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房是仅次于粮食的生活必需品,住房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住房保障是国家的大事。"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当坚定不移地执行。但实际执行的以商品房建设为主的住房供应政策,是造成住房难的根本原因,应当坚决纠正。明确经济适用房的用地比例不低于50%,执行"租售并举"的政策,是充分发挥经济适用房作用的关键。为了保证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经济适用房开发由房地产开发商垄断的局面必须打破。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城镇住房保障"三阶段"动态演进的框架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观国外住房政策的演变,无一不为当时的住房市场打上阶段性的发展烙印.住房发展阶段决定了住房保障体制的覆盖范围和程度,影响了住房保障方式的选择以及各种具体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提出了城镇住房保障发展水平的倒U型曲线假说,并对浙江省城镇住房保障"三阶段"演进的框架模型作了具体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3.
加紧构建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和谐社会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另一个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城市和人居环境是这两个层面的结点和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构建完善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则是为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服务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4.
中国转型期住房保障制度评析——社会公正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年以来的建设和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公积金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主要不足表现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投资比例过小,保障性住房供需严重失衡;保障对象甄别制度设计滞后,保障效率低下,保障对象有些错位;政策监管严重缺位;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非预期的结果",政策预期效果大打折扣。原因归纳为四个层面:理念层面、法律效力层面、制度实施层面和社会阶层结构层面。应该构建一个公正、合理、有效且可行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期待已久的奥运会,但2008年的中国经济却并没有预期般继续保持高增速,房地产市场更是呈现了与2007年截然不同的景象,由年初美国次贷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疲软现在依然持续。中国楼市这一轮的调整变化已持续了近10个月,中国范围内不同的城市呈现的特点也截然不一样,特别是一线发达城市深圳、北京、上海需要认真思考商品房的发展体系已到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居住条件,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大众对良好居住条件的热切追求,另一方面是我国各地房价的持续走高,许多中低收入人群无房可住,居无定所,居住条件恶劣。作为政府,当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的房地产正义与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房地产正义建基于社会主义分配正义原则之上,其核心内涵是"居者居其屋",即社会成员的基本居住权利得到实现.目前在中国实现房地产正义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更优的住房保障制度安排,使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居住权利得到保障.当前,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存在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要有效化解这些问题必须尝试重构一个更为完善的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而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是现阶段重构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实现房地产正义的理性选择与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杨玲 《西部论坛》2011,(5):35-43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规模不断扩大,保障品种不断创,保障对象不断多样化,需要各地改革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在供应管理上需要注意保障群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特点,在需求管理上也要不断调整保障住房进入和退出的限制条件。重庆市保障性住房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管理机构尚不健全,机构力量薄弱,机构职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方式单一,且租金标准与中低收入者期望存在差距;保障对象扩大化影响到保障政策的公平性,准入和审核方式需进一步完善,退出监管困难。应尽快出台住房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府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分工明确、层级清晰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采取多元化供应方式,根据住房经济支付能力确定租金,以实现科学合理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合理确定保障范围,严把进入关,实施有效的退出管理,以严格保障性住房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9.
住宅商品房价格上涨的根源在于住宅商品房体制本身,特别是土地“招拍挂”实行“价高者得”的市场机制。政府用行政手段压低房价是不能奏效的,惟一的办法是重新界定房地产市场的边界:让高收入者留在住宅商品房市场;实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让中低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退出房地产市场。由于商品房需求者锐减,最后会使房价下降到均衡价格的价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住房“过滤”模型的住房福利政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琪雪 《兰州学刊》2008,(10):70-73
住房“过滤”论近年来主要用于住房福利的研究,文章从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出发,建立住房三市场“过滤”模型,分析了“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在处于低级市场并且被低收入者购买、处于中级市场被中级收入者购买等情况下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廉租房”实行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这两种情况下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并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住房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弊得失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心的焦点话题,对社会民生也举足轻重,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却很缺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对经济适用房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效应进行系统的研究。根据本文理论模型的分析,如果期望经济适用房能对商品住宅价格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要有很多必要前提。最关键有两个:首先,经适房的供应要对商品住房供应不产生过度的挤占,其次是通过替代效应来削减中高收入群体对商品住房需求。但第一个前提在现实中越来越难实现,第二个前提则只有在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之后有余力时候才能考虑,否则就有违保障的出发点。本文结论是,保障性住房要回归保障低收入家庭的本质,要与商品住房体系做实质切割,对其抑制房价的效应不应有过高期望。  相似文献   

12.
住房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有利于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与社会和谐。目前,我国住房保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本文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到四维"的住房保障体系思路,为构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作了初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住房难"已成为我国当前"新三大民生问题"之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通过实施二元化住房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普通民众的住房难题。学习和借鉴二元化住房制度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介绍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的二元化住房制度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就完善我国住房政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保障性住房大规模投入建设并使用,我国住房保障即将迈入“建管并重”的攻坚阶段,“管”的问题日益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保障性住房社会福利的发挥.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廉租住房,其动态管理是充分发挥住房保障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加强廉租住房的动态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针对我国廉租住房的发展现状,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管理的视角出发,阐明了我国廉租住房动态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廉租住房动态管理机制的形成及其障碍性因素,并初步构想了我国廉租住房动态管理机制所需涵盖的要素.  相似文献   

15.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有别于传统的住房保障体系的新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以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和廉租住房保障为支柱,以集资合作建房、农民工住房保障、限价商品住房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新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促进城镇住房保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体系还存在体系不统一、不完整、内容太复杂、供应主体较为单一、保障方式相互割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安排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住房保障的进一步发展,也意味着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住房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有利于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与社会和谐.目前,我国住房保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政策是可取之道."三元到四维"的住房保障体系要求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将公共租赁房与廉租房作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主要方式,将限价房作为满足中等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的主要手段,将住房公积金和住房信贷等方式作为实现高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的主要措施,藉此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7.
郭晓岚 《阴山学刊》2008,21(5):106-110
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内在要求,宪政为其构建提供了根本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保障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培养宪法意识,增强宪法权威;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推行以宪治国;保障公民权利,实行宪法司法化;均衡公民权利义务体系,架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以期使宪法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和谐保障法。  相似文献   

18.
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安居工程的推进和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布局,为有效缓解居民住房矛盾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依然处于困难时期,住房保障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弊端。通过以株洲市为例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现状和住房保障体系规划存在的问题之探析,提出构建和完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幸福理论的发展,以经济学中的快乐理论为指导,研究国民幸福指数(GNH)的细化指标之一可支配住房的用户比对国民幸福的影响.认为GNH折射出GDP价值坐标的不足,即经济增长的质量、可持续发展、社会成本、社会财富的总积累、社会福利水平、人民幸福程度无法用GDP衡量,可支配住房的用户比是GNH的二级细化指标,它正向影响着GNH.因此借鉴国外及地区的做法,完善、实施我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制度,提升可支配住房用户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孙祥生  孙寅生 《理论界》2006,2(6):22-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权保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与基本前提,和谐社会是人权保障的社会基础与必要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把尊重与保障人权作为其核心任务,在人权保障过程中实现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