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一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汉江市总商会成立。“文协”总会成立后,即通知散居各地的理事和会员,积极开展筹组分会工作。1939年1月14日“文协”成都分会成立。到会者有冯玉祥、老舍、李劼人、谢文炳、周文、罗念生、熊佛西、陈翔鹤、刘盛亚、肖军、朱光潜、郭子雄、顾绶昌、肖蔓若、陶雄、毛一波等60余人;周文报告筹备经过,冯玉祥代表总会致词,老舍报告总会情况。大会通过数则重要提案。李劼人、周文、肖军、罗念生、谢文炳、刘开渠等被选为理事。[1](P107-108)与其它分会不同的是,当时的“文协”成都分会是…  相似文献   

2.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后,老舍与郁达夫同时被推举为常务理事,老舍为总务部主任,郁达夫为研究部主任。由于家庭不和等原因,致使郁达夫离开大陆去新加坡编辑《星洲日报》副刊。然而,他心中依然牵挂着"文协"。他不仅向海外热心地宣传"文协",充当文化使者,而且在南洋发动"募捐",为经济十分困难的"文协"筹款。当然,重庆的老舍和文友们也在时刻思念郁达夫。他们都为"文协"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是一个团结、进步的抗战文艺组织.它的诞生,标志着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在组织上落实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文艺战线取得了重大胜利.我们知道,“七七”事变以后,抗日的准备阶段结束,由于日寇的大规模侵略,中国人民不得不起来进行全面抗战.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组合与对抗,作家们原来常规的生活也不能不随之改变.在我党的积极努力下,随着政治上的抗日民族统  相似文献   

4.
胡绍轩是湖北大冶县人,三、四十年代曾任武汉文艺社社长,主编该社主办的《文艺》月刊和《文艺战线》旬刊。抗战初期曾参加筹备“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战协会”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一度当选为后者的常务理事兼总务部干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文联编辑,现任昆明市戏剧研究室和《春城文化报》顾问。  相似文献   

5.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会迁渝之后,初在公园路青年会104号办公,后租得临江门横街33号作为会所,因日机轰炸被毁,又租得张家花园65号为新会所。其“两翼”,一为南温泉南泉新村24号附3号,有会员宿舍数间;二是北碚办事处,初在北碚汽车站旁边的“止庐”,后迁蔡锷路24号林语堂住宅。文中的考证,既是对“文协”总会史迹的彰明,同时也是对其民族节概的阐扬。  相似文献   

6.
1941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积极响应爱国慰劳总会的出钱劳军运动,发起了卖字捐稿活动。其中捐稿始自2月15日,终于3月2日;卖字则自2月21日开始,至3月11日止,所得共计四千余元。献金前后有两次:2月19日,第一次团体献金五百元;3月22日第二次献金,当为四千五百元。  相似文献   

7.
抗战后期,老舍在重庆北碚以幽默的笔调创作的系列散文《多鼠斋杂谈》,既是作家的战争体验与战时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又是与抗战有关的、真实流畅的优秀抗战文学作品。它艺术地体现了老舍作为一位正直而爱国的作家、"文协"的领导人在艰难抗战岁月里达观坚韧的人生态度与高尚的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8.
一月 2日 中国艺术展览会在莫斯科东方文化博物馆开幕。展览内容除历代文物外,现代艺术部分中有徐悲鸿的“猫”、“仙岛”,齐白石的“牛”、“兰”、“蟹”,陈烟桥的“野火旁”,包起权的“敌机轰炸”等,深得好评。 8日 《新华日报》在化龙桥馆址开会,欢迎参加“文协”南北慰劳团的作家老舍、陆晶清、宋之的、葛一虹等从前线归来,并征求他们对该报创刊两周年的意见。 15日 《文学月报》创刊于重庆,罗荪编辑,读书出版社发行。1941年12月第三卷第三期出版后被迫停刊。主要作者有欧阳山、戈宝权、宋之的、葛一虹、张天翼等。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武汉一度成为战时文化运动的中心。一九三八年三月和四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先后在汉成立。从此,两军奋起,并肩战斗,在中共长江局及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文艺界结成了空前、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中成长的武汉抗战文艺理论建设,也呈现出崭新、活跃的战斗局面。尽管它落后于当时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但文艺界对一些文艺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论争,对抗战文艺的推进、发展起过不容抹杀的历史作用。它始终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战旗,沿着新文艺民族化、大众化的方向前进,具有承先启后的深远意义。本文仅就“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和文艺的大众化与通俗化两个问题,作历史的回顾和概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在《中央日报·平明》副刊上发表的带有征稿性质的《编者的话》,引发了抗战文艺界关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论争实际上持续到1944年,长达5年之久,而其余波与影响则一直持续到解放以后。诚然,论争已成为历史,作为后来者,我们无力也无需将这些恩怨纷争辩个一清二楚,但面对历史,必要的反思却能为今天文艺的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一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在重庆《中央日报》主编的副刊《平明》面世,他在类似发刊词的编者的话里有如下一段文字: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为不同,于抗战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国民政府的内迁,重庆成为陪都,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39年1月16日,以周恩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南方局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积极开展文化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其中,也包括利用公演这一为社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抗战工作。由于国民党的限制,南方局只能开展秘密工作,通过“第三厅”、“文工会”、“文协”及“中艺”等机构开展公演活动。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公演活动类型多样,以话剧、电影、音乐等形式为主,在社会动员、抗战救亡及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汉抗战时期,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中央外交代表团负责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在武汉辛勤工作了10个月,为武汉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政治上,努力促成国共两党建立两党关系委员会,亲自出任国民政府要职,践行两党组织形式的合作,力促国民参政会问世,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从而为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合作抗战奠定了基础。在军事上,大力宣传贯彻国共两党保卫大武汉的战略方针,开展军事统战工作,推动两党军队协同作战。在武汉沦陷不可避免时,又顺应变化,配合当局认真做好撤离武汉的各项工作。在宣传文化统一战线上,利用分管第三厅的合法身份,广泛地团结和凝聚无数文化名流,积极推动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引导进步媒体,反击反共逆流,宣传和推动合作抗战。  相似文献   

