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雕塑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审视和重释传统,又要破除"西方中心论"从东西方各民族的雕塑文化中汲取人性健康的养料,既不失去和世界接轨的机会,又坚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是后殖民时代的我们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艰难悖反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议题:1.重审中国传统的雕塑精神:天人和谐的圆舞与柔韧不息的智慧.2.重审中国古代人物雕塑之憾:主体人之缺失.3.重看西方雕塑中注重人本体之光荣传统.4.近观东方雕塑(重点谈印度雕塑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历史已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文化多元的语境下,年鉴必须基于传统鉴文化,必须面对时代的现实,必须回应西方的鉴文化。这是因为:(1)基于传统鉴文化,继承发扬传统的鉴文化厚德载物的风格,才能保持年鉴的民族特色;而具有民族特色,才是世界的。(2)面对时代的现实,展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和现实紧密结合,体现自强不息与和平发展的时代特点,忠实记载历史和时代之最需,才是今鉴的意义之所在。(3)回应西方鉴文化,和西方鉴文化交流、对话、借鉴其之灵动、实用,适应读者之长处,充实民族鉴文化的内涵,是年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亦是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  相似文献   

3.
李佩环 《天府新论》2006,(1):115-118
西方文化霸权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交往中的现实难题。为了正确认识和抵御西方的文化霸权、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交往中应该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陈独秀民族文化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德刚 《东岳论丛》2003,24(5):121-124
毛泽东和陈独秀关于文化的本质、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对封建文化的批判都有共同的认识。但是,陈独秀认定民族文化落后而极力主张用西方文化取而代之;毛泽东则认为,我们不仅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民主性的精华,继承农民革命和近代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构成民族文化,并以此成为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毛泽东和陈独秀在民族文化上的区别,除了时代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民族和国家,对于外来的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总是通过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按照民族的需要和民族的方式,结合民族的具体情况和文化传统来吸收,使之民族化或本土化.在当代中国,谈论文艺民族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多和最早的是毛泽东.毛泽东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的三点看法,也完全适用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内的中国文化之发展,必须面对我们的时代和世界,适应时代和世界的需要.因此,时代性和世界性应该是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理论揭露了从殖民时期到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第三世界国家实施着隐蔽的文化霸权;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去重释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西方文化霸权,用“民族”、“阶级”、“性别”的三维分析轴心去透视世界的文化图景,解析经济全球化时代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性别关系是如何跨地域地纠缠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从未间断的文化史,它的时间之长,底蕴之厚,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然而,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几千年的国门,导致了西方文化的传入,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两种文化的相遇,也产生了激烈的文化冲突。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表明,文化衰败,民族灭亡;文化繁荣,民族兴盛。那么,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下,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又如何利用西方文化中的进步因素来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与不足,以及在中西文化冲突日益激烈的今天,怎样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我们"、"自我"和"他人"三种观念,每个人也都会言说"我们"、"我"和"他".三者互不分离,结合为一个整体.但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个人心目中,三者所占的地位各不相同.中华传统文化以"我们"优先,个人所着重于其自身的,是其所处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即平常所说的"身份";个人之所言,主要地是其所属群体的"我们"之所言,也就是按"身份"言说.西方传统文化以"自我"优先,个人所着重于其自身的,是其不同于群体的独特性、个性;个人之所言,主要地是与众不同的"我"个人之所欲言.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期的现代化自启动之初,便面临着种种困境。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人一直怀有沉重的近代史情结——以中国近代“历史失败”为背景的文化自审情结。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积极向西方(包括“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同时审视和批判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些行为本身就积极地影响历史,使我们今天得以在西方文化面前能够获得文化上的自信,使我们在对中国文化上的心情比一百年前轻松得多。但是,“文化危机”的压迫感还是无法解脱,仍需我们再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进行审视。一、甲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负面因素中国文化人…  相似文献   

