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欲望中的历史——90年代中国小说的历史化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是历史化叙事的主题化。所谓“历史化叙事”,有别于传统文学批评所谓“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以文本之外的史实或历史事件为表述对象的;而历史化叙事,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构成中的自我认同的叙事行为·········。两者的基本区别在于,历史化叙事丧失或者放弃了历史小说以现代唯物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和对“历史”的客观性(确定性、整体性)的信念。本文试图指明的是,历史化叙事在90年代中国小说中的主题化,是90年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文学)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展现了在90的年代中国社会全面商品化运动中自我或个性的深刻危机,又构成了一种抵抗商品化的消费主义潮流的文化诗学———在历史化叙事中,“历史”变成了当前现实中深晦而····················不可触及,即商品化不能最后整合的自我的一片永远的风景:自我欲望中的永远的禁地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的新观念给了新历史小说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追求真理,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使一批作家将目光投向了革命历史,而伴随着他们成长的红色经典成为他们首先需要解剖、考察的对象.因而,当小说内容涉及当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革命洪流的具体情节时,新历史小说体现出了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将正史化的战争历史变为民间化的地方史、家族史、村落史.而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所建立的那种阶级出身与政治倾向之间的必然联系也被彻底打破.  相似文献   

3.
高萍 《唐都学刊》2002,18(1):39-41
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视角模式看 ,《史记》在总体上采用全知视角 ,局部采用限知视角丰富叙事层面 ;而以“太史公曰”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不仅开创了“叙中夹评”的传统 ,而且开创了“多元视角”的叙事观念  相似文献   

4.
高阳是当代历史小说大家,其所开创的“文化历史小说”至今为人推崇备至。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首先,是突破传统演义小说“演正史为小说”的创作路子,以多维开阔的视野展现了与历史密不可分、但其内涵又远远大于历史的整个宏观的文化;其次,是高度重视对生成情感生命个体的人的历史综合情境的修复,努力追求历史与人合一、人事两全的艺术描写;最后,是独抒性灵,充分凸现主体自我,别具创意地在叙事文本中融进了散文的自由不拘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历史叙述陷入了一种迷惘状态。对“革命历史小说”的逆反情绪 ,使史诗追求并没有根本性地突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人物塑造形成了新的审美定式 ;历史循环论和相对主义对历史决定论和机械进步论的解构 ,最终走向了虚无主义的深渊 ;工具化倾向使历史叙述在摆脱了图解政治的命运后 ,再度沦为商业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寻绎新时期以来历史小说审美表现的运演及其走向 ,对新时期历史小说审美表现的现代性轨迹进行全面梳理 ,可探寻出其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两大极化现象 :“形而上”理性话语偏至和“形而下”欲望叙事偏至 ;并进而发现新历史小说中缺乏美学理想烛照的别一叙事样态———审丑  相似文献   

7.
尹健  刘同舫 《浙江学刊》2023,(2):153-16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反思资产阶级基于理性观念所展开的宏大叙事,确认观照现实实践的“叙述方式”对辩证法在审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内在驱动作用。伴随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度融合,马克思揭露出庸俗经济学家将辩证法先验规定成专制性叙事来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实质,澄明了辩证法作为改造资本主义现实力量的理论意义,并恢复辩证法作为社会历史总体推演、自我超越、感性实践以及突显本质与意义的四种“叙述方式”。为唤醒人们在现存社会中所具备的辩证本性,敦促人们通过辩证活动在社会生产中不断积聚本质性力量,马克思辩证法的“叙述方式”采用了“隐喻式”的独特表达。  相似文献   

8.
张洪杰 《学术交流》2012,(12):205-207
新历史小说的产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化语境发生变化后,作家为了摆脱政治对文学的规范,以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重新陈述历史,继而达到改写、解构或颠覆被既往话语赋予了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的目的。新历史小说正是通过欲望本身的随意性与非理性,有效地将历史主义所依赖的理性信仰进一步否定,使人类的欲望成为历史叙事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西部新起的具有"良克之忧"的小说作家,因历史真实观的不同,对西部历史讲述是不一样的.既有对历史战争景观和江山改朝换代的"宏叙事",对历史本质、历史规律的探寻,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性的张扬;也有对家族、和个人日常性存在"微型叙事",对历史偶然性和神秘宿使的皈依,对现实历史走向的焦虑的叩问.这些叙事努力,使这一时期西部的历史小说创作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历史潮流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8):113-117
苏童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当代文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寓言化色彩,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一种泛化的人性和情感逻辑,集中体现了他对于那些被历史淹没的人们曾经坚韧而鲜活的生命力深情的书写。  相似文献   

