地区人们学习官话的清代正音读本。本文系统梳理《正音再华傍注》“正音五百家姓”的注音材料并得出结论:《正音再华傍注》是一部音系多元化的正音读本,它在北方官话主流音系中掺杂着传统正音观念以及编纂者的广州方音。  相似文献   

6.
王琦 《延边大学学报》2023,(1):68-75+141-142
“训民正音”对丰富、发展朝鲜民族文化和语言有重要意义,是朝鲜历史上的划时代大事,促进了朝鲜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然而围绕“训民正音”的创制始终存在多种争论。世宗对詹事院的设置、《雅乐》的修订、《新撰经济续六典》的编撰以及贡法的修订等四个重大事件的处理,彰显了其确定目标、选拔人才、展开讨论、注重实践的鲜明理政风格。以此视角重新审视世宗对音韵学的研究和派遣弟子赴明学习汉语这两个典型事件的互动关系,可见世宗决策这些重大事件的过程与集贤殿学士们的深度参与密不可分,同时多重史料的解析也可在时间轴上得以互证,其与“训民正音”创制时间节点高度吻合。这些最终都明确指向“训民正音”的创制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是世宗与集贤殿学者合力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潮州城,三山环抱,一水相拥,古城门、广济楼、开元寺、老街道、石板路……1600载悠悠岁月写满古城的沧桑和感慨,潮州人民世代享受着“古城小镇”悠闲而安宁的生活。改革开放的春潮把潮州推到时代的前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水平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潮州升格为地级市以後,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而又永葆历史文化名城魅力的新潮州成了潮州人民的当务之急。“建设新城、保护名城”,潮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制定了城市建设指导方针,推进潮州城镇化建设。运筹帷幄谱新篇,栉风沐雨起宏图。潮州,一个中等格局的…  相似文献   

8.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位於广东省东端的潮州市,濒临南海,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广东省著名侨乡。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海岸线136公里,总人口242.45万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30万人。翻开潮州的历史,自古人文荟萃,书香鼎盛,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从6000年前的“陈桥人”到3000年前的“浮滨人”,古老的文明为潮州撒下薪火相传的种子。自东晋咸和六年建制以来,潮州一直就为“岭东首邑”,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圆和十四年(819年),韩愈贬谪潮州刺史,在潮八月,驱鳄鱼…  相似文献   

9.
《华人时刊》2010,(2):93-93
广东省潮州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除建立海外潮人博物馆,为乡贤回归的人士办实事,进一步促进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还召开影响力巨大的侨博会,促进潮州的底蕴发展,增强潮州城市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到潮州游览,潮州人会叮嘱你——不要错过“湘子桥”!“湘子桥”又名广济桥,横卧於潮州城东门外韩江上。暮春时节,江水滔滔,轻帆点点,桥墩浪花飞溅似白鹭翔集,潮州八景之“湘桥春涨”令人留连忘返。湘桥区便因湘子桥而得名。区政府所在地——潮州府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为历代郡、州、路、府之治所,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三山一水护城廓”之独特风貌,与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相得益彰,使之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区和旅游观光胜地。穿过历史的烟云,审视今日湘桥区的发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湘子…  相似文献   

11.
《东国正韵》序文中的“上去无别”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46年,朝鲜颁布钦定《训民正音》(以下简称《正音》)推广了“谚文厅”所创制的表音文字。第二年,又颁布了“调以四声,定为九十一韵二十三母,以御定训民正音定其音”的韵书《东国正韵》。从声、韵的数目看来,它既不同于朝鲜长期以来备科试用的《礼部韵略》,也不同于《平水韵》。序文中写道:“声韵之变极矣”、“若不正之,则愈久愈甚,将有不可救之弊矣”、“我国  相似文献   

12.
潮州民俗     
工夫茶“夜枕乡井土,日饮工夫茶”。潮州海外游子都说,饮工夫茶,故乡山水便宛然历历在目。潮州人锺爱工夫茶就象他们对潮州的锺爱一样。“工夫茶”又作“功夫茶”,因为潮州人很注重茶艺,在茶艺上花的功夫大,故又称为“功夫茶”。从“茶道”上考究,品工夫茶有“大工夫、小工夫”之别:普通人喝工夫茶,也置一套小巧茶具,讲究“高冲低洒”、“乱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一套冲泡手艺和谦恭礼让的茶礼,但这仅仅是“小工夫”;那些涵盖在整个冲、泡、淋、洒、品过程中的哲理、宗教、历史和文化的修养才是“大工夫”所在…  相似文献   

