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谈判与磋商的平台日趋多元,这为将来国际碳减排合作增加了诸多可能性和变数,联合国第十九次气候变化大会的结果充分说明了这点,各方仍未达成满意且有实质性的全球减排目标。博弈论是一个研究国际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它可以有效分析国际碳减排合作中国家的战略行为,进而解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本文首先构建信号博弈模型,将博弈主体对待环境的态度分为强弱两类,分析了国际碳减排合作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弱环境偏好的,不能让它们承担先行者的责任,因此在国际碳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能否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是合作形成的前提保证。为了解决国际减排合作中的搭便车问题,本文借鉴Carpenter et al(2009)所建立的公共品供给模型,引入惩罚机制,分析了影响国家搭便车的因素,结果显示惩罚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公平原则下积极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义务分担应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以体现公平性。按人均累积排放趋同原则分配和使用全球碳排放空间是公平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发达国家的高人均排放过多占用了全球的排放空间,严重背离了公平原则,剥夺了发展中国家公平发展的机会。由于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发达国家过高的人均排放仍将进一步挤占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因此,2012年后发达国家必须进一步深度减排,以为发展中国家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同时,发达国家也必须依照《公约》的规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我国当前面临对外争取排放空间、对内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双重任务,在对外维护我国公平发展权益的同时,对内也必须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全球碳减排方案和中国碳减排相关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结论:(1)基于考虑历史责任的人均累积排放相等原则确立的全球碳减排方案,具有公平性和合理性;(2)影响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很多,减排对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森林问题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森林主权、传统知识、现代科技与资金3个方面,发达国家的立场受其国内选民意愿和森林资源禀赋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因人均GDP、资源禀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会受到发达国家的利诱,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谈判的代表的能力和理解力相关。欧盟森林执法、施政与贸易和自愿合作伙伴协议行动,否决了各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形成共识的可能性,分化了发展中国家,并有可能导致联合国森林论坛在2015年后解体。中国应加强智库建设,加强国际森林问题的研究,尽快制订国际森林问题战略并付诸实施,以在森林议题上体现中国智慧和中国利益。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与碳减排责任的分配是气候谈判中的核心问题,从以国家为单元分配排放指标的国际公平向以人口为基础的人均平等分配排放指标的转变是一个基本的发展趋势."紧缩与趋同"方法、"人均累积排放"方法、"一个地球、四个世界"的减排路线图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在后京都时代(2012~2020年)的碳排放权分配中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大问题: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的区分;罗尔斯正义两原则中的"平等自由原则"与"差别原则";碳减排中的"三个世界"的划分.  相似文献   

6.
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以及密集型农业模式使得金砖国家对于全球变暖表现得更为脆弱。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金砖国家的行动会对世界范围内温室气体减排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中国承受着国内能源短缺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要求的双重压力。中国已经制定了若干关于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法律、法规,并正在制定中国能源法。这些法律法规在节能降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很好地解决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将金砖国家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汇总进行研究将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代开展国际合作、重建能源法律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引。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将其能源部门的相关政策与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立场相协调。  相似文献   

7.