11.
彭利芝 《学术交流》2007,(11):146-150
从题材与主题考察,我国古代长篇章回历史小说最初最根本的类别是易代小说。易代小说就是以易代之际为主要叙事时间,以主宰王朝兴亡的历史人物为描写对象,以易代"兴废争战之事"为主要内容,以兴衰为叙事线索与情节模式,有着强烈兴亡之感、易代之思的历史小说。易代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学渊源,明清两朝现存的易代小说共33部。易代小说蕴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国人影响极其深远。对易代小说这一类型进行专门研究能揭示我国历史小说的本质问题,将历史小说的研究引向深入,为历史小说和易代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9):103-106
中国叙事学对西方叙事学的借鉴体现在对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人物、叙事事体和叙事作者等思维框架的运用上。在中国诗学的基础上,创生出了叙事发生、叙事意向、叙事技巧、叙事音律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范畴,丰富了中国叙事学理论。未来中国叙事学发展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本资源、拓展方法论研究范式、融合后经典叙事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李大为 《社科纵横》2006,(11):119-121
第一人称视角,情感判断上的心理视角和回溯性叙事的儿童视角,是萧红主要的叙事策略。而且,由于“回忆”这一更大的诗学范畴的汇入,鲜明地显现出了萧红作为一女性作家迥异于男性作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新故事新编"是一种独特的文体.作为当代历史题材小说的"另类写作",它与"新历史小说"有某种相似或一致之处;但就文本内在的意蕴看,则与晚清特别是与鲁迅的"故事新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是"故事新编"在当下的发展和嬗变.其具体表现为在精神血脉上割断与传统文化谱系的联系,采用游戏历史和反讽调侃的叙事策略;在时空关系处理上,明显具有古今杂陈、随机拼贴的特点.因此,它是典型的后现代写作,可以归属于历史题材小说的一种次类型.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东北工业题材小说集中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工人阶级恢复和建设现代工业、被解放的工人在新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以及精神面貌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宏大叙事;从各方面多层次地反映了当时这一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党的领导下所经历的复杂而广阔的社会历史变迁,并从工业领域的角度对这一变迁做了艺术的再现、描摹与想象,旨在表现在党的领导下工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工人们忘我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功绩。在这一主题创作活动中,东北工业题材小说显示出独有的创作模式: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作家倾向于塑造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二元对立,在正面人物战胜反面人物的冲突与斗争中,反映社会的变迁和对于新社会、新兴社会集团及其意识形态的肯定赞赏,形成了固定人物形象创作模式;在叙事方面,小说凸显出受难—拯救—新生、犯错—帮助—改进、出现混乱—下派干部—问题解决等三种情节模式。这些创作模式集中体现了延安文艺传统对东北工业题材小说的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16.
边疆社会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活动的重要领域,“边疆”和“民族”为二者重要的时代特征和工作范畴。本文意在考察“边疆”与“民族”的涵义演变过程,简要回顾边疆社会工作的历史,总结民族社会工作的兴起与讨论,提出并深入探讨制度视角下的民族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7.
"知青小说"虽然是新时期文学中的特殊"时代话语",但并没有也不可能与整个的文学传统"断裂"开来,其以人与自然的特殊对映、英雄与归去的复杂交融等关系结构所形成的浪漫传奇的叙事品格,既是对中国现代以来主流文学"革命传奇"叙事模式的承袭,也是向中国小说传奇叙事之浪漫传统的"重返",并因此给我们重新思考文学的"经典化"等问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周保巍 《浙江学刊》2007,2(3):70-77
建立在“普适价值”基础上的“文明”诉求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所展现的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核。正是在以“进步”理念为核心的“推测史”框架内,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以“历史叙事”为手段,通过把苏格兰的传统和历史标识为“野蛮的”,把“英格兰”的传统和历史标识为“文明的”,从而得以在彻底颠覆“苏格兰性”的基础上确立起对“英格兰性和不列颠性”的认同。正是在“民族认同”实现新、旧转换这一特定历史时刻,苏格兰启蒙运动方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19.
温朝霞 《探求》2010,(1):78-80
当前,中国历史小说的创作与出版、历史影视剧的生产与消费均呈现出一派兴盛局面,仅以唐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就有十多部。然而,如果作进一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形形色色的反映古代历史的历史小说、历史电视剧中,就忠于历史的程度而言,严格忠于历史的狭义历史电视剧、历史小说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戏说历史”之风更是越来越盛。  相似文献   

20.
杨俊蕾 《求是学刊》2002,29(2):94-97
本文研究“新新人类”即“七十年代书写”的文学精神走向。认为“七十年代书写”中包含着多重含义 :其一 ,它是指一批出生在 70年代的作家以带有新的审美倾向的新文本形式冲击了持续十余年的先锋派叙事话语 ;其二 ,是指非文学写作中出现的文本样式对现有文化秩序构成挑战和不折不扣的轻蔑 ;其三 ,无纸写作的渠道因其前所未有的通畅而容纳了不计其数的青年在业余时间里的思考和随心所欲式的“发表” ,对文化格局的分配与重组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检视这些文字 ,可以看出“七十年代书写”在“历史叙事”、“自我塑形”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症候和精神空白 ,研究并探索其未定性和开放性所具有的“以终为始”的继续书写的问题视域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