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方法论;必须以“保护-继承-创新-弘扬”为手段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准确的定位是进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的根本前提,而当前相关研究的现状凸显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定位迷失问题.从功能定位上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首要目标是构建一种全体国民共享的国家认同文化.这种文化有利于全体国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推动各民族民众实现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共有的一致的精神归依.  相似文献   

3.
科学准确的定位是进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的根本前提,而当前相关研究的现状凸显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定位迷失问题。从功能定位上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首要目标是构建一种全体国民共享的国家认同文化。这种文化有利于全体国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推动各民族民众实现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共有的一致的精神归依。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新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保证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在进行新疆各民族文化建设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新疆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加强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保护-继承-创新-弘扬”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带来了诸多机遇,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探索网络文化培育的理论依据,明确培育的目标,整合培育的内容,创新培育的机制,从而引导网络文化朝着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方向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典型文化符号和身份象征,它记录和传承着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要素。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阶段,如何使遗产旅游促进精神家园建设持续深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社会考察、政策分析和学理探究,对遗产旅游与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关联以及遗产旅游促进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原理、实效体现等关键问题进行阐释,以期对遗产旅游与精神家园建设议题进行初步的学术话语建构。遗产旅游与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关联,体现在国家意识形态、学术理论和国际经验三个层面。遗产旅游促进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原理体现在表征与非表征两个系统的相互依存与共同作用。遗产旅游促进精神家园建设的效果体现,可简要归纳为夯实精神家园建设的物质基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和培育共有精神家园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法治基础,是维护56个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引导各族人民自觉维护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根基,现代中国认同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各族成员与国家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中华法系法治文化为内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法治基础。中华文化认同是共有精神家园的根脉和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追求。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要的法治举措是:必须坚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推进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并发展着的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形势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中国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实体发展源于各民族历史和现实的共同性增长,其整体格局的话语演进和关系整合也逐渐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实体一致性的本质属性,该属性规约了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精神家园共同性建设的历史维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是构建整体性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语言具有交际、思维、教化、情感和凝聚等功能,对促进中华文化普及,强化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重要的载体、纽带和价值彰显作用。要准确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语族与民族、差异性与共同性、语言的工具性和内聚性的关系,切实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桥梁功能,强化中华文化站位和中华文化认同,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切实发挥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内聚性和向心力,使各民族在共创中华文化基础上,共享中华文化、共传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增强兼容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总和,其实质是中华儿女坚信不疑的,被认作是自己生存之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信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体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文化自觉。重铸共产主义精神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中华民族道德基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之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提出今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新的目标和要求。而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是力争实现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别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课题。现就这一课题做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重要的时代命题。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人存在的二重性作为其逻辑起点,揭示着精神生活的现实性、可能性、根源性以及共有属性,也开显了精神生活存在的必然性;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过程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时空嬗变历史相一致,并且正是在这一主体自我确证的历史中不断发展的;在实践指向上,把握好个体意识与共同体意识、赓续传承与超越创新、观念的生活与现实的生活这三对辩证关系,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应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华文化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中华文化是5000年历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尽管我们曾经否定中华文化,但中国人的精神依托,仍然固执地镶嵌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人身上,无论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是民族文化心理,几乎都能够同时找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凝聚而成的命运共同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更高层面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的时代命题。这一共有精神家园应该具有超越内部各民族的边界,能够为各民族所认同,能够共建、共享等内在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凝结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不但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增进各民族之间价值共识和情感纽带的集中体现,在理论逻辑以及和谐民族关系的现实构建中都承载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涵十分丰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崇高的价值追求,人人平等,以及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念如世界"大同"暗合,这种内在的一致性可以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新整合的原生力。被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能与时俱进,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方能有未来。  相似文献   

20.
“: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同传唱的一种民歌。近代以来,“花儿”的创新性发展作为现代国家建设进程的一部分,从地方性底层劳苦大众的“野曲”演变成为全国各民族共享的民歌艺术,呈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全国各族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广泛创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注重方向性引导,不断增进新时代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创共享性,在保持文化发展活力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