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信仰.明清道教神仙信仰的民众化主要是指神仙信仰深入普通民众生活并对民众的生产、生活及心理产生普遍影响的社会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神仙形象的民间化,即从天上神仙到民间异人;神仙功能的社会化,即从个体成仙到救世度人;神仙居所的尘世化与内向化,即从遥不可及的"洞天福地"到遍布乡间市井的官观庙宇,一直深入到人们的心灵居所.这一民众化过程,是明清社会大变动榕局之下的产物,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控制等是民众化最终形成的外部因素.同时,这一民众化过程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特征亦有着密切的关联,凸显了中国文化的一体化与交融性.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商人组织不断完善 ,商人的经营活动呈现出集团化、职业化、土著化、缙绅化等趋向 ,这些推动了明清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商人阶层的不断壮大 ,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积蓄了力量  相似文献   

3.
《燕行录》是明清时期朝鲜使团人员著录的一些在华所见所闻的总称。作为同中国明清两代有着直接和密切关系的系列著作,它们以外来者的独特视角审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量记述中国北方市集的文字,既展现了18世纪中国经济、文化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影响了朝鲜学者们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一些来华的朝鲜学者还有意识地利用中国的市集作为文化交流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陈学文先生继《中国封建晚期的商品经济》专著面世后,最近又由台湾稻禾出版社出版了《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一书。这是与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全汉升《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并列出版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专著系列之一。全书25万字,是陈学文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部分成果辑录。该书内容宏富,创见颇多。大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一、研讨农业经济结构;二、手工业的发展;三、商人资本集团或商邦的形成;四、都市化的演进;五、对外关系史研究;六、万历时期的社会与万历民变;七、社会史上诸问题如对日用类书和社会民情风俗的研究。在这些方面,作者不仅立论公允,而且常常能发前人之所未发,颇多创获,如关于郑和下西洋问题,过去众说纷纭,作者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指出,对当时封建统治者而言,主要是政治性的,并无经济目的,但客观上却打开了海外贸易的道路。对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又如对海禁与倭寇问题,陈学文也提出了自已的见解。兹不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5.
赵轶峰 《求是学刊》2015,(2):155-158
<正>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大变迁时期。因而,关于明清时代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及其演变历程的研究需要深入加以研究。在前贤诸多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近年尝试提出一种相关假说,名之为"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说"。已刊诸文,或讨论概念、方法,或考察特定具体问题,皆各有偏重,今将其要义再做概括性的说明,以求得关注此类问题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一、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历史叙述,探索  相似文献   

