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国不仅将本国文学资源制作成为出版物进行传播,而且灵活运用新媒体与网络的特性,使文学实现产业化。为了促进图书的海外出版,将本国文学推向世界,韩国设立了韩国文学翻译院,向国内外出版社提供翻译和制作出版计划书、参与国际图书展、提供海外翻译出版过程中所需要的系统性服务设施,定期向从事海外出版的工作人员发送刊载韩国图书出版信息的季刊杂志清单和在线适时报道,为韩国文学世界化提供更为集中和系统的支持,以此来强化著作版权海外输出的基础,同时增强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韩国文学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韩国汉文学的形式与内容,都跟中国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古朝鲜时代的乐府诗,三国时代的五言古诗,统一新罗时代的近体律诗和骈俪文,高丽时代的贯道与载道古文,近世朝鲜时代的性理学与实学思潮的文学等,都是韩国文学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具体体现。从这一历史过程来看,韩国人对于先进文化具有较强的向往心,并且在接受过程中,能够采用选择、取舍的眼光加以融合、创新,显示了韩民族的自主精神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学传播的重要手段,翻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得到更广泛实施的新时期,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的翻译进行再认识,包括对翻译的作用的再认识,以及对译介内容、译者选择和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再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文学传播的重要手段,翻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得到更广泛实施的新时期,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的翻译进行再认识,包括对翻译的作用的再认识,以及对译介内容、译者选择和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再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穆木天外国文学翻译对于认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具有重要价值。穆木天与鲁迅有关“翻译”问题的论争,是“五四”以来不同翻译观的碰撞,是左翼文学多元构成的不同翻译观之间的碰撞,这有助于穆木天20世纪30年代翻译家身份的确立,他的巴尔扎克翻译和阐释是左翼文学的重要成果。穆木天的巴尔扎克译著迅速消失在读者视野中,需要结合中国现代翻译文学传统重新认识,但也可见有着他自身素质的限制,相比之下他的诗歌翻译更具有根基性,但却更多地受到来自他自身主导意识上的压抑。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文化需求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影响着文学翻译的发生及演变。中国近代的翻译文学突出了"经世致用"和"遣情娱乐"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注重纯粹文艺的审美因素;进入21世纪,集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于一体的翻译文学正逢其时。  相似文献   

7.
论清末民初文学翻译观的演进与文学翻译选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文学翻译早期,由于文学意识的不自觉,文学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文学本身而是为了宣教启蒙,文学翻译选材较为盲目,缺乏系统性.随着文学翻译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文学社团的蜂起,不同的文学倾向被直接反映到文学翻译思想中,我国的文学翻译观出现了为人生、为艺术的转向,文学翻译选材也随之变得有选择、有计划、有主题,从而促进了文学翻译的繁荣和发展,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论述了功能翻译理论及其核心目的理论的源流和发展 ,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特点、主要内容以及在译员培训中的应用。本文还着重阐述了文学翻译当中如何运用功能翻译理论 ,最后还提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作用、前景和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周至民国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我国出现了三次翻译高潮,即东汉到宋初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和近代的西学翻译。具有独立性质的文学翻译就大量出现在第三次翻译高潮。在这股文学翻译高潮中,通俗文学作家积极译介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内容和新体裁,引进新的表达手法,将它们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和制约了文学翻译的动机、选材和策略等方面,而文学翻译实践又反过来会对社会意识形态起到生产、强化或改革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对朝鲜贸易的现况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作为中朝边境省份,同朝鲜的经贸合作是吉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后吉林省对朝贸易发展起伏较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存在着贸易规模小且在全国的比重趋于下降、贸易结算难等一系列问题。加大吉林省对外开放度并积极开拓朝鲜市场、不断壮大对朝贸易主体、鼓励企业对朝投资、开展多种形式岛贸易是进一步扩大吉林省对朝贸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作风》是一本于1940年在伪满洲国出版的文学作品翻译杂志,收录了各国近现代文学作品的中文翻译,是新公开的关于伪满洲国文学的重要资料.杂志由“作风刊行会”编辑发行,其进步的编纂意识强有力地统领起各单篇翻译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规约了作品的阅读理解方式.其中收入了三篇近代朝鲜小说的翻译,其作品的选定、翻译的过程,不仅进一步反映出文本在翻译和编辑过程中意义的转变,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朝鲜文学与伪满洲国朝鲜语文学在伪满洲国的位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翻译事业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却呈现厚古薄今现象,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泽介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文章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背景,从翻译文化战略观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困境及原因进行剖析,阐释翻译中国当代文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和出版书籍,是美国新教传教士在华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近代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接触、比较与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手段,并加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有其两面性。除了正确评价西方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我们还要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从韩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个别类型入手,分析韩国人在古代是如何认识、描绘"中国"这个他者,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韩国人的思维及如此创作的意义,最终尝试在东亚文学的多种发展脉络中,把握韩国文学的本质及地位。高丽与朝鲜时代,以"中国"为素材和背景的作品非常多。一些抒情诗和叙景诗以中国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出使路上所见的风景名胜为素材进行创作;一些传奇和小说将背景设置在中国,出场人物的国籍也均为中国。这些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在文人的作品中。通过与来访朝鲜的中国使臣的会面,通过去往中国的朝鲜使臣的访问记录,通过览阅中国书籍和士大夫收藏的绘画,可以探寻中国历史和文化空间。一般而言,这些以中国为描写对象和抒情对象的诗文作品,表面描绘中国,实则隐晦地表达或呈现了韩国本民族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以及命运。  相似文献   

16.
在戊戌变法以前,中国近代的翻译主要是洋务派的科技翻译,后扩大到社科领域。此时,人们基于自身固有的文学观念,并不重视文学翻译,仅有若干零星的“以中化西”的自发翻译。戊戌变法时期,近代文学翻译在特定视域下“误读”西方文学--主要是小说,认为它是西方“开民智”的启蒙利器与政治宣传的工具。此时,中国社会完成了对文学翻译大规模兴起的思想准备,之后文学翻译被实质性地纳入到了中国文学变革的内部。  相似文献   

17.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功能,尤其对文学翻译,不同语言背后的艺术价值和美感功能的转换是其研究必不可少的对象.目前,已有学者把文学翻译与接受美学、比较美学、文艺美学和文化迁移美学这四类美学理论结合做了研究.本文就从这四个视角出发对我国文学翻译美学的发展做一梳理以明其流变,并因翻译的交际性和实践性提出了从交际美学和实践美学这两个新的美学视角研究文学翻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可分为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和话语形态:20世纪20、30年代的第一个高潮期,即文学史研究的性别审美视角确立时期,妇女文学史著作和“作家论体”批评成为该时期的标志性成果;20世纪80、90年代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多元文学批评思潮中突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文学史论等多种成果成批量问世,蔚为大观;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批评,进入文化批评的哲学、美学的更高层次,理论建构趋于成熟,女性学、女性文化诗学已形成一门具有世纪性和世界性的显学,女性文学研究队伍业已形成。  相似文献   

19.
日本女性文学源远流长,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以来,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洗礼下,日本女性文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日本女性文学的译介与研究。梳理分析近现代日本女性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丰富完善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与实践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安徽合肥等城市创业环境调研,发现创业环境存在经济发展导向、市政建设与管理、登记注册、行政执法、行政收费、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全民创业、发展经济,也不利于就业。借鉴香港地区、欧美国家的做法,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采取轻税薄赋、服务创业、拓宽融资渠道、营造全民创业的宽松环境等举措,推进创新创业型社会建立;还需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践行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目标,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