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姻协议是夫妻之间对其配偶权利和义务做出的约定,由于婚姻关系的伦理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婚姻协议与一般的商业合同有很大区别.婚姻协议缔结之初客易出现认知失真;婚姻协议的内容要受到更多伦理、道德的评判;婚姻协议从缔结协议到履行协议所隔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夫妻生活境况的不可预见性使得婚姻协议的内容有可能在协议履行时变得显失公平;有的婚姻协议还会潜在地影响到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婚姻协议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其有效要件需要更多符合婚姻特点的规定,婚姻协议公平合理性的判定不仅要审查形式公平还要审查实质公平.法院在审查婚姻协议的效力时既要尊重个人自治,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当事人境况发生的变化以及根据协议和根据现行法律分割财产结果的不同,提高审查的程序性要求,要审查协议缔结时的公平合理性,还要审查协议履行时的公平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婚姻暴力:一般家庭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上海等地的实证研究资料的分析 ,指出一般家庭的婚姻暴力具有频率低、偶发性强、程度较轻以及双方互殴的特征 ,但丈夫挥拳的频率明显高于妻子 ,青年男女、农村夫妻在冲突时动武的概率高于中老年和城市夫妇。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还发现 ,与当事人动手打人具有最大正相关的是对方也有暴力倾向 ,其中妻子更多地因对方动武而出手。受教育较少、对配偶拒绝同房或回娘家不满以及本人有离婚意向的男子有更大的概率使用武力 ,但女性是否动手与上述因素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婚姻登记证由红绿两种颜色统一到枣红色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所使用的婚姻登记证,结婚证为大红色,离婚证为绿色。它意味着结婚是喜庆的事,应当用大红色;而离婚是不是一件喜庆的事,所以用绿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理念也发生了变化,离婚不一定是不光彩的事,对于感情已完全破裂、对双  相似文献   

4.
石智雷 《社会》2020,40(1):213-242
本文利用2013—2015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数据,从动态的视角考察了流入地文化和流出地文化对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数据结果显示,高离婚率地区形成了一种强势的离婚文化,无论是从低离婚率地区流入到高离婚率地区,还是从高离婚率地区流入到低离婚率地区,曾在高离婚率地区生活过的跨省流动人口都会保持较高的离婚概率。离婚文化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表现为继承效应和浸染效应:继承效应即人们迁移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原有的离婚文化会持续产生影响;浸染效应即人们迁移到一个新的区域,会受到新接触的离婚文化的影响。年轻人更容易受到新迁入地文化浸染效应的影响,而年龄较大的人更容易受到流出地文化继承效应的影响。在新环境中,男性更容易接受新的文化,而女性则更多地保留了原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苗霖霖 《唐都学刊》2012,28(2):67-71
北魏公主制度建立于道武帝时期,公主虽然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婚姻,皇帝在为公主选择驸马时更多地考虑政治因素,从而使公主的婚姻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民族性、亲属关系的重叠性以及婚姻的不可逆性等特点,也正是如此,才使公主的婚姻对其个人以至于北魏王朝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国60年来,我国婚姻法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确立及停滞期.这一时期,我国婚姻法学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成果多以介绍和宣传普及为主,研究性成果较少.第二阶段为发展繁荣期.这一时期,婚姻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和众多学术团体的建立,大量教材、专著的问世,学术刊物的发行、理论阵地的扩展以及学科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60年来,婚姻法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基础、夫妻财产制、事实婚姻、法定离婚条件等.  相似文献   

7.
李卫东 《社会》2019,39(6):23-61
基于广州2016年的“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调查”数据,本文从性别和世代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低于男性农民工,且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最低。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和世代差异,其中流动模式形塑着农民工的婚姻收益和离婚阻力,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具体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的共同影响,其中的脆弱性差异机制可以解释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影响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CHNS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检验女性婚龄与婚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婚龄与婚姻稳定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加入子女性别、 子女数量以及夫妻共同居住变量也没有显著改变系数结果.因此,修改 《婚姻法》 的法定婚龄在目前看来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经环基础已起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部分的婚姻文化也必然会起变化,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夫妻观的震荡。夫妻观是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观的震荡反映在对传统的“从一而终”和“忠贞不二”的看法上尤为突出。在当今社会,一方面离婚与再婚已不再被人当作“丑事”。调查表明,有82.9%的年轻人认为,夫妻俩实在合不来就该离婚;大部分中老年人认为,离婚、再婚纯属个人私事,他人不历过多干预。另方面,“忠贞不二”观也开始动摇。有10%的过轻人主张,既要坚持一夫一妻…  相似文献   