6.
齐慧源 《阅江学刊》2012,4(4):122-125
《世说新语》在明清时期成为许多小说家竞相仿拟的对象,大批"世说体"小说陆续问世,数量可观。除了《世说新语》本身的价值在明清时期的升华,明清刊刻技术的发展和明清文人的评点也对小说续书繁荣有很大的推动,这与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社会文化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明清案例汇编及其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判例汇编最多的时期 ,这些判例汇编比较详尽地记录了明清社会的种种生活样态 ,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该时期的时代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深入分析 ,作者对中国古代成文法与判例法的关系 ,律和例的关系 ,大明律和大清律的运作实态 ,以及司法官员的法律素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学术界开始重估中国传统经济,特别是明清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彭慕兰、弗兰克等为代表的美国加州学派力主"明清经济发展论",如彭慕兰<大歧变>一书认为中国在1800年前一直在领跑;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认为1840年前世界上白银产量的二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如此强大的白银吸收能力说明中国是世界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初尤其是后半期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在借鉴中外学者有关经济市场化、制度与秩序经济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市场化本质上是经济、法律与社会三种秩序维度相互依赖、整体互动、协同演进的过程这一独特的秩序演进观点,并藉此解读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非均衡推进"特征集中体现在外在上的明显梯度、层次推进与深层上的法律、经济与社会三种秩序维度演进程度的差异。文章结语部分概述本文的研究结论和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秩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来,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这一历史的演进,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传播到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再从党的指导思想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过程。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性的内在力量和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袖人物,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本质与时代特征。回溯这一历史,可发现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基本因素及这些因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现象,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廉德瑰 《日本学刊》2016,(4):144-158
日本外务省和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提出的明清史料不能证明历史上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他们根据的是所谓国际法原则,认为明清史料并不包含中国实效统治过钓鱼岛的有力证据。国际法的先占原则中,关于"无主地"的认定规则到19世纪发生了改变,而明清史料的大部分符合16、17世纪欧洲国际法关于发现和先占的一般原则,日本用19世纪已经变化的国际法原则溯及16、17世纪明清时期的历史事实,说明清的史料没有证明力是站不住脚的。明清时期中国岀使琉球的使节记载的钓鱼岛属于中国之界内的内容,特别是清朝晚期的国家版图都证明钓鱼岛在明清时期早已不是"无主地",是已经由中国先占的领土,日本明治政府在19世纪末对该岛的所谓"先占"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10):107-111
决策咨询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所处朝代、所处历史时期的影响。中国历朝各代的政治制度特征与其智库的演进脉络有着内在的勾连。封建社会智库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萌芽,在秦汉隋唐得到巩固,明清则进入成熟时期。梳理中国封建社会决策制度及智库发展的历程,发现中国封建社会智库决策咨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集附属性和独立性于一体;内生于封建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幕僚制度。反思中国封建社会决策咨询制度的其中意蕴,对于把握中国智库的未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傅春晖 《社会》2020,40(1):96-123
本文致力于厘清关于市镇研究的理论传统,对明清以来市镇的演变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考察。从经济层面看,市镇是连接地方性市场和世界体系的节点,并越来越具有超层级、跨区域和金融化的特点;从社会层面看,市镇是有层级、有组织的,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从政治层面看,它是地方自治化和国家政权建设的着力点。在社会结构中的中间性质是市镇的本质特征。社会学对于市镇的研究必须将其看作一种总体性的社会事实,在对生命体验、生活智慧、伦理道德、乡风民俗等民情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的前提下,考察其与具体制度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蒲志新 《社科纵横》2009,24(5):130-131
明清时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一些地主阶级政治家进行以赋税改革为核心的生产关系调整。从明后期的一条鞭法到清初的摊丁人亩,使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更趋合理、完善,起到了推动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亮 《社会》2012,32(1):220-242
“找价”是明清时期中国乡村一桩土地交易完成以后,卖主仍向买主索取加价的经济行为。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这一行为产生的社会背景、市场交易特点、官方对这一行为的态度及乡村土地的所有权特征,梳理“找价”被认可、规范确定和边界实现等方面的社会机制,以此解释这一现象出现和维持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白战锋 《唐都学刊》2004,20(2):157-160
明代中国如能顺利通过传统经济走向衰亡的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将会完全改写 ;清王朝本身有足够时间进入新的发展舞台并融入最早时期的全球化之中 ;经济的矛盾被严格限制于国内市场 ,高度的政治统一扼杀了制度性竞争的发展 ,使新制度难以出现、胜出甚至被创造性地模仿 ;为维持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体制而耗尽对外经济所获巨额收入及全球化初期的有利环境是中国落后挨打的主因 ;全球化发展中当代人类要解决的问题不过是 1840年前明清中国问题的放大。当代中国在加强对外经济联系 ,融入世界大市场的同时 ,必须加快实现文化和政治的去旧迎新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这一演进路径的理论审视,本研究采用熵权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2012年为重要节点,2000—2012年间中国经济发展演进路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2—2018年间则逐步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演进路径是内在规律与主观努力的结果,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驱动力。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质量提升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经济体系本身,不仅通过经济发展驱动,还通过对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引致经济质量提升;在经济转型期,经济质量提升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社会体系,社会稳定推进了社会发展,经济自然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断演进;在经济发展成熟期,中国经济告别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经济质量的提升更加注重发展的效率,各个维度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作为近当代西方政治思想领域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对世界影响巨大,是西方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自由主义的内涵丰富,约翰.格雷(John Green)指出作为一种政治理论的自由主义拥有四种典型特征: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平等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的这些典型特征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根据自由主义产生的基础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具体经济社会状况,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完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权思想的演进就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集中反映,而且私有财产权也是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通过对西方产权思想演进的简析和梳理,自由主义及其典型特征的实质内涵及意义将会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序言对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以往大多数学术研究强调的是选种考试在明清社会中所容纳的社会流动性的范围。历史学家们也毫无例外地从欧洲和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透视角度,来评价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作用。他们因而成功地揭示了儒家体系在推动科学技术的专门化和训练普及方面的失败。而对一个要超越其古代制度和专制政体的多民族国家而言,科学的专门  相似文献   

20.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的必经阶段.中国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快速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的同时,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政府充分认识到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意义,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增长导向导致二元结构出现了削弱--强化的多次反复.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必须破除二元经济结构,为此要建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