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印尼外岛叛乱平息后,艾森豪威尔政府重新调整了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在政策调整过程中美国国务院和军方的意见占据了上风,即主张政府多接触具有反共姿态的印尼陆军。随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的5901号文件明确了印尼陆军已成为对印尼外交政策中的重要角色。1959年7月印尼政治体制回归到苏加诺主张的"有领导的民主"上,政党政治在印尼走向死亡,支持印尼军方的重要性尤为迫切,国家安全委员会6023号文件再次确认了此点。至此,陆军成为了美国制衡印尼国内政治向左倾发展的唯一代理人。  相似文献   

2.
美国网络空间政策国际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网络空间政策主要体现在军方和政府的文件上,从最早的1993年白宫发布的关于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12864号行政命令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政府文件主要来自白宫,自始至终强调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保护,基本不涉及国际法;军方文件来自国防部、陆军、海军、空军、军法官参考文献等,这些文件虽不同程度地提及国际法,但流于表面。美国的网络空间政策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采取了4种策略,呈现出4个特点。2011年5月白宫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最终明确了美国将采取激进的网络空间政策,即网络空间的某些行为将导致美国在现实世界中使用武力,这对现有的国际法和国际法律秩序构成严重挑战,不仅会扩展领土和主权概念,延伸使用武力的含义,进一步滥用自卫权;而且使国际社会更难以接受侵略的定义,使国际法的中立制度形同虚设,挑战了国际法的责任制度,破坏了战争法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战后美国军事当局依据JCS 1607号文件对德实行严厉的管制政策.随着冷战形势的变化,1947年7月美国军方发布JCS 1779号文件,开始复兴德国经济.1949年5月联邦德国在美国的策动下建国.朝鲜战争期间,1950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C 82号文件,正式决定重新武装西德.1951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C 115号文件,加快推动包括西德在内的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随着美国对德政策的转变,西德与西方国家建立起平等的盟国关系.正是借助于冷战兴起的背景,西德在战后迅速摆脱战败国受压制的地位,发展成为西方阵营中一个自立、自主、自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在印尼民主化进程中,美国为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选举援助:支持有关选举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支持强化选举管理和选举监督机构的能力;开展和支持印尼的选民教育活动,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组织开展了选举监督活动,推动印尼重要选举的顺利进行;为印尼政党发展提供支持,促其成为真正民主的政党。美国的选举援助,有助于提高印尼选举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提高以民主方式产生的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有助于培育印尼民众和精英的民主精神和民主素养,提高民众对选举以及民主制度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印尼民主政治发展,有助于印尼实现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5.
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第三次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苏联在70年代乘美国实行战略收缩之机大规模扩充军备和在世界各地扩张,严重危及美国的霸权地位。里根政府前期全面调整美国的外交政策:增强实力,"遏制"苏联的扩张,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其结果恢复了美国的实力,扭转了美苏攻守态势,加剧了美苏"冷战"气氛,但同时也加深了美国自身的困难。美国的外交战略面临新的抉择。  相似文献   

6.
冷战时期,印尼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美国将印尼作为其在亚洲反共反华战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再到肯尼迪,美国相继对印尼制定了专门的政策,用以服务于美国的亚洲及全球反共战略。美国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势必会影响到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苏加诺时期中印尼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两国关系表面上友好的背后,在美国因素的作用下,隐藏了许多的矛盾,这为1967年10月两国中断外交关系埋下了伏笔。总结并分析中印尼关系的这一段历史,对于发展当代中印尼关系,乃至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印马对抗"是1963年印尼反对英国建立"大马来西亚"而引发的区域冲突,对美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认为英国的"马来西亚"计划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反共事业,但又不希望美印(尼)关系受干扰。为缓和区域紧张局势,同时为保障对印尼援助计划的顺利实施,肯尼迪政府曾向英国和马来西亚施压。肯尼迪总统遇刺成为美国处理印马争端政策的转折点。继任的约翰逊总统在尝试多方斡旋失败后,迅速转向公开支持马来西亚,导致美印(尼)友好关系在1964至1965年期间陷入破裂。美国的立场选择是引起两国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印尼日益激进的革命外交与美国反共遏制战略之间出现严重冲突。  相似文献   

8.
思想库与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库介入美国外交政策已经成为当代美国总统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思想库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提供新思想、提供专家人才、提供交流场所、教育公众、提供调解渠道。小布什上台后对思想库的重视与重用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其诸多政策来源于思想库,而且还有一支网络化的思想库专家在政府中供职。根据总统性格理论和政治时期理论,可以预测,思想库对第二任期的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相似文献   

