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从湖北发难,湖南首先响应,大义一倡,四方震动,从而一举涤荡了两千年封建的瑕秽,结束了清王朝二百余年专制的淫威。近几年来,对两湖地区的辛亥革命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然而,对两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却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治理问题。秦代,首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特别政区——“道”,并委任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臣邦君长”、“臣邦君公”(见《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这可谓中国历史上“土官土吏”(见《明史·土司列传》)之所始。其后,历代封建王朝沿袭并发展了秦代这一政策。至唐、宋时期,在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实行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羁縻”措施。始于元,完备于明、清的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可见,有宋一代的民族政策,在中国历代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治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宋代对南方诸族的羁縻政策的主要内容,作一初步的综合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 “羁縻”一词,较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巴蜀父老檄》中“盖闻天子之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其含义是“笼络使不生异心”.中央王朝在周边各民族地区设置正式地方行政机构的“羁縻州制”始于隋朝未年,唐朝已广泛使用,宋代得以进一步发展,到元、明时期则为土司制度逐渐取代.推行时间长达六百多年,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治维新后,日本统治阶级在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开宗明义地规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寥寥两语,宣布皇统不可动摇性和天皇为现人神。日本军国主义理论家大川周明在《日本和日本人之道》一书中也说:“日本与外国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天皇与国民的关系。日本天皇是家族的父亲,部族的族长,并随着共同体的发展而成为国家的君主。从国初以来,国祖的子孙就一直君临国家。我们姑且不谈日本统治阶级宣扬天皇万世一系的用意,但是,天皇在日本历史上的统治地位的确是始终存在的。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探讨这个问题似乎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民族的和政治的特点。本文拟对天皇神统权威的由来及其万世一系“统治”的实质与原因进行历史的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封建王朝都面临着如何统治民族地区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当,中原地区就不能安定,中央政权也难以稳固。唐王朝统治民族地区的一个主要方式,是在民族地区设立羁糜府州,实行所谓“羁縻统治”。唐统治时期,在其政治势力所及的民族地区,大都设立了这种统治机构。但唐史上这一重要问题,现行的教科书很少提及,专著论及者亦不多见。今试作此文,提出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6.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特殊性邓必海社会主义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是一场前无古人的根本性转变,在拥有55个少数民族的中国。要顺利地实现这个转变和最终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的,就不能不注意对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特殊性的研究。什么是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要保证民族地区农业持续稳定地增长,仅仅依赖现有耕地,在常规农业中打圈子是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积极推进农业开发。 一 所谓农业开发,就是遵循商品经济发展规律,把山区生产力诸要素进行优选和合理再组合,使劳动力和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技术等同未被开发的自然资源最佳结合起来,依靠农业自身积累去加快农业的发展,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以形成新的经济格局,这是增强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后劲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在论述鸦片战争末期道光对英人的态度时写道:“奕经战败后,道光帝停止再调新兵,立即派造投降派首领香英、伊里布‘驰赴浙江,相机筹办,设法羁净.’所谓‘羁留,是叫奕经协同耆、伊不要失去投降的机会。道光帝抱着投降的诚意,英国侵略军却毫不理会,继续向目的地南京进发,”[1]这段论述因形成较早,立论正规,故后辈史家在其著述中多转相引用,被作为道光开战即降的证据而流传甚广.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说“奕经战败后,道光帝停止再调新兵”与史实不符.按奕经现复浙江王镇失利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  相似文献   

9.
宋代在今湘鄂西地区设置有大量土军 ,土军的设置是宋政府为弥补驻守土家族地区兵力不足和执行以夷制夷政策的结果。土军以寨、栅、砦为单位 ,其首领由土家人担任并可自由承袭。土军战时为兵 ,平时耕垦 ,是一支亦兵亦农的队伍。土军参加了一系列由宋政府组织的军事活动 ,对于宋政府维护土家族地区的统治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指设立在少数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本文仅就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与作用进行讨论,意在进一步全面认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把握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因素,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贫困面比较大.如何实现由机遇性脱贫到稳定性脱贫的转变,这是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需要尽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试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有效政治整合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一体化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问题是现今及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整合的主要因素。根据实际状况,构建一套完善的政治整合机制体系,是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整合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一据王国维考证,“胡与匈奴之名,始见于战国之际,与数百年前之獯鬻、猃狁,先后相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秦末汉初,匈奴族在其杰出的政治军事首领冒顿的率领下,东征西讨,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起一个地域辽阔的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76年左右,匈奴军事势力大规模进入西域,控制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等国。此后,匈奴政权便与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匈奴势力逐渐深入西域腹地,进而到达葱岭,影响及于中亚两河流域乃至欧洲一些地区。  相似文献   

15.
《宋史·吐蕃传》记载唃厮啰政权的宗教是"尊释氏"。由于史料的缺乏,现代研究一般认为唃厮啰政权时期河湟地区的佛教属于藏传佛教的范畴,或者认为受到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影响。笔者不揣浅陋,通过对史料、资料的梳理,比较了吐蕃佛教和汉传佛教在河湟地区的影响,认为宋代河湟地区佛教发展进程中汉传佛教仍然在传播;同时在河湟吐蕃部落中佛教徒使用的语言是藏语,因此可将河湟地区的佛教归为历史上的藏语系佛教。  相似文献   

16.
后世对宋诗的评价往往毁誉参半。相比辉煌的唐诗,它常给人以"味同嚼蜡"或"殆同书钞"的印象。宋诗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与宋代的"文人多,诗人少"的文化现象密不可分。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这种文化现象,进而分析其潜在的深层文化内因,说明它是整个宋代文学被学术同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处亚热带,充沛的光、热、水资源使种类繁多的林木得以生长繁衍,因此,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仅高等植物广西就有5000多种,次于云南、广东,居全国第三位。(李炳东、俞德华《广西农业经济史稿》,广西民族出版社)目前,广西森林覆盖率为22%,森林以外的其它广大山地,丘陵台地,也零散地生长着灌木和草类,不毛之地的石山只是极少部分。这就形成了广西山青水秀、四季常绿的美丽景观和雄厚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的禁忌习俗丰富多彩 ,几乎充斥于人们生存的整个空间 ,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一个有十个民族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有苗、布依、侗、彝、回、仡佬、壮、水、瑶九个少数民族。据1980年统计,全省总人口二千七百七十六万六千七百一十八人,其中少数民族有六百六十九万四千九百四十九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1%,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全省九个地、州、市,除铜仁、遵义两地区少数民族分别占该区总人口的4.63%和0.66%外,其余的都在10%以上。因此,把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搞上去,不只对贵州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整个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产生相  相似文献   

20.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阵前冲锋号的作用。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能揭示出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