10.
评判一件事物,把它放在不同的参照系面前,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来.对待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亦如此.比如说,以传统的中国学术文化为坐标,我们当能认可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进入了全面创新的时期,其进展之巨大、变化之迅疾、体貌之新颖、流派之纷繁乃至成果之琳琅满目,均属空前,故而其历史地位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估.但若我们转换一下坐标,从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与世界的联系上来考察,也就是从整个世界学术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来估量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创新意义,就会产生不同的观感.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演进的一个基本态势,便是走出相对封闭的传统格局,而走向开放,走向世界.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是促使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得以全面推陈出新的重要契机.但在这交流过程之中,由于时代的落差,面对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民族(主要是西方民族)的强势文化,中国的学术文化经常处于  相似文献   

11.
马新 《齐鲁学刊》2005,(1):12-14
中国传统文化究竟何去何从,是像古埃及、古希腊文化那样沦为文化遗产,还是继续保持生生不息的 活力而独立地发展与存续?还是另有一种命运及选择?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化 发展的大趋势中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会成为未来人类精神共同体的主要来源。当然,世界其它文明与文化中的人 文精神也会融入这一共同体,由此共同生发属于未来社会的新的人文文化,构筑起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靠全面建成文化强国,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时空交织中把握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回应中华文化发展历史,坚守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民族文化主体认同,坚持文化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起点新征程,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为魂脉,以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坚持"两个结合",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一要做到文化自觉,对以儒学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进行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第二要做到文化上的自信,反对和消除殖民文化心理和狭隘的自我中心观念;第三要在坚持民族主体意识、坚持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坚持现实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律持有明显的消极抵触的心态,严重阻碍了我国法律建设的进程。领导干部消极法律心态的文化成因主要有:一、传统文化是一种集权文化,它造就了君权至上的传统,使人们普遍“重权力,轻权利”。以至于以“权力信仰”取代了“法律信仰”;二、传统文化是一种“圣贤”文化,是“法律治民不治官”和“轻程序”等诸多不良价值观念的思想源头;三、传统文化是一种“人伦文化”,是当今关系网盛行和“重情轻法”价值观念的历史渊源;四、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庸”文化,是当今社会“轻法贱讼”等“非讼”思想的文化根源。因此,依法治国必须彻底摈弃封建的法律文化,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文化观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文化观是辩证的文化观,而辩证的文化观必然是多维和多义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关于文化本质还是文化和经济关系,我们都应该从一个多维的视域来加以观照和解读,而不能固守单一的维度,拒斥其他的范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反思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试图对马克思的文化观作出新的多维解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大踏步地迈进世界的大舞台。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正面临着诸多的考验,人们为此做出过许多的探索与努力。汤池的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也正是其中之一。汤池的试验,对于承继传统文化提供的启示是:坚定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注重传统文化对人由外而内的塑造以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主义者认为西方在进行文化侵略时,扭曲了东方民族的文化身份。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东方民族国家也未能幸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存在民族文化身份扭曲的问题。我们力图结合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式思想,从对一些观念的误读和社会现实出发,分析我国民族文化身份扭曲的主要原因,以期对我国民族文化身份的重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良好交融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继承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一座伟大的丰碑。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要发扬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妥善解决民族道德的传承问题。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又要增强现代道德意识。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罗蒂提出的"后哲学文化"理论,宣称传统哲学终结的同时提出了在后哲学文化中一个新的哲学形象.在罗蒂所倡导的这样一种开放、宽容、平等的"后哲学文化"中,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哲学家、科学、科学家及真理问题等失去了其"大写"的意义,随之我们的文化形态也发生了一种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乡村传统手工艺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传承的手工技艺,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是民族生存智慧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态体现。探究其价值内涵,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与人文情怀有更加深入的领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乡村是传统手工艺保存传承的重要聚集地,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推进乡村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及产业化发展对乡村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乡村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需要把握其核心价值,提升乡村手工艺人才素养和组织化程度,提高应对现代市场的能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乡村手工艺的现代转换,从而推动乡村传统手工艺向大产业的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