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2.
敏生兰 《社科纵横》2005,20(1):104-105
民族文化孕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文化。两者在紧密相连中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互动正是这种辩证统一关系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现代生存环境和其黑人性与美国性的一种特定的、全新的文化.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接纳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了在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中必然会导致美国黑人文化的创造性地转化.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1999年,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发布了《心理健康:卫生部部长报告》(Mental Health: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Rockville Md.: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Services),这是美国第一个完全关注心理健康的卫生部部长报告。报告引用大量证据来揭示心理疾病的破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三小民族在各种文化形态上的创造,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态发生互动、双向以及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在这种不断接触、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它们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在开放的本土意识下的碰撞与融合.它确立了属于三小民族自己的富于民族特点的文化坚守.中华文化则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文化价值理念,对三小民族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大影响,成为确保当代中华民族整体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深刻地触及了当代民族主义的神经,促使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势头不减,而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4):1-5
支撑中国梦有诸多因素,本文强调的是强大而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紧紧凝聚成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长期以来生存、生活、发展、强盛的核心基因和灵魂,这是强力推进中国梦激情绽放的思想理论先导和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面临信息化的民族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面临信息化的民族文化 ,是时代带给我们的新课题。首先信息化已成为民族文化走进新时代、走向世界的契机 ,不仅为民族文化直接走向世界提供了先进的物质设备 ,成为民族文化吸收和认同异族文化的重要渠道 ,而且为民族文化实现其现代意义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其次信息化成为民族文化产生危机感的增压器 ,既使民族文化的自觉层面面临着危机 ,也使民族文化的自在层面受到了冲击 ,成为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所遇到的空前挑战 ;第三它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推进器 ,这个推进器已使民族文化除了创新而别无选择 ,创新的内容包括文化观念、文化研究方法、文化研究内容等  相似文献   

9.
王建平 《唐都学刊》2004,20(1):71-74
人格在诸多向度上的两极对峙与相互依赖造就了人格的两极性 ,这也成为我们全面把握与理解人格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关键。在深入分析人格的两极张力的基础之上 ,对人的现代化中现代与传统的关系、现代性的单面性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人的多样性与主体性的存在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成晓星 《社科纵横》2003,18(6):13-14
本文全面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以及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阐述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论述了先进文化的作用以及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舆情的民族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竹 《社科纵横》2006,21(4):119-120
概括地说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本文从舆情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舆情具有的历史民族文化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同的舆情主体都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性,而这种民族文化的差异,会对舆情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本文对舆情的民族差异性、对舆情本身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两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两者融合发展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充分挖掘市场价值潜力,并且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业资源开发、集聚发展和国际化发展。融合发展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体制改革。融资需要广辟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在产业发展上要打造优质品牌,扩大产业规模。在文化保护上要加强保护工作,丰富保护形式,实现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菁轶  钱力 《社科纵横》2005,20(5):140-141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业。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看,民族文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在资源。甘肃省民族文化丰厚,应以开发民族文化为先导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谢菊兰 《社科纵横》2004,19(6):20-21
文章用“和合”的原理论证了传统民族文化只有与现代化“和合”才能成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使其更加富有开放性 ,凸现民族性 ,从而具有时代特征 ,增强竞争力 ,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生 ,使传统民族文化发挥巨大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一人的全面发展从来都是和文化息息相通的,或者说,它从来就是文化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可上溯到《易·彖传》中的一段话:“小利而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是在释贲卦,郑玄注说,“贲,文饰也。”又说,“  相似文献   

16.
姓氏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不同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繁衍生息、播迁交融、兴衰更替的总汇.姓氏的语义取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充分地体现民族文化的心理特质.通过对比中西姓氏在概念内涵、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的异质,训析二者的文化特性,揭示中西社会在民族心理、政治理念、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力求为解读中西姓氏的文化起源,了解不同社会的历史演变,弘扬传统的文化精髓,透视迥然的民族文化心理,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文化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在信息时代特定条件下文化互动的主要动源 ,探讨在互联网环境中人类社会各种文化体系彼此作用 (互动 )的状态及其成因。文章认为在线空间对人类各群体的文化心理定势和文化价值取向会产生裂化与亲和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网络上不断抗衡的文化势力 ,揭示了信息时代的强势与弱势、规范和失范、主流文化和反文化之间彼此消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 ,到网页上去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去锤炼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去学会严肃的思考 ,这种“从虚拟空间观照现实生活”的研究方法可能成为文化转型期端正自己文化心态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超越民族国家,还是超越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隽鸿飞 《求是学刊》2002,29(2):16-20
全球化的实质并不在于超越民族国家 ,而在于超越民族文化。因为民族国家既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共同体 ,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共同体。全球化进程在消除了民族国家之间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之后 ,各民族文化上的对立就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在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全球文化 ,才能真正超越各民族文化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土著民族权利宣言》,该宣言第31条对土著民族的文化享有权以及知识产权必须进行保护、发展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规定:本文阐述土著民族乃至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产权被国际承认的经过,并对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联的种种国际人权标准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对西欧知识产权法中对土著民族的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进行商品化榨取的主张提出了批判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内生要素,把握国际贸易需要从文化视角进行解读。商品是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统一体,国际贸易实质上也是商品文化价值的交换过程;文化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根源和依据;文化比较优势是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发展的现实动力。这一研究为我国新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