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她在代表作《金色笔记》中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剖析了女主人公安娜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变化历程。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分析了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期,“多丽丝·莱辛研究会”先后两次在美国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讨论被喻为英国“当代最优秀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作品的文学主题。专家云集,意见纷呈。笔者认为,尽管莱辛世界知名,作品浩瀚,但纵观其作品,仍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前后一贯的基本脉络,那就是当代政治和妇女命运这两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这是莱辛作品的两个最基本的主题、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科幻小说是多丽丝.莱辛后期创作的一个新的尝试点,是她对当代社会现实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大胆揭露和批判。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莱辛的科幻作品,可以挖掘莱辛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哲学思想,为莱辛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中叶,英国文坛上冉冉升起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她就是后来被喻为“我们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多丽丝·莱辛(1919、10、22—)。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莱辛发表了24部风格独特、内涵深邃的长、短篇小说集以及相当数量的诗集、剧本和文论,给英国和世界文坛带来一股清纯而强劲的新风。莱辛不仅先后获得塞默斯·毛姆文学奖(1954)和梅迪契斯奖(1976),而且几度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重要候选人提名,在美国还成立了“多丽丝·莱辛研究会”。莱辛被公认为“当代最优秀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5.
莱辛的谈话录《恩斯特与法尔克》是其晚年代表作之一,其中"第二次谈话"所涉及的"(三大)灾难"与"分外之工"问题,对我们思考与当下处境——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的处境——直接相关的文化与文明冲突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这一谈话,既与莱辛的《论人类的教育》和《智者纳坦》有密切关系,表达了莱辛对市民社会的深刻判断,也与赫尔德、施莱格尔等现代思想者形成了有意味的对照.对比赫尔德等人对莱辛文本的改写和重新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莱辛,更好地理解"分外之工"的内涵,从而努力学会做真理的永恒探索者而非武断占有者,并从根本上习惯世界的矛盾、多元和不同价值在冲突中的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6.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学的杰出代表,科幻小说是她创作的重要部分.2000年以来,国内有关其科幻作品研究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呈上升趋势.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可从简评与整体分析、主题思想和哲学心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国内莱辛科幻作品研究的特色与趋势.莱辛科幻作品研究在中国形成了几个较为清晰的研究方向,具有自己的特色.期待更多关注,但应积极创新,避免重复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空间叙事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多丽丝.莱辛晚年的代表作品《又来了,爱情》。小说运用空间重构推进情节的发展,通过日记、绘画和音乐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空间塑造朱莉.韦龙这个人物形象,并营造心理空间描写女主人公萨拉的精神世界,反映老年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从而表达莱辛一贯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是一本有争议的小说。该小说的评论中最令莱辛遗憾的是一些评论家忽略或曲解了这部小说极具特色的结构布局所带来的审美效果以及它所竭力展示的内在主题。针对于此,文章从莱辛在书中戏仿的神话西绪弗斯神话入手,分析出了《金色笔记》的结构、内容和人物姓名的重复、交叠都同西绪弗斯周而复始推动巨石的神话相吻合。据此,文章的结论是:《金色笔记》是一部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着高度统一性的作品,而莱辛借助此种独特的方法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生活(形式)本身可以是支离破碎的,是悲剧性的重复,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像西绪弗斯那样,不停止地同命运抗争。  相似文献   

9.
由于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国情的不同,对多丽丝·莱辛的研究就具有了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国外的莱辛研究以英美两国为代表,其特征是视角开阔、独特新颖,而且英美两国的莱辛研究也有一定的差异;中国的莱辛研究特征是以社会学批评观点为主并有间断性,新时期以后女性主义运动及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推动了莱辛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对莱辛的研究是在自己的文化诉求中展开的.20世纪50年代,莱辛被译介进中国.在当时读者眼里,她是一个进步的共产主义者.八九十年代,研究多数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21世纪初莱辛思想中的神秘主义成为该阶段研究的热点.综观莱辛在中国的接受,其研究明显体现出自己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多丽丝·莱辛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创作出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的文学作品。本文将通过莱辛作品中人物所反映的两性关系,揭示传统与现代的反叛意义和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研究莱辛所表达的女性主体意识及觉醒的同时挖掘她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小说流派是西方20世纪现代派文学流派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英国著名作家雏吉尼亚@伍尔芙凭其独特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和意识流小说文本,成为了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具体分析了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其意识流小说,即不同于其它意识流小说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伍尔夫是20世纪初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她的意识流小说试验中塑造了多位女性艺术家形象,这些女性艺术家形象普遍反映出女性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面临着父权文化的压制和艺术接受障碍的问题,伍尔夫在其小说文论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试图为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寻找出路。她笔下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在其小说人物形象中具有典型性,尤其是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以丰富的层次呈现真实情感的女性世界,是连接其小说实践与小说理论的纽带之一,从其入手必然可以为伍尔夫小说与文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她的思想上先进的、落后的意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这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女性意识萌发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奥斯丁在父权社会中为女权主义写作的艰难历程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5.
在创作后期,奥斯丁意识到了海洋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性,在小说中加入了大量海洋元素,《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其中之一,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巧妙地表达了对19世纪英国社会政治的洞察和批判。综合奥斯丁的个人家庭背景和经历与小说中关于英国殖民扩张事业的描述,可以解读18-19世纪英国皇家海军、重要港口城市朴茨茅斯和海洋在大英帝国殖民扩张事业中分别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奥斯丁本人对工业革命和英国殖民扩张事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论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家创作的道德关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英国19世纪社会文化生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勃朗特姐妹等一批女性作家以特有的感性注意到了那个时代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贵族阶级正逐渐走向没落,却依然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反映到道德层面,表现为对"门第观念"和"绅士概念"的推崇;而上升中的中产阶级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两面性,一方面遵从并内化贵族道德观念,另一方面也试图倡导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道德取向,如对劳动的重视、倡导自控和自助观念以及对体面生活的希望与追求;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注定了他们只能沦为他人思想观念的模仿者、实践者,注定了他们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失语症"患者命运.英国19世纪涌现的众多女性小说家透过现实主义的外衣,展现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道德图景,彰显了共同的道德关怀,为后人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该文梳理了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早期主要是介绍莱辛作品,肯定她的现实主义创作,但对非现实主义内容则持否定态度,介绍存在着一些失误。2000年后大部分是关于《金色笔记》的研究。在现代和后现代的语境中莱辛研究在文体和叙事上都取得了进展,不过还存在着研究不够深入、涉及文本过窄、参考资料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作品里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对当代西方女性的独立自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女性自由的现状、实质等问题表达了自己辩证而多维的观点.女性的自由离不开男女两性的和谐相依,也无法脱离大社会而存在,女性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永远都是有限的.女性在囚禁和自由两者之间仍然难以抉择,自由甚至是一种悖论.自由不一定意味着幸福,"囚禁"却往往是最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