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术瞭望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的“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专栏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的“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专栏刊发了4篇文章。严子琪的《论邓小平的教育战略观》一文认为,邓小平的教育战略观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①辩证地、历史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认识论基础;②把发展教育摆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第一位,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中心点;③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着眼于全局和未来,从战略高度论述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战略观.本文概括为:辩证地、历史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认识论基础;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方针与目标;强调各级党政领导要以战略眼光抓教育,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组织保证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在《邓小平文选》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邓小平教育思想中,当前特别需要学习和研究的是他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观。“三个面向”不是相互割裂的三个东西,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面向现代化是其基础、前提和核心。“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精髓。高等学校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的精神,有着更为直接、更为紧迫的意义。落实的关键是:高等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规律;高等教育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糊涂观念;高等教育落实“三个面向”,需要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注,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就如何科学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手段与目的内在的统一)的辩证统一观问题,提出邓小平所阐述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生产关系问题,也是目的;认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有生产力问题,也是手段。对如何科学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辩证统一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刍议徐建中一、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优先发展教育战略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观点有:关于“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关于“只有发展教育才能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势,才能发挥...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所建构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体系,内容广泛而深刻,表现在宏观上,提出了发展现代教育的新方针和全面构想;微观上,主张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国民素质的普及和提高;战略上,认为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之一;策略上,倡导教学改革,主张让学生生动、轻松、和谐地学习和发展。邓小平全面素质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进行教学改革的根本方针。一、“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全面素质教育思想的基石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在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本文把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支撑点,概括为“三个面向”论、“两个尊重”论、“教育方向”论、“四有”论。此四论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鲜明地体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一,邓小平教育理论对整顿教育的重要作用;第二,邓小平教育理论对丰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伟大贡献;第三,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意义。文中特别指出,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全面认识我国孔孟儒学“八日”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才观与孔孟儒学“八日”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孔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本文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的承接作了探讨:认为邓小平育人观将孔孟儒学育人观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本文从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有个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邓小平的革命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联系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框架体系是,“科学体系”论;“灵魂”“精髓”论;“基本原则”论;“精神动力”论;“坚持、发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新的时代、新的伟大实践的结晶,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和平观”是对当今国际社会深刻思考、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的理论结论。邓小平的“和平观”内容丰富、精深: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和平的终极目标是促发展;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邓小平“和平观”的形成与确立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理论突破,体现了邓小平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强烈的务实精神。这一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四个尊重”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一步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四个尊重”是对我国现阶段劳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作用深化认识的结果,是对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富带后富”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贯彻“四个尊重”必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劳动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确立“科教兴国”的战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立强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明确地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这是贯彻执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具体步骤。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在粉碎“四人帮”后首次召开的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一生重民、尊民、为民、富民,其“人民主体”观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强调人民群众的广泛性和基础性;把尊重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定地实践着真抓实干、富国富民的崇高思想,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富德观和批判“贫穷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从发展生产力和使人民富裕幸福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致富不是罪过”,“勤劳致富是正当的”富德观,论证了先富、后富和共富的伦理合理性。邓小平的富德观是他制定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方针政策的伦理道德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对公平与效率这一难题的辩证探索中所体现的方法论特色。首先,邓小平用发展的观点论述了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其次,邓小平用矛盾分析法论述了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关系;再次,邓小平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确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具体表征为中国教育战略发展的时代性、世界性和民族性,及其三者的辩证统一。因此,“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邓小平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从战略高度抓教育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关于教育发展普遍规律及其具体运用的科学。纵向观之,有“当代”与“传统”之分。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标,此前以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属于“传统”,此后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则属于“当代”。“当代”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又有其历史性的突破和自身的时代特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主要特征和重要内容。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探索中国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的哲学智慧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之所以能复兴于当代的最根本秘密,他的哲学智慧,在当代中国走上现代华新路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本质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走自己的道路”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民族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时代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找到了重要的发展动力;“要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方法论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创造性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创立了独特的行为方式;“三个是否有利于”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实践特征,它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指明了判断人们思想观声、和社会行为的评判标准。在对上述问题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邓小平同志的哲学智慧既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又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新路的指南和活的灵魂;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构思,就是一部渗透着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历史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