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它有指称"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双重内涵.早期卢卡奇与法兰克福学派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虚假意识"的内涵,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而阿尔都塞、齐泽克与詹明信则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的内涵,着力于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关系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论转向.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应该是科学性、存在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统一,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程度不同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但由于缺乏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宏观把握和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系统研究,因而他们无法完成意识形态批判工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基本否定到基本肯定再到承认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这三个阶段.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坚持与发展的结合上提出和回答"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知识准备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知识、西方文化知识以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3.
论江泽民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我国面临的最大实践,也是需要在战略上作出正确思考的富有魅力的理论课题.江泽民同志坚持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应时代的发展,提出系统完整的战略思维.在内涵上,予以全面把握,赋予新的内容;在战略发展目标上,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时间和目标任务要求;在战略政策选择上,把领导现代化的注意力集中于科学决策和政策的制定;在领导保证上,提出关键取决于党和"三个代表"的思想,强调首先要搞好执政党自身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科学管理"是中国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应泛化管理概念,承认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存在,认识其作为资源对管理创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要改变"以中国为情境、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作资源"的移植应用研究理路,进行以两类管理知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为视野的管理创新研究,根据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文化激荡特性,提出管理创新的合理性准则,进而形成中国企业"科学管理"创新之架构:科学管理是具有"手段-目的"结构的理性行为模式,目的是实现企业发展而迈向永续经营,手段是科学控制与人文关怀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发展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理论.各国学者普遍认为,发展具有广泛的涵义,它是指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乃至观念、习俗的变革.从世界历史看,发展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工业化,并使现代工业主义精神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因此可以说,发展理论就是现代化理论.中国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发展问题无疑是时代主题.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中,现代化发展理论是其核心内容.系统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化发展:时代的主题7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明显变化,邓小平敏锐地作出反映,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他指出:  相似文献   

6.
贺可栋 《学术论坛》2007,30(9):27-30
国际战略是指主权国家在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和正确估量自己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为实现其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对外关系领域内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谋略和指导.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指导思想上的一次新飞跃,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西方视野下的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运动源自19世纪后半期俄国"民粹派"和美国"人民党"的社会政治实践,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拉美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性受到世人关注,与其相关的民粹主义问题才开始成为政治学家们关注的话题.此后,学者们将民粹主义与现代化、民主化、经济与政治发展等研究主题联系在一起,对民粹主义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在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民主化理论等不同范式的指导下解读了民粹主义,反映了西方学术界对民粹主义的认识历程和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的思想启蒙催生大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章开沅及其领导的学术团队,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比对域外现代化进程,全面梳理中国1840-1949年的历史。从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而言,章开沅并非盲目采借现代化范式,其学术训练及问题域与现代化理论有相通之处。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不过是其原有研究的延伸与深化。章开沅强调源自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只是一种分析工具,而它本身尚需要具体的、历史的检验与修正。为此,他反对狭隘的"经济决定论",在全面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历史社会土壤学",以此阐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独特性。在章开沅的主导下,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均围绕"过渡形态"、"社会集团"、"区域"、离异—回归"等4个范畴展开,以此描摹早期现代化中一系列的"转型"特质;全面勾勒近代官、绅、商、学各自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不断变化的、特定时空的内在关联性,及其历史人物社会角色的多元背景;归纳出传统与现代的互动关系的一般性通则。章开沅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在历史现象中"过滤"出上述范畴,是对唯物史观的再阐释与发展,提供了科学运用哲学范畴的新范本,续写史学发展的新谱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方俊 《齐鲁学刊》2007,(5):136-139
西方对于现代化的研究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以"现代化理论"正式命名的理论。现代化理论回答了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特征以及路径,并且在与诸多社会发展理论的交锋中修正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借鉴现代化理论的同时,主要是对其理论的扬弃,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思想,现阶段主要是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力图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力图证明,邓小平理论实质上是对中国现代化诸多观念世纪争论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与总结."西方现代化理论"固有轻视中国国情的"西方中心论"缺陷;"苏联模式"包含着遮蔽本国发展实际的空想成份;"儒家资本主义"有夸大传统文化的现代功能的"文化决定论"倾向;而"民主社会主义"是"可爱而不可行"的"第三条道路".邓小平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终于摆脱了以往各种现代性"权力话语"或"理想模式"的抽象化示范与误导,从而回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地平之上.  相似文献   

11.
陶东风 《河北学刊》2004,24(5):86-9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比较典型的范式,即批判理论范式、现代化理论范式与"新左派"理论范式.批判理论范式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西方的批判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中国语境意识与具体历史意识,其大众文化批判从而流于抽象的道德批判与审美批判;现代化理论范式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而其最大特色在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社会历史转型中来认识并评价大众文化,肯定其政治意义;"新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范式同样对大众文化持激进批判态度,但是其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政治经济学批判,认为大众文化是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这三种范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劣,应该在综合的基础上形成良性的互补.  相似文献   

12.
西方发展理论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中,大致经历了"发展经济学""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新发展现"和"文明冲突论"等理论形态的更迭.当代西方发展理论演变的主要趋势是:从注重物的发展到强调人的发展;发展观念不断更新,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综合发展;从强调欧洲中心到主张发展道路多样化;重视发展负效应的探索.西方发展理论认为发展包含着三种核心价值--生存、自尊和自由,并从不同侧面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发展的含义.西方发展理论深入讨论了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原则.当代西方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问题学"特征,拓展了发展问题的界域,但也走入误区,而且理论模式和观点不断更迭和争论,往往因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又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动荡不定,特别是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其“和平演变”战略,更加促使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急剧变化。这不仅改变了战后长期形成的冷战格局,而且对90年代甚至更长时期国际形势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更好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地理解国际资本流动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们谈论的“发展理论”即“社会发展理论”,多指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西方学者提出的种种社会发展理论。这种“社会发展理论”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即不能把这种理论理解为是关于一般社会(或任何社会,或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的理论,这种“社会发展理论”有其特殊的含义。开始,这种社会发展理论仅指关于第三世界或处于所谓“传统社会”的国家如何走上西方国家那样的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后来,为了给这些不发达国家提供一种榜样和借鉴,“社会发展理论”也扩大到研究西方国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研究这些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的现代化研究 ,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发展理论往往倾向于把政治发展道路界定为朝着西方政治民主的进程 ,而随着70年代现代化理论的衰落和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很快摆脱现代化范式的理论困境 ,实现了从“现代化”到“制度变迁”的语境转换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何深探现代性理论全局,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整体态势?如何发掘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双重思想逻辑,明晰其内在关联?如何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实现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国借鉴的价值意义?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为此,提出当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的当代展望.  相似文献   

17.
国外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回顾及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后发优势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后发优势理论是西方学者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从格申克龙提出后发优势说开始,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后发优势理论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但由于后发优势的研究者大多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后发优势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单就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来说,当前后发优势理论体系还不是很严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传统马克思主义难以揭示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本质,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取得了成果.由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缓和,无信仰特征的消费主义文化盛行,意识形态理论面临困境.面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挑战,詹姆逊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出并论证了意识形态转型的理论.不仅拓宽了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而且具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的现代化研究,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发展理论往往倾向于把政治发展道路界定为朝着西方政治民主的进程,而随着70年代现代化理论的衰落和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很快摆脱现代化范式的理论困境,实现了从“现代化”到“制度变迁”的语境转换。  相似文献   

20.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指示,赋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新的使命.在这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背景下,需要我们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态度,为解决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推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创新提供重要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