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那种认为劳动价值论与现实发生了矛盾,提出用社会劳动创造价值,即用生产诸要素(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来补充劳动价值论的说法,不过是用"斯密教条"来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以及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等问题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价值的本质涵义和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局限及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现实基础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而其理论的逻辑起点则是商品一般;劳动创造价值强调的是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第一位、决定性的作用,并不否认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其历史局限不在于是以简单的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为研究的前提,而在于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视为同一。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劳动价值论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科学。指出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应澄清两种误解 :第一、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即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或认为劳动价值论中排除了科技工作者的劳动 ;第二、将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混同。阐明科技工作同样属于生产商品和价值的生产劳动 ;论证了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既有统一又有区别。特别指出要结合新的现实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在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不论是主张劳动价值多元论者,还是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者,几乎都共同地认为:在现代生产中,活劳动量相对减少,而社会价值总量却不断增加。前者由于不能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释这一表面上的矛盾,便从非劳动生产要素方面去寻找原因。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既然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那么在现代生产中,活劳动变动状况究竟如何呢?这是在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首先必须搞清的问题。我认为对这一问题必须进行具体考察,不能一概而论。本文试图从该问题入手,来…  相似文献   

6.
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学习讨论中,于开红提出"无主草地"的价值是否存在、其是否由劳动所创造的问题,认为价值的主体是二元创造的。赵磊教授驳斥其陷入了庸俗经济学的误区,未能理解价值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概念;李俭国从历史逻辑的角度说明"无主草地"的特殊历史性;易淼认为应从自然力的价格与价值的区别来看待此问题;鲁保林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有价格,但是虚幻的;肖斌认为于的错误在于未完全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规律;李节认为,"疑似"商品可以没有价值而有价格;张朗朗则从逻辑分析的角度解析"普遍无主"是一个悖论;邹坤秘认为,价值的本质不是物,是社会对人力的耗费评价。这场劳动价值论之辩,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需要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 ,认为不能用所谓知识价值论来取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不能用生产要素贡献论、价值共创论来论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定范围内剥削的存在具有合理性 ,不能因此就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 ,它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 ,包括科技和管理在内的脑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就要在现实中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区分开来。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具有生产劳动和剥削劳动两重性 ,但一定范围内的剥削是合理的 ,因而也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比起效用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这是我们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原因之一。然而,劳动价值论仍是不完善的,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来解释价值的创造,与价值量变动的历史趋势不符;作为价值创造重要条件的生产资料,其所有者应无偿提供生产资料的条件假设与实际不符;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划分的局限性,这些是我们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同时,需加以深化讨论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自然资源的价值,我国学者长期以来都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自然资源不是劳动创造的,因而不具有价值。但如何界定价值,近些年来很多学者也提出不同观点,有些认为我们不能以劳动价值论去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而应该从自然资源对人类的效用去理解其价值。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价值理论,以重新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文章中,有些看法有悖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混淆了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走出若干认识误区,要正确理解以下范畴:使用价值与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的要素与创造价值的要素;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与决定价值的因素;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价值与价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劳动价值论与财富论;价值创造与价值组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12.
一百五十年来经济社会与劳动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章认为,要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基本理论内涵,即“两大基石”与“一个核心”。科学技术、资本、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都是物化劳动,并未创造价值。新时期应适当扩展生产劳动的概念,应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分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百年争论源于两方面:抽象劳动、价值等概念的不可测度性;经典作家对劳动二重性原理只给出了界定,而未给出严密论证。上述问题导致了中国学术界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重大分歧,也导致了劳动价值论与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抵牾。归复经济学的实证性和马克思价值源泉的"社会关系说",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定位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两方面。在这一理论架构中,不仅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财富分配正相关,而且理论与现实的抵牾也将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14.
企业价值构成问题再研究——理论解析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面临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压力和挑战,应对的办法是充分重视劳动价值论的方法工具功能,完成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具体化运用.商品价值构成基础上的企业价值构成系统研究是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带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的研究表明:在价值构成的内部,不仅价值创造与价值转型是统一的,广义价值与狭义价值也是统一的,企业组织具有历史变迁性质正是商品价值构成与企业价值构成的内在张力发生作用的结果和外显.企业价值构成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在于,确立和规定广义劳动价值论与狭义劳动价值论乃至现代经济理论体系的逻辑统一.  相似文献   

15.
要坚持劳动价值论的灵魂和实质。一切能生产具有交换 (不论是否具有交换形式 )价值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的劳动都应归入创造价值的劳动范畴。创新是克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现实基础 ,创新也改变了劳动的质和量。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具有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含义,坚持生产性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认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深化、扩展"劳动"的含义;其次,把握对深化、扩展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含义以及对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辩解;再次,认清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联系和区别,认识非生产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作用;最后,认清价值创造和财富即使用价值创造的联系和区别,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主张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同时主张根据现实生活的发展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此,本文论述了以下问题: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遇到的挑战;二是坚持原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否定资产收益权所带来的矛盾;驳斥了所谓“非劳动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的观点,指出必须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三是提出商业劳动也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十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创造价值的劳动有具体的分析 ,有些应加以深化 ,有些应继续发展。在研究中应区分价值创造、价值形成、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的联系和区别。不能笼统地说资本家和资本创造价值或不创造价值 ,要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承认劳动价值论必须承认剩余价值。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与剥削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发展 ,但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命题,而社会分配关系本质是社会生产资料私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正确地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价值分配的对象是价值,不是财富.按劳分配的现实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论,最终理论依据是按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以承认其价值创造作用为基础的按贡献分配,而不是按所有权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