13.
民乐五声调式在保持其自身所特有的民族风格的同时,广泛吸收外来作曲技法,突显出五声调式对其他调式和声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这种兼容性也为五声调式音乐的色彩表现力增添了丰富的和声效果。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性调式的“正音”,除这五个正音外的音都可以从广义上归为“偏音”。从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可见,偏音引起的离调、调式交替与调式综合、多调性、转调,对和声力度与音乐情绪影响效果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雷铎 《社区》2010,(20):29-30
中国有56个民族,有人说潮州人是“第57个民族”。因为汉族当中,有自己语言、全套独立风俗乃至全套文化符号的,只存在于潮州(潮汕地区)。作家王朔跟我说过,20世纪80年代他到潮汕,想做些买卖,不料那感觉“和到了异域没什么区别”;再早一点,1950年代,林彪统帅的四野从东北打到潮汕,南下军官被潮州美女迷住了,许多人复员、转业、离退休以后,不回北方老家,而在潮州“叶落归根”,但几十年下来,他们还是没有学会说这里的“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5.
潮州,依山面海,地处“省尾国角”。 数百年来,潮州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孕育出持久、稳固的潮州文化,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即便跨越时空,远离故土的潮州人也都保持着乡音、乡俗。潮州文化,是潮州人高度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伴着历史前行的脚步,当旺盛的创造力生产出繁荣的社会财富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伸进了社会的每个领域文化,以它多姿多彩、变幻发展、难以捉摸的独特魅力,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宏伟事业。文化,是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产物,它需要传承,更需要建设和发扬。改革开放以来,潮州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  相似文献   

16.
略论选好课文教学的突破口潘国红选好课文教学的突破口,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艺术。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有这样一种职业错觉:分析课文便是“范读正音──析字剖词──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分析写作”,其结果,教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于...  相似文献   

17.
嘉靖本的《荔镜记》已形成自己独立的声腔,这种声腔在南戏常用曲牌基础上变调而歌并吸收闽南民歌等当地音乐入曲,以闽南方言创作戏文曲词说白,并以闽南方言演出;这种声腔又有潮州腔与泉州腔之分,因两种声腔的音乐、语言、受众很接近,因此可以合腔,《荔镜记》就是使用潮泉合腔的戏文。《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不论是潮腔还是潮调,都见出至迟到明中后叶一种独立于正字戏、也独立于闽南戏的潮州本地声腔已经成熟地运用于潮州、海陆丰的戏曲舞台。这些潮州戏文虽然有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然而其体制则秉承南戏的长篇巨制、七角行当以及基于曲牌体的灵活自由的演唱形式,甚至还有一些唱正音的遗存。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与当地乡社祭祀小戏结合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1444年朝鲜王朝创制民族文字“训民正音”,其后采用“正音”文字翻译了大量汉文文献。这些翻译文献对原文中首次出现的专有名词、词汇及各种术语都附加了注释,其注释位置、注释内容、注释方式及注释采用的标记与汉语文言文和中世纪朝鲜语词类有着不置可否的关系,体现出当时朝鲜学者对汉语和朝鲜语词汇的认知、词汇分类的标准。这对现代语言学研究和词典编撰具有借鉴价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曲目是传统曲学中具有“史”的理论框架的批评形态,在成书模式上属世代累积型.元明之际的《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之间存在明显的承传关系,并以剧本存目为中心,描述了元剧史的发展进程.钟嗣成是《录鬼簿》的最后编纂者与修订者,《录鬼簿续编》对《录鬼簿》的增补,依据的是天一阁本,开启了无名氏剧目辑录之风.《大和正音谱》曲目的蓝本是《录鬼簿》,并参考了元人曲选,但成就不高.三种曲目对后代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0.
袁子让《五先堂字学元元》音韵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子让《五先堂字学元元》的正音思想,古今音变的语音观念,等韵门法的图解,韵图比较的理论,构成了他系统的音韵学思想。这种思想既是对传统“雅音”的弘扬,也表现出他对音韵理论的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