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陌生化手段的运用增加了诗歌《荒原》的美感,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理解该诗歌的难度。托马斯·艾略特在《荒原》中主要采用了两种陌生化手段,一种是语言技巧,另一种是非语言技巧。语言技巧包括在诗歌中插入异国语言、运用童谣和打油诗以及设置人物提问。非语言技巧包括引用典故和对照。探究这些语言技巧和非语言技巧,可以突破陌生化手法给该诗歌设置的理解障碍,更好地欣赏陌生化给诗歌带来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艾略特早期哲学思想中考察其追求诗歌的“隐晦”目标,并通过中西诗学观点的比较指出艾略特的“哲学诗歌”误区,这一误区导致他在早期诗歌特别是在《荒原》中使用“生典”和“硬典”的修辞败笔。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荒原》神话故事与现代都市生活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分析了其意象新奇的内在联系效果,指出其揭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T.S.艾略特被公认为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但他的代表作《荒原》中将生死边界消融、宗教理想融合的观点体现了后现代所弘扬的多元统一的理念。而缺乏中心情节的断片式呈现,以及对神话传说的复制拼贴是后现代主义诗歌常用的技法。  相似文献   

5.
艾略特的《荒原》被公认是一篇难懂的伟作 ,诗中大量神话、典故和文学作品的引用给解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同时大量象征、意象变形和通感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使得诗歌更加晦涩朦胧。本文从《荒原》中体现出来的艾略特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波德莱尔对艾略特的影响、通感的使用和意象的变形粘贴等方面探讨了《荒原》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7.
《荒原》表达了艾略特个人与文化的双重迷惘。说它是"个人"的迷惘,因为它是一部艾略特个人的"心灵史";而它所反映出的文明的危机、世界的幻灭和人的绝望,正是对"文化"迷惘的体现。文章从艾略特本人的生活状态、婚姻状态和宗教思想等方面入手,在对《荒原》所折射出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挖掘出艾略特创作《荒原》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9.
T·S·艾略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他提出了著名的"非个人化"与"客观对应物"理论,他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强调诗歌流露的情感,应该是"非个人化"的,具有一种人类共通的智性和理念;在《哈姆莱特和他的问题》中,艾略特进一步提出,"表现感情的唯一途径"就是客观对应物,并且成功地将这两种理论运用在他的代表作《荒原》中。  相似文献   

10.
针对詹姆斯·乔伊斯小说《死者》中人物所表现的精神瘫痪,参照荒原文学中的荒原思想,分析了作品中的主要的荒原意象:女性在呻吟,男性在哀叹。研究发现这一荒原意象是精神荒原的真实反映,借以唤醒沉睡中人们去开垦自己的精神荒原。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音乐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鲜明的音乐性众所周知,但一百多年来乏人研究。其诗歌的音乐特征由其诗歌中的音乐词汇、音乐性意象和音乐性形式在词汇、语意和语法三个层面上共同建构而成。具体而言,其诗中大量使用的音乐术语和乐器名称赋予了诗歌联想性的乐感;有声有色的鸟意象和纯音乐意象,以及乐律十足的赞美诗形式则直接赋予诗歌突出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象征形象创作、时空顺序的错位与跳跃、意识流等三个方面解读了艾略特的长诗《荒原》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分析了《荒原》新异、独特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 ,丰富的象征意蕴和完整的意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学派的核心概念陌生化旨在分析现当代文学中复杂化形式的手法。而T.S.艾略特的《荒原》可谓是运用这一技巧的杰出典范。通过分析《荒原》在叙述视角上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归纳了其在叙述视角上采用的各种陌生化技巧,如异化视角、全知叙述视角和叙述视角转换等,为解读这部现代主义诗歌的巅峰之作提供一种新的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诗歌的独特想象、语言创新和意象类型,探讨其开创的英美诗歌史上自由奔放的一代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5.
托·斯·艾略特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几乎是共生关系,将《荒原》研究与他的文学理论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发现这位天才作家的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话语蕴涵与文学魅力。《荒原》是个互文性的文本,在这一文本中,艾略特以重复的手法一方面激活了由《圣经》所开创、约翰·弥尔顿所继承的"沉沦与拯救"模式,弘扬了基督教人文主义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对经典的引用、改写和戏拟在续接传统的同时,又彰显了文本差异,从而使《荒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相似文献   

16.
《荒原》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诗篇之一。这里对该诗的题词作了整体阐释。因为《荒原》作者是新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他主张诗歌创作时不表现诗人人格,诗应当是非人格的。本文在分析题词同时,有根据地认为在《荒原》中诗人有意无意地渗透进了他个人的人格,他个人的感情。同时文章还探讨了一些有关难以解决的语言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著录小说作品15部,包括“说”体、“子”体、“术”体、“事”体和“言”体五种文体类型。小说家是《汉书·艺文志》诸子之一家,又是唯一不入“九流”的一家,这便决定了小说家的著述既是子书,又是“君子弗为”的子书的学术文化地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除后世依托的传说人物外,有乐师、学者、待诏、方士等,其身份地位均不显赫,多属于“稗官”之流。与作者身份地位相应,其著述也以浅薄、迂诞、琐碎的“丛残小语”为主,一般不涉朝政军国大事。就文体而言,《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小说既有子书“上说下教”“强聒不舍”的说体文特点,也有子书“近取譬喻”“述事言理”的政论文特点,而医巫厌祝之术、长生不老之方、杂说短记、奇谈怪论、轶闻趣事、民间琐谈,成为《汉书·艺文志》小说的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小说文体的这些特点,规范和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后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人鱼意象是《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凸显了整首诗歌的意象群的内在联系。它对诗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丰富复杂、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对诗歌主题意义的诠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首诗歌的灵魂。艾略特通过人鱼意象来展示现代西方社会人们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并凸显了其早期诗歌中的荒原主题。  相似文献   

19.
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文体风格再现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其深邃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给读者以真实和美的感受.译者应在分析原诗文体意义的基础上,以保留原诗的文体意义为基本原则,生动准确地再现原诗的内在精神和原作者的品格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文体风格再现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其深邃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给读者以真实和美的感受。译者应在分析原诗文体意义的基础上,以保留原诗的文体意义为基本原则,生动准确地再现原诗的内在精神和原作者的品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