13.
中苏文化协会是抗战前后一个颇具官方色彩的民间文化团体。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战时首都重庆的重要据点。其宣传与活动,就内容而言,不仅限于一般性的中苏文化交流,且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各方面,并与当时国际国内的局势紧密相联。中苏文化协会与第三厅、文协等文化机构和团体,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共同开展抗战文化活动。通过设立中苏文艺研究会、开展系列活动和译介,中苏文化协会与重庆抗战文学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老舍主持“文协”工作,并写了大量作品,为抗战文艺,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他的全部精神和力量”。清理老舍在这一时期的社会活动和创作活动,对进一步研究他的生活和思想是必要的,对加深抗战文艺的认识也具有一定意义。《纪略》的编写,旨在提供这些方面的情况,以供参考。由于我们水平不高,涉猎面窄,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我是杭州人,道地的杭州人,但是我少小离家.我二十岁那一年,也就是五四运动的下一年离开杭州.以后种种关系,主要是政治关系,一直到抗战前夕,一九三六年秋我母亲去世时才秘密地回来过一次.这之后,抗战期间,我就在外面闯荡江湖,先是在上海,抗战时期在广州、桂林、香港、重庆,抗战胜利后又到了香港、新加坡.一九四九年随军回上海,忙忙碌碌,想回故乡看看也没有时间.直到一九五四年,才和谭震林同志来到杭州住了十来天,那已经年过半百了.以后就一直住在北京.“文化大革命”后,我回来过两次,一次是参加八一年电影“金鸡奖”发奖大会,另一次是浙江大学校庆,因为我是“甲工”毕业的,  相似文献   

16.
祝寿和创作生活纪念,是抗战后期国统区文艺界经常举行的一项活动。这并非俗套,而是在不自由的狭小天地里反专制统治的一种活动方式和斗争手段。它对坚定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政治、艺术方向,巩固和扩大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44年4月17日,由郭沫若、沈雁冰等29人发起的“老舍先生创作生活二十年纪念”,就是这类活动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当时除《新华日报》发表纪念性短评,《抗战文艺》出祝贺专辑外,重庆各报也多有纪念文章发表,其中发表于《新蜀报》的《纪念缘起》是较重要的一篇,特摘录于下:  相似文献   

17.
论老舍作品中的民俗描写傅桂禄被誉为北京乡土文学作家的老舍,在他从事创作的四十一年里,虽然大部分时间不在北京,但是无论在伦敦、济南、青岛、重庆,他都在写北京,北京是他生长的故乡,是他创作的源泉。老舍曾经说过:“在抗战前,我已写过八部长篇和几十个短篇,虽...  相似文献   

18.
1938年3月,在美国记者海伦·斯若·埃德加和新西兰人路易·艾黎等外国友人的倡议下,经国内各派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同年8月在武汉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社”,简称“工合”。为推进与发展后方“工合”事业,“工合”协会于1939年1月在重庆设立了“工合”川康区办事处,1939年2月设立“工合”川康区驻蓉办事处,后又改为成都“工合”事务所。本文以抗战时期成都“工合”为研究对象,浅析成都“工合”兴起的原因,从组社、各社的业务、贷款、技术改进、教育等五方面探讨成都“工合”的发展;从地理位置、组社规模、技术改进等角度分析成都开展“工合”运动的有利条件,进而呈现成都“工合”为抗战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是福建上杭县人,1914年生,14岁参加革命,18岁任共青团上杭中心县委书记,19岁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长,21岁任红军独立第八团政委、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青年部长,参加过中央苏区几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我被留下坚持南方3年游击战争。抗战初期,我所在的地方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我仍留在地方工作。在1939年10月召开的闽粤赣边区党委扩大会上,我被推选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那时我25岁,担任中共棉潮特委书记。(一)闽粤赣边区的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共7人,候补代表2人,于1939年11月在广东梅县集中前往延安。当时叶剑…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四川省哲学学会外国哲学史分会、四川大学哲学系于1984年5月21日至25日在成都联合举行了西南地区纪念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费尔巴哈诞辰一百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来自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的近五十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十九篇。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四川省哲学学会外国哲学史分会理事长、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张遂五致开幕词,四川省哲学学会会长、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康电讲了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