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健康分枝,也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点。目前我国西部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现代休闲农业作为现代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复合型产业形态,应从多角度确定发展策略,做到政府引导、面向市场、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构成内容,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发展休闲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的增收、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安徽是农业大省,地理、资源优势明显,发展休闲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在休闲农业的开发上,应针对本省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不能盲目开发。特别是在休闲农业开发模式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之一。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休闲农庄和民族文化休闲的农民直接参与休闲农业,以"企业 农户"和"政府 农户"的间接参与农业经营模式,目前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整体存在规划滞后、规模小等方面问题,应从大力加强休闲农业统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郊农地休闲利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和社会休闲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成为国家支撑新农村建设、振兴农村经济、协调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种背景下,农地休闲利用,特别是城郊农地的休闲利用成为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领域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我国农地休闲利用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概念、类型和模式,但也正面临农地用途转变、获取途径、经营方式、生态保护、利益分配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必须从制度、管理、规划和技术等四个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城郊休闲农地的合理、高效、有序、健康利用,以保障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地力常新、多种经营、生态平衡等方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探讨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历史传承及其对现代农业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才"思想与"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学思想中极具价值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三才"理论所体现的有机统一的自然观,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遵循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符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在中国人口持续增长及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应继承和发扬传统农学思想中的集约经营、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促进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13日发布的首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我国今后5~10年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新时期的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蓝图。围绕《规划》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要求。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甘肃省皋兰县什川镇在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区位优势条件的带动下,充分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由于什川休闲观光农业园处于起步阶段,自然资源类型相对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经营管理服务滞后,资源规划不科学,品牌意识模糊,休闲旅游主题不明确,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社会引导机制欠缺等诸多问题逐渐在发展中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什川休闲观光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采取抓住市场机遇迎合观光者需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科学合理规划,打造什川休闲农业特色乡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多方渠道筹措资金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兰州市的农业、旅游业及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观光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产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缘区是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区域。以昆明市为例,在分析昆明市城市边缘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特色产业展示观光、资源依赖型观光休闲,并对不同发展模式的属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皖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对策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皖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经验: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主要有积极推动规模化经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注重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注重农业的经济组织化,构建完善的农业支持政策,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以及建立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国内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主要有重视科学规划引导、重视扶植发展龙头企业、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最后,针对皖北地区的实际,提出了皖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一要制定科学的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二要支持建立相应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三要积极支持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四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业技术在现代区域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经过与自然和社会诸多条件的长期磨合,已具备了其完善的形式.传统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形成;有利于吸收农村劳动力;为技术创新的提供可能性.由于现代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缺乏敏感性,加上机械工具对人力畜力替代的有限和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无限,依靠传统农业技术,精耕细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地的生产力,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发展道路.新一轮的制度安排对传统农业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带来发展的契机,发展中国家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高需求收入弹性以及传统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又推动了新一轮的制度创新.做好中国区域农业技术规划,应从产品适应性和技术适应度两个维度对农业区域进行矩阵划分,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农业技术战略;应该充分利用传统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中国特色农业;应促进传统农业技术标准化,提高其生产效率,增进其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1.
庆阳市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以山地沟谷为主,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小,人口压力大,农业经济不发达,面临生态建设的迫切任务。在当前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下,为了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就应该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结合生态建设重点发展林果业、草畜业和特色种植业,因地制宜地推行科学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立农林草畜各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农业生产系统。通过林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益。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规划、体制创新、改进生产技术、增加投资和提高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加快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视角,以确保农民权益为主旨,对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梳理和解析,对土地制度深化改革中保护农民权益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及其经营方式的基本原理包括:在土地所有制方面,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搞小土地所有制或土地私有化,要实现土地的国有化或集体化;只有实现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规模化和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积极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不仅是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农民权益和提高农民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在农业的具体经营方式上,要尊重农民的选择。在中国新农地制度创新中,由村集体来主导土地流转,引导农民走合作经营的规模化农业发展道路,对外可以发挥限制资本自由介入土地的屏障作用,保护村民权益;对内则可发挥协调与服务功能,促进土地合理化流转;还能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规划制度和相关法律条例。国家尽早出台限制外资进入农地的政策条例,保护农民权益。同时,应提升农民的决策水平,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法制建设和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首先提出了中等农民的概念,即中等农民是拥有数倍于目前家庭承包下的耕地面积,主体是中年壮年农民,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采用机械化生产,能够获得与外出非农就业相近、可以维持家庭生活支出的收入和适度规模家庭经营的农民。有别于家庭承包制下的小规模经营农民(小农)和粮食大户(农业资本家)。阐述了中等农民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是农业生产需要决定的,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途径。借鉴国外经验,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培育发展中等农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线”划定情境下如何科学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及整治策略,是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利用人口预测与潜力测度模型,对潜力来源及整治流向进行分类界定:依据“三线”已有划定区域及整治导向,将整治策略分为生态发展、农地保障及城乡统筹三种类型。其中,生态发展方向下的整治潜力相对较小,应着重推进生态用地整治增强区域生态功能、保证区域生态优势;农地整治方向下的整治潜力较大、涉及范围较大,应着眼推进农用地复垦,保障区域农业生产;城乡统筹方向下的整治潜力较小,应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布局结构,进而为区域用地集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农地流转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信息失灵现象,土地资源配置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在我国当前农地流转中,政府应通过信息规制手段矫正农地市场信息失真状况,修复农地市场机制,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对农地流转信息规制的对象为市场参与人的交易信息披露行为,重点是对市场信息的优势方——农村基层组织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规制。在我国当前农地市场信息规制中,政府应特别注重信息工具手段的运用,以规范管理流转当事人的信息供给与传递行为。  相似文献   

16.
宅基地土地置换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宅基地复垦为农用地,与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进行调整置换,并对村庄进行规划整治的特定行为.太湖县在宅基地土地置换实施实践中积累了有益经验,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宅基地土地置换过程中需要关注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问题和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宅基地土地置换工作需要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7.
对宅基地土地置换的内容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宅基地土地置换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宅基地复垦为农用地,与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进行调整置换,并对村庄进行规划整治的特定行为。宅基地土地置换过程中存在地方政府对建设用地指标的利益驱动问题和农民权益被漠视问题。因此宅基地土地置换工作需要南卑裂开,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厘定农地产权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前提。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存在的农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地使用权不完整与不稳定、农地转让权界定不明晰等主要问题,指出重新确认农民的所有权主体地位、健全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权力制衡机制、健全农地征收收益分配机制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中国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偶然性以及县级土地管理的要求,决定必须强调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弹性。结合现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性太强、弹性不足的现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演绎法,具体分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弹性的实现问题,提出实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弹性的总体思路、弹性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以及规划目标、规划指标、规划用途和规划布局的弹性四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城郊土地利用与城市长远发展和城市农产品供给息息相关,根据长沙市近郊8个乡镇26个村的236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土地流转特征、土地认知和社会因素等五个方肼进行回归分析探寻影响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流转土地农业生产所占比重、流转价格、受法律保护的程度、参加合作组织等5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劳动人口、土地流转时间、对土地的态度、对土地产权的认识等5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农业收入所占比重、政府介入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