9.
朱全红 《南都学坛》2004,24(5):19-26
“9·1 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 ,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变化 ,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成为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同时 ,美国社会族裔关系也因“9·1 1”事件而出现了调整 ,阿拉伯裔与白人主流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张。所有这些变化使族裔群体在美国外交政策上的表现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与冷战后克林顿执政时期相比 ,族裔群体在外交政策上的影响力受到美国打击恐怖主义这一最高外交政策目标的制约 ,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受到特别的考验 ,总体上有向冷战时期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1907年在日本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中,海军将美国作为第一假想敌国、军备标准国而进行军备。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确立的"海军假日"时代背景下,海军与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逐渐形成双重外交机制,渐趋染指日本外交政策的选择,并最终在1936年迫使日本政府退出既有海军裁军体系。此举表明,政府已经无法有效控制海军,形成军事优位体制。海军最终凌驾于政府之上形成"超法律的野蛮支配权"的非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1979-1989年,中苏关系由对抗走向正常化。这10年,又先后处于美国的卡特政府执政末期和里根总统执政期间,其间美国的中苏政策趋向强硬。这里,美国的外交政策,就成为了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和平演变"政策又称"演变"政策,是冷战年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外交政策.该政策思想随着加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和完善,并先后在南斯拉夫和波兰有了初步的实践,最终以1958年NSC5811/1文件出台而宣告最终全面完成.其最初是针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提出的,以后逐步扩展成为在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对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的对策中,尽管以军方为代表的激进派提出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方案,试图把中国核武器计划扼杀在摇篮里,但是在整个决策过程中,以罗伯特·约翰逊为主的国务院务实派占据了主流地位,他们反对军事打击方案,主张理性应对核中国,这种主张影响了约翰逊总统的最终决策。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高尖端信息技术的转让问题 ,已发展成为后冷战时期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和其在全球战略利益的首要问题之一。 1 999年美国政府颁布的第1 30 94号行政命令、新近公布的部分政府文件 ,显示着世纪末美国严控敏感出口品的外交政策之背景。美国严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高尖端信息技术扩散政策的真正意图是 :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及其在全球的战略利益 ,确保美国“统领”全球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的双重影响推动了福特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福特政府改变了美国外交长期以来重安全、轻经济的模式 ,逐渐将外交的重心转向西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起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参与南北对话 ,以顺应 70年代全球经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现实。在美苏关系上 ,福特政府继续推行缓和政策 ,同时又在人权和贸易等方面加强了对苏攻势。福特政府外交重视经济和人权的政策行为表明 ,它已具有了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南斯拉夫军事援助政策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援助政策,始自于杜鲁门政府时期.1948年苏南冲突的发生,为美国冷战开始后确立的分化瓦解苏东集团的政策提供了契机.在东西方贸易管制体制下,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对南斯拉夫的NSC18/4和NSC18/6号文件,这两个文件及其进程报告的形成与实施标志着杜鲁门政府对南斯拉夫军事援助政策的形成.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利益的,其目标是利用南斯拉夫来分化瓦解苏东集团.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主义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传统。自由主义溯源于欧洲,进入美国本土后经过实用主义精神的改造,逐渐生成了美国式自由主义;进入美国外交政策过程后,受到了外交政策理念中的现实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影响,逐渐被意识形态化为美国式的所谓自由民主大战略。美国外交政策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现实主义等政策理念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推进所谓自由民主制度的输出事业,用美国的模式改造世界,只是在优先次序、行为方式以及具体政策手段上存在差别。就自由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而言,自由主义者设定的政策偏好为中美关系设置了人权、社会制度以及开放经济体制等三个矛盾区,也创造了注重多边合作和支持中国加入国际体制等两个机遇区。因此,如何平衡两个方面的关系成为新时期中国对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美国历史上的杰克逊主义深深植根于平民主义价值观、本土主义身份观和国家主义荣誉观之中。受这些政治理念的影响,在一定的时期内,美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表现出悲观的现实主义、新孤立主义和传统的保守主义倾向。2016年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标志着杰克逊主义又重新回到了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方面都继承了杰克逊主义的政治理念,它打破了二战后两党主流外交政策的共识,这将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确立了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信贷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家庭农场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商业性信贷、合作性信贷和政府信贷相互配合的信贷体系,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2013年美国新农业法案颁布,对《农业和农村联合发展法案》中的家庭农场政府信贷法律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法案中的贷款分类制度、风险控制制度、新晋农场主和社会弱势农场主扶持制度等对我国家庭农场信贷法律制度的构建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美关系长期处于北大西洋三角关系框架中,冷战初期,最终转变成为以加拿大对美国依赖为特征的加美特殊关系,双边关系密切,但时有分歧。从1968年到1984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以维护加拿大国家的独立自主为目的,调整加拿大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力图使加拿大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特鲁多执政期内加拿大实行民族主义措施,加美两国在投资、贸易、政治、文化和环保等领域摩擦不断。在对美外交上,特鲁多政府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