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伟军 《江淮论坛》2006,(5):101-105
受建国后“十七年”舆论环境的影响,作家真切的个人感受与文学规范的威压,形成了一种心态张力。心态张力的矛盾运动,使得一些作家常常陷入自我反省、批判之中。相比较而言,在纠正自我的“偏差”时,来自解放区的作家能较快地适应权力话语的要求,在创作上能一定程度地化解个人感受与文学规范要求之间的张力,把握时代的脉动。  相似文献   

2.
王琳 《社会科学研究》2006,3(2):179-184
"英雄人物"创作模式从延安时期发端,经历了形成时期(1950年代初期)、成熟时期(1950年代中后期-1960年代中期)、极端时期(1960年代后期-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之后趋于消亡.1950年代初的<文艺报>,作为"发布文艺政策,推进文学运动,举荐优秀作品的‘阵地’",在建立"英雄人物"创作模式的批评实践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个时期的<文艺报>连续组织了几次关于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大讨论,并通过创作批评树立新的文艺范式.一些理论家和知名作家也在<文艺报>上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理论见解,都涉及到"英雄人物"的创造问题,如茅盾、丁玲、冯雪峰、韦君宜、王朝闻、邓友梅、陈涌、敏泽、王世德、周立波等.这些讨论和理论见解触及到了这一创作模式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看出,僵化的"英雄人物"形象并不是文革的特殊产物,其多种元素在建国之初便已定型,这些元素中也包括了一些致命的因子,预示了这一模式在将来夭折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20世纪现代派代表诗人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以及其深刻内涵,和诗人提出此理论的目的和意义。论文指出“非个人化”诗学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缺失,客体显现,反映了其对浪漫主义文论的反对,和向西方理性主义的回归。这种诗学观与中国传统诗学中所提倡的以无我之心观察万事万物不谋而合。这种“无我”之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类中心论和情感中心论,从而建立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共时的互相响应。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革命样板戏,开辟了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新时代。革命样板戏的光辉艺术实践所提供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对我们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前,在蓬勃发展的以工农兵为主体、以样板戏为榜样的群众性的文艺创作运动中,“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林彪一伙及其所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却对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三突出”原则恨之入骨。他们攻击“三突出”的创作原则是“框框”,  相似文献   

5.
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以言表意的行为过程 ,对于创作主体而言 ,语言是一个事先给定的存在 ,制约着创作主体的表意行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从来都不是自然语言的照搬或被动使用 ,创作主体以言表意的过程 ,是从主体意向出发的“我说语言”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地赋予语言以意义的增殖过程。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存在着不同的意义层面 ,一是它的“词典意义”或“指称意义” ,二是“暗示意义”或“附加意义”。在文学创作中 ,创作主体以言表意必须兼顾到这两个不同的意义层面 ,驾驭好二者之间的张力 ,这样才能赋予语言以文学意义 ,也才能使日常的语义信息上升为文学的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学理论界出现“理论之后”、“反理论”、“理论终结”、“理论之死”等论调,“后理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域。“后理论”不仅不拒斥理论,反而昭示着即将到来的理论。面对文学理论的非文学化、体制化和“科际整合”之势,关注文学之维,回应文学问题,当是“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的合法性根据所在。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积极探索二者对话的可能和张力的消弭,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应该成为“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建构新范式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7.
刘小平 《学术研究》2006,(10):124-128
“鄢烈山现象”的成因主要不在于作者的创作数量和名声,而是由于当今社会在阅读和接受鄢烈山杂文时一直存在着多元矛盾。“鄢烈山现象”的内涵表现在作者由平民写作向公民写作的创作转型上,也表现在他对公民写作理论的阐发和选择上,而以“人权”为核心的思想主题则是这种现象内涵的基本依托和价值所系。“鄢烈山现象”的社会意义在于他的杂文创作更多地代表着当今社会的现代性追求,它以公民社会建设为指归,体现着民主、法治、人权、自由、平等等现代价值精神。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坛上,海明威永远都是一颗不容忽视的巨星。他那以“冰山原则”为核心的创作风格,以“硬汉式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反映的作品主题乃至狂傲、暴躁如雄狮般的海明威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和批评家们,“海明威风格”,“海明威式英雄人物”已成了文学术语。本文旨在探究“海明威风格”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海明威风格”,首先是指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洗炼之美,开创了新闻体小说的先河。一部小说,当它的语言、性格塑造、情节设计令人感到洁净和精纯时,它就达到了洗炼之境。海明威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里,…  相似文献   

