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新疆乃至全国有许多叫做“破城子”的遗址,位于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达勒特镇东南的达勒特古城便是其中一个。在达勒特古城13万平方米的保护范围内,至今依然有着略显挺拔的城墙和地表随处可见的陶片、兽骨。历史上,它有个响亮的名称——孛罗城。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西出土的汉代灯具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分类分析,进而阐述其源流以及当时的使用 情况,许多资料为首次发表,对于研究本地区的灯具发展史及其与周边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都有较强的 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虎”形象是我国古代寄寓人们美好愿望的重要艺术载体。汉代是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一大高峰时期,虎形象较前代更为多样,应用更加广泛,独具时代特色。文章根据艺术表现手法与组合关系将汉代虎艺术形象分为三种类型,并从造型、构图两方面分析汉代虎形象的艺术特征,进而理解汉代艺术设计朴拙大气、雄浑沉厚的审美构思与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广西汉代的厚葬墓葬材料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不同的发展时 期,西汉时期又产生大型棺椁墓葬和中型墓葬两种厚葬方式。概括了厚葬习俗的特点,并阐述精神信仰、 儒家思想、经济发展三个因素对厚葬习俗产生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博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149-150
线条的运用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阴刻线,汉代的阴刻线既可以表达纹路也可以指代实物.阴刻线的这一特性在同一批石刻即霍去病墓石刻中有集中表现,石刻卧虎身上的阴刻线气韵贯通,随形体辗转而有序,在描绘虎纹的同时增添了石刻不少生气.而侧头奔跑的跃马身上的阴刻线同样精良,颈部三条平行的阴刻弧线用来指代缰绳,而不是用凸起的阳线去表现,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妙.第二类为形体占据空间的线,这类线在写意风格的墓俑中多有表现.第三类为礼仪场所所用的装饰性纹饰,线的概念在这个领域得到了拓宽,不仅仅是由无数点紧挨排列而成的线段,而且可以是辅助图像表意的工具.本文以河南三盘山出土汉代铜车饰为例,对汉代纹饰线条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统治者强烈的长生不老愿望促使升仙、神仙思想大肆流行,并衍生出一系列以升天成仙等神话题材为内容的美术作品。迄今为止,发掘出土的汉代墓葬中,只要有壁画,必定有神话题材。如西王母、东王公、女娲、伏羲、青龙、白虎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尽管在我们今天看起来可笑荒诞,但对于我们洞悉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经济状况、文化意识及艺术发展水平却有着弥足珍贵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岭南汉代夫妻合葬墓分为同坟异穴和同坟同穴两大类型 ,其演变发展是同时的 ,但东汉时期同坟异穴合葬墓已明显减少。岭南地区的合葬墓具有自己的特点 ,与北方中原地区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修复铁器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不知道采用怎样的修复方法以及如何掌握修复力度,最后导致加深了文物的损害程度.通过对铁器的修复,针对铁器的病害情况,探讨怎样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修复,达到修复的预期效果.结合几种常见的铁器病害,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希望可以对博物馆修复铁器病害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明代广西城市圩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大规模建设城市圩市是广西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明代地方官主要采取修筑府州县城、修桥筑路、发展商市、增建恢复圩市等建设边疆的措施 ,在广西形成了府州县城市和圩市两级市场网络。明代广西城市圩市的发展对广西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城市圩市商业繁荣的带动下 ,广西的农业、手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广西人民商品意识得到提升 ,广西城镇基本格局由此形成 ,广西出现了社会进步边疆安宁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两汉王朝为了实现和逐步巩固对南越的政治统治,以优越的经济和文化条件为基础,通过册封为外臣、设立初郡和边吏的声教宣传等措施汉化南越,加强同南越的政治、经济联系,逐步深入对南越的统治.最终达到汉化南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代之南越道德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有史料,秦汉时代,南越地区的道德生活主要敞开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们普遍享有婚前性自由和婚姻自主的道德权利,但这种权利因为受到内地主流道德的强烈影响而受到了挑战。二是一些部落中还奉行以缺乏慈悲之心为特点的极端功利主义道德原则。三是在成为秦汉统一国家的一部分后,由于政府官员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充分地显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的道德品质。在这些反抗活动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大一统的政治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代之羌族道德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系繁多、分布广泛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和“窝里斗”。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受汉族影响,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多妻和转房现象具有道德合法性。对父母孝敬的道德情感强烈地表现于葬俗之中。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勇敢顽强、反抗压迫和剥削、报答仁政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秦、西汉时期匈奴单于位继承制度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匈奴单于位的继承制度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 ,但仍有章可循 :在呼韩邪单于之前 ,它的主干是长子继承制 ,同时 ,它需要兄终弟及以及叔继侄位、侄继叔位等方式的补充。兄终弟及以及叔继侄位、侄继叔位等虽然只在特殊情况下才得以实行 ,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们在长子继承受阻碍时承担衔接和纽带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杨林军 《民族学刊》2014,5(5):17-24,103-106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明代麽些民族服饰可分为丽江服饰区、永宁-盐源服饰区、北地-俄亚服饰区。麽些民族服饰在头饰、衣裳和装饰方面都有显著的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分异”的趋势。造成这种变迁的原因包括:明清时期中央不同的民族政策措施,麽些民族各支系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周边民族和宗教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e “Moso” (麽些)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cludes present day Naxi, as well as the present day Mongolians in the areas of Muli, Yanyuan, and the “Nari” and“Namuyi” branches of the Tibetan ....  相似文献   

18.
"两汉"时期的儒家政治化运动,形成了一套自帝王至平民,自政策、法制至学校、家庭的上下纵横、相互贯通的全方位"教化"行政运行机制,保证了儒家理念、政治价值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其实质是古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19.
秦、西汉的“内臣”与“外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 《民族研究》2003,(3):69-79
本文对文献记载中西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时出现的“内臣”和“外臣”作了分析 ,归纳了它们在与中央政权关系上各自不同的特点。作者在分析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基础上认为 ,秦简中的“臣邦”相当于汉代“内臣” ,“外臣邦”相当于汉代“外臣” ;并指出文献中的“羁縻”制度等同于“外臣” ,“葆塞蛮夷”相当于“内臣” ;同时提出“内诸侯”和“外诸侯”的称呼不适合于汉代分封和民族政策 ,应以汉代习称的“内臣”和“外臣”为准。最后 ,本文归纳了“外臣”向“内臣”转化的途径和原因 ,提出中央政权军事力量的壮大是完成此转化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20.
五代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处于分裂、割据、混战状态.连绵战争加剧了汉族的内部矛盾,严重削弱了汉族封建王朝的国力.北方强盛的契丹族乘虚而入,造成了严重的边患,民族矛盾尖锐;西北党项等族也倔强一隅,阻挠中西交通.中原五代统治者采取了加强边防、设法削弱契丹力量、构建睦邻关系、遣使沟通化解矛盾、军事征服与政治招抚相结合等策略,安边靖边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