10.
婚姻暴力是指发生在已婚夫妻、同居男女、已离婚或分居的男女、关系等同于夫妻的男女之间的暴力行为。婚姻暴力在日本曾长期被作为家庭私事来思考和处理。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日本婚姻暴力逐渐从潜在化走向明显化,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后,中央和地方政府更是把消除婚姻暴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出台了相关法律、政策,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在全社会建立起了一个预防、干预和消除婚姻暴力的安全网络。  相似文献   

11.
机构动态     
《社会工作》2011,(7):19-20
北京夫妻离婚将有专业机构劝和 今后,北京闹离婚的夫妻将有专业社工"劝和",年内该市将在婚姻登记处建立"维情社工事务所",为准离婚人群提供情感调解和法律援助等公益服务.  相似文献   

12.
婚姻根据其成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为有效婚姻和无效婚姻。无效婚姻即不符合结婚的法定要件 (实质要件或形式要件 )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不具有法律效力。然而 ,无效婚姻毕竟是在否定既成社会事实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刻板地坚持无效婚姻自始、确定、当然、绝对无效的话 ,就难免使得法律与事实脱节 ,给当事人中的弱者和子女造成极大的伤害。我国《婚姻法》适用解释 (二 )虽然对婚姻无效制度的内容做出了相关规定 ,对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也予以了简单考虑 ,但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应当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保护与制裁并重的婚姻无效制度仍是今后婚姻研究和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网络婚姻与现实婚姻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科 《社科纵横》2005,20(3):104-105
网络婚姻这一网络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婚姻的条件、程序、本质和存在方式四个角度将网络婚姻与现实婚姻进行比较,并分析目前人们关于网络婚姻的主要态度。从而提出网络婚姻有其存在的条件,人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网络婚姻。  相似文献   

14.
李利 《社科纵横》2010,25(7):147-149
人类学关注本土经验,人类学的的婚姻研究则不可避免地从产生之日便争论不断.但在前人类学阶段,无论中外,人们都已将婚姻当做人类社会的文明制度来看待.摩尔根的婚姻进化说虽成为后来学者批判的对象,其开创者的地位却不容置疑,但其光芒已不如被誉为人类学婚姻研究双塔的后来者那么耀眼:这便是列维-斯特劳斯的"联姻理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的"单系血统理论".对人类学婚姻研究的反思告诉我们婚姻研究不是简单和抽象的婚姻分析,而是通过对人类学考察到的婚姻类型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考察研究,并探讨它是如何在当地得到合理化、正统化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华北F村200对夫妻调查数据,运用定序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方法从人口流动、结婚变量和个人特质三个方面解读了在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婚姻圈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F村男性村民出生年代越晚,结婚年代越近,通婚范围越远;同时,择偶时间、方式、家庭背景和村庄非农化水平成为影响通婚范围的主要因素.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教育程度、是否外出打工等社会性因素并不对通婚范围构成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择偶时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夫妻的调查表明,浪漫爱对夫妻婚姻的感情生活、物质生活、性生活等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而婚后浪漫爱往往是婚前浪漫爱的延续,夫妻的感情、年龄、收入满意度、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对婚后浪漫爱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少华  大立 《东西南北》2014,(21):74-75
为了革命,为了真理,彭德怀牺牲了一切,包括他的婚姻和家庭。他与前妻刘坤模感情甚好,但因为历史的误会,不得不分手;他挚爱妻子浦安修,但是在庐山会议之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妻子,却无力承受政治高压,向他提出了离婚。  相似文献   

18.
试析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增设了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规定 ,使我国的婚姻制度更加完善 ,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此项制度 ,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晶 《学术交流》2012,(6):64-67
婚姻自从诞生之初,就是财产性因素与伦理性因素的结合体,婚姻从古代至现代的演进过程就是财产性因素与伦理性因素相互分离和指引过程。伦理性因素作为婚姻固有属性,不断从财产性属性中分离实现独立,并不断地指引婚姻从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追求,而财产性因素从家庭所属走向个人所有,进一步实现了经济基础与人格独立的双重性契合,推动了婚姻价值向实质性公平迈进。特别是《婚姻法解释》(三),以尊重个人所有权为前提,倡导婚姻财产归属与分配合理性与公平性,逐渐褪去婚姻爱情中的物质追逐,还原人类感情质朴本真色彩,无疑是当下对婚姻家庭价值选择、实现从形式公平到实质公平追求理想的最好指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启蒙思想大潮的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及女子就业的增加,婚姻法规的进一步向现代化迈进,中国城市中的婚姻情况,出现一些新的趋向。如婚姻自主意识增强,离婚案件大幅上扬,婚嫁礼俗多元化,开始有人关注婚前健康调查和婚检等。虽然这些现象大都在清末民初已经萌发,但在二三十年代则表现突出,在社会中反响强烈,这是中国婚姻制度在现代化的轨道上前进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