9.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2003,1(5):192-195
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 ,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 ,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中的鲁迅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庸小说中,存在着无可辩驳的深层次的鲁迅精神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对个性解放要求的追求和对“吃人”文化的批判方面.鲁迅对金庸的这一影响再次表明,通俗文学创作同样可能造就一些杰出的文学大师和巨匠.  相似文献   

11.
胡军 《阴山学刊》2005,18(6):33-36
50年代中前期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借助传统传奇小说的艺术表现方式,将抽象的现代阶级理论转化为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和叙事方式,以此唤起广泛的阶级共性和共识,但由于"讲述话语的年代"深刻变化,这并不是革命文学的最终理想类型,然而却在50年代小说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钧 《齐鲁学刊》2001,1(2):97-100
1958年《人民文学》的叙事策略围绕着“破”与“立”做了许多重要改革。这主要表现在:破“文学即人学”的文学观,立“两结合”创作方法;破个体创作主体论,立集体创作主体论;破“批判现实主义”,立“革命的浪漫主义”。以《人民文学》叙事策略的这种转向为标志,50年代末文学创作在总体上开始向“工具论”和“武器论”转型。  相似文献   

13.
百年中国文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冕 《东南学术》2000,(1):25-38
文学评论既指文学的“评”,也指文学的“论”,这是驱动文学发展的双翼。中国文学评论作为一个现代学科,出现于近代。近代文论的改良主义主张致力于“言文合一”的新文体的推进,其目的在于以文“觉民”。五四新文学运动从语言工具革命深入到人的文学的提倡。革命文学促进了中国新文学的转向,四十年代是革命文学的广泛实践、理论也趋于完备的时期。工农兵文艺是革命文艺的继续,它完成了文学的一体制。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理论是周扬文艺理论的基石。坚持真实地反映现实,努力掌握先进世界观从发展中认识和反映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展望未来,是周扬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这些理论主要来源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和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周扬的这些观点虽创新性不高,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聂国心 《齐鲁学刊》2012,(3):131-136
"革命文学"倡导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有比较长的过程,学界一般将其源头追溯到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学主张。如果把"革命文学"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适度区别开来,那么,至少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种关于"革命文学"的想象,即文学研究会、早期共产党人、创造社"元老"们分别倡导的"革命文学"。这三种"革命文学"想象彼此有很大的差异,显示了"革命文学"源头的不同建构和意向。对这三种"革命文学"建构与想象的历史分析将突破以往革命文学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革命文学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 ,根据这门课的性质和特点 ,结合“中国革命史”教学经验 ,加强教学效果 ,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特别是以各种教学方式相配合 ,突出理论课特征 ,史论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对加强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光复会和上海光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同盟会成立一百周年,光复会是同盟会的组成部分之一。上海光复是同盟会中部总会和光复会共同策划,举行武装起义的;“复浙江,下金陵”,光复会也有劳绩。不久,陶成章被刺,光复会解体。本文根据史实,对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简要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并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论述为理论指南 ,可以肯定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 ,义不容辞担负着保护自然的责任。要解决当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 ,必须从根本上重塑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进程相一致。在探讨这一问题时,要注意对待文学遗产、政治与文学关系、关于现实主义三个论争要点,从中可见研究方法与学术话语的演进,这就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化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相结合,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学体系提供了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主义”概念主要指仿照自然科学的程序来构建理论。结构现实主义在理论构建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科学主义倾向,尤其体现在其研究假设中。沃尔兹的科学主义倾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总体而言,其理论还是较好地满足了科学主义的要求,这种构建理论的方式有着重大意义,它对整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