航运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巨大潜力,推动航运业低碳发展是推动中国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政策网络视角,中国航运碳减排的政策主体可分为政策社群、专业网络、府际网络、生产者网络、议题网络五大类。就发展历程而言,中国航运业碳减排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均制定了航运碳减排相关政策,发挥着不同功能并体现出不同的相互间合作关系。研究表明,当前中国航运碳减排相关的专项政策仍较为有限,各政策主体间的协作仍有待加强,应进一步明确碳减排路径,共同推动航运业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检验2020年我国能否实现单位GDP CO2排放比2005年单位GDP CO2排放降低40%~45%的碳减排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文章从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角度,对不同能源结构调整下的CO2排放情况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能源消费结构下能否实现我们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了检验,得出在无约束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实现减排目标,在能源规划约束下基本可以实现40%的减排目标,而要实现45%的减排目标则存在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5,(4):64-73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全球治理的主张之下,对"国际法治与国际实践的互动"作系统的梳理与深入的分析,将有助于指引当前时代主导矛盾的解决,推动安全、稳定和公正的国际秩序的构建、应对国际实践中出现的前沿问题以及完善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的中国立场。结合新近国际实践,目前主要有以下五个研究角度。一是对"菲中南海争端仲裁案",学者们从仲裁庭的管辖权、请求的可受理性、中国的应对策略和菲律宾的政策选择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事件背后错综复杂的法律与政治因素,生动展现了国际法治与国际实践的互动,充分表明国际法治是讨论国际实践有益的理论源泉。二是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真相的追踪和法律的分析。涉及对国际航空公约的适用、信息的公布、航空器失联后搜寻、事故调查与索赔问题的研究以及建立非传统安全领域和人道救援领域常态化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体现了国际法治与国际实践的相互交融。三是从"棱镜门"事件延伸至对网络信息安全,公民个人权利与国家安全的边界以及网络攻击问题的思考,凸显国际实践的新动向及其对国际法和国际政治提出的新挑战,使"国际法治与国际实践的互动"更具紧迫的现实意义。四是围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对试验区的理念、功能定位、立法工作、管理模式及其金融创新和司法保障等方面的探讨,为国际法治增添了新型的实践研究方向。五是以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经济制裁为启示,思考国际法治与国家立场的相互关系,推动中国在国际法治与国际实践中自主性立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严重,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也随之高度重视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京都议定书》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机制,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能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文章从国际环境和制度本身两个角度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一种新的发展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国际社会逐渐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权来看待,其法理依据主要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等。后京都时代碳排放权的分配应考虑发展需要、人口数量、历史责任以及公平正义原则等因素。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在坚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前提下,应逐步实现从"差别原则"到"共同责任"的转变,在加强与发展中的大国协调的同时,适当支持小岛国联盟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要求,并重视碳排放权分配中的发展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合作共赢时代是一个理想时代,也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合作共赢内涵丰富,它要求在承认多样性以及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寻求共赢。在以合作达到共赢的过程中,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深受其益,它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交往,满足各国利益的需要,被世界人民所共识。但同时由于复杂的国际局势,要实现各国共同繁荣仍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治理的问题通常需要国际合作才能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当前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合作却面临诸如国家间网络主权是否存在的争议、网络空间治理适用制度的差异以及不同意识形态融合等诸多难题。这些难题制约着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建构。事实上,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的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它不仅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而且也纵容了跨国网络犯罪,妨碍了公民信息自由权利的实现。虽然当前的国际形势决定了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难以在短期内达成,但是以捍卫网络主权、坚持网络合作的国际谈判与网络技术研发等为达成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而创造条件的努力不能停止。这对于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以及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合作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国际技术转让在法律适用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当事人进行法律选择时做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在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不订立法律适用条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适用法律,各国的做法很不一致。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都对国际技术转让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巴黎协定》明确了"自下而上"型的温室气体贡献目标,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更需包括FAO在内的多元主体予以共同治理。事实上,FAO已将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粮食安全的传统工作范围延伸至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但客观而言,其仍存在国际合作模式僵化、机构设置与整体目标不匹配、行动能力不强、工作透明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对此,FAO宜在自身改革和治理中更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的互动与衔接,创建发展中国家关于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亦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的完善,并创新农业发展战略和碳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分析了全球非政府组织间串连、在不同国家主导下接轨、与联合国系统作多种领域合作,进而在不同领域发挥了各种不同的作用,其达成全球治理的方法也包含了联合国的行动和其他国际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间合作的协议。本研究在检验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的同时,观察非政府组织发挥其国际影响,与全球非政府组织串连、与联合国系统合作并发展"伙伴关系",充分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使非政府组织力量有机会融入到全球治理的架构中去。本研究提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非政府组织通过跨国性活动参与全球治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政治议题。因此,建构一个非政府组织跨国合作的模式,参与全球治理的机制,以便促进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目标,是一件重要而又迫切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创始国之一,与其合作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增加,经历了从被动接受援助到主动参与WHO事务的过程。梳理我国与WHO合作策略的沿革及影响因素,对结合全球卫生发展趋势、我国健康领域的实际需要,以及WHO所处地位和自身优势、重点,进一步发挥我国国际影响力,促进全球健康,为未来合作策略制定提出建议,推广研究成果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秉持“走出去”理念,抵御当前全球非正式治理的逆全球化思潮,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配套支持,然而沿线各国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金融监管模式纷繁芜杂,其金融监管架构、国际合作和治理需要未雨绸缪。基于行为监管、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思路,应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应对系统性风险,使之满足贸易开放、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实际需要。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架构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先进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及其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