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德育低效除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高校德育自身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智德分离;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脱节;育德者的人格不适应德育的要求等德育自身的缺陷是德育低效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低效除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高校德育自身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智德分离;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脱节;育德者的人格不适应德育的要求等德育自身的缺陷是德育低效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德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德育工作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切实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则应当将德育回归第一课堂,与教学同步;将德育回归实践,适应社会发展;将德育回归到学生,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德育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的局限性,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构建新的高校德育观(生活性德育、主体性德育、协作性德育、发展性德育),并提出高校德育的三个心理层目标:培养学生确立协作型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发展坚强和成熟的自我、培养学生构筑正确的价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发展、德育理论发展以及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主体性德育被提上重要日程。本文作者认为只有在高校管理、教学、学生工作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共同努力下,才能保证高校主体性德育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微观社会环境 ,是显性和隐性的统一。学生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德育环境的制约。高校德育环境分为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只有努力优化德育环境 ,营造德育氛围 ,形成整体育德的合力 ,才能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新问题,认为德育生活化的新目标须遵循德育与生活相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德育教育双主体性原则;提出了建构教师主体、提升教师师德形象,建构学生主体、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以及建构校园环境、创设优良文化氛围等途径以增强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实践面临着时代挑战,如市场化进程中的物化倾向及其带来的精神困惑、教育的功利化趋向、社会价值观多样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和数字化等。要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德育理论必须进行反思和创新。要深化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确定高校德育目标,保证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改进高校德育的方法,推进学校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当代大学生面临成长危机、大学校园诚信缺失严重和高校德育自身也面临新的问题等。这一切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第一 ,深化高校德育教育内容 ;第二 ,引导学生参与德育过程 ;第三 ,加快高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第四加强高校德育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的连接 ;最后 ,研究德育创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但是 ,中国高校德育内容构建存在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及理想教育的倾向。因而 ,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按照系统论的要求 ,对高校德育内容构建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是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二是要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三是要做到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德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懂得道德的教条,而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实践道德精神。比较实践性德育和认知性德育的基本原理、具体特征、课程观、教师观和操作流程可以看出,以实践为起点和归宿的实践性德育是扭转德育实效性孱弱的根本出路,实践性德育的思想与实践已成为世界德育的主导,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学校德育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政治课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探讨了如何改变我国知识性德育 (仅通过对学生道德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现状、重视道德情感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实效性、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3.
每一种新媒介的广泛使用,都会为人类提供一种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新方式,进而使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当代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其成长的环境必然在其思想意识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把握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客观趋势,正视高校德育工作正在发生的理念嬗变,这不仅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在自身素质更新层面所应重视的,更是我们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层面应全面贯彻的。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呼唤良性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的泛化与异化,僭越了道德本真,侵蚀了道德教育的魅力与活力,已成为当前道德教育持续纵深推进的顽疾.纠正制度供给过剩,使制度供给成为道德及道德教育发展的秩序环境和体制保障,需强化制度供给的道德属性,提升制度文明建设的水准;完善利益协调和监督机制,不断铲除制度性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按照道德需求变更制度,与时俱进地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追求可持续发展 ,是人类发展观的一个根本性变化。提升成人高校德育实效 ,这是摆在成人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来探讨成人高校德育 ,有利于构建持续发展、实效的成人高校德育 ,从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双主体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带来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可逆转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德育呈现双主体性特点 ,即教育者作为实施德育和组织德育活动的主体 ,大学生作为德育活动的主体。高校德育双主体性的凸现 ,要求高校德育转变德育观念 ,调整德育目标 ,创新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研究至少蕴含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从现代化角度研究道德教育;第二,它是从道德教育角度研究现代化;第三,它是对日本的一种个案考察。而研究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意义或价值也就蕴含在这三个特点之中。首先,从现代化角度研究道德教育,有助于改变传统道德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存在的严重不足,有利于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被更多地被引入道德教育研究领域,更主要的是可以给道德教育研究提供多学科整合的基础与焦点,使道德教育研究在新的融通与整合中产生质的飞跃。其次,从道德教育角度研究现代化,有助于获得对教育作用于现代化的方式及性质的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再次,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考察,便于我们透过其特殊性获得某些关于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普遍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准下降 ,价值取向多元化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与困境入手 ,在分析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基础上 ,试图改变当前大学道德教育现状 ,探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革要求道德教育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带来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引起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道德变化.道德教育如何适应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成为时代的新课题.分析了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左”的思想的影响,即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等问题,并比较了传统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代迅速到来的网络道德要求之差异,以及所表现出的滞后和不和谐,指出道德教育必须直面社会现实和网络技术的挑战,在突出道德主体性本质的同时,积极改进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德育工作的成效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 2 1世纪德育方法创新的思路与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