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人称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写作中的人称问题,实质上是作者的立足点问题”,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写法,第二人称是不存在的;有的认为“文章写作中的人称问题,是一种表达、叙述方法”;有的认为“文章写作中的人称只是  相似文献   

2.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仅就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的条件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知识与智力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也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历史发展的合力就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有的同志认为,历史发展的合力只是各种意志形成的一种合力;也有的同志认为,历史发展的合力只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我认为这些意见,都是因为没有深刻地理解恩格斯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根据对江苏地区随机抽取的426名大学生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用以说明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及其高考成绩与智力、创造力倾向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是:1.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与智力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之间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之间却略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智力的性质、遗传、进化与发展及智能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智力是人的认知方面的整体潜能;智力的遗传只为实际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基点;人类智力具有无限进化与发展的内在潜力;智能之间存在着整体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价值”范畴研究的深入,“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又一次成为争论的热点。有的认为两者是主客关系的两个方面;有的认为两者没有关系;也有的认为两者有时有关系有时没有关系,故没有必然联系。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两者在实践活动中有关系,但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李德顺同志的《价值论》在我国是很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价值学专著,因而本文和他讨论容易把问题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不协律、不入腔,是苏词评价中最早提出的问题之一。北宋以后,讥其为“别格”,或是虽“工”而非“本色”的意见,累见于记载。至今对苏词不协音律的评价,仍意见纷歧,很难统一。有的认为,盲目赞扬苏轼冲破音律的限制,是无视词在历史上合乐的特点;有的认为,在苏词所进行的诸种尝试中,收效甚微的恐怕就是这一方面,其功绩只是松动了词与音乐的关系,谈不上什么较大的变革;也有的认为,苏词的不协音律,虽然  相似文献   

8.
创造力刍论     
一、创造力的概念和本质 近二十年来,由于科技竞争,创造力的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有关创造力的研究,在一些国家里掀起了热潮。但是,学者们对于创造力的界说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创造力是对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不寻常的、然而又是适当的反应;有的认为,创造力是产生许多“独特认知联结”的能力(刘安彦:《心理学》,三民书局印行,208页)。美国的吉尔福特(Guilford,1959)把创造力看成是努力的一种形式;德国的戈特弗里德·海纳特(Gottfried Heinelt)则说:“创造力意味着从复述和反映式的狭隘思维和态度中解放出来,向灵活性、自发性和独立性的方向发展,而不走到绝对自由的极端上去”(《自学》1983.6.48页)。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智力的问题,是我们教改中的核心问题,这又是一个复杂而又涉及多种因素的问题。本文仅就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在教学中解决这些关系的原则与方法、谈些意见,供大家研讨时作参考。 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我们认为掌握知识与智力的发展,这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智力是掌握知识的能力,掌握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智力;而知识又是发展智力的粮食和手段,只有通过领悟知识才能发展智力。也就是说,智力的发展与增进有赖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知识的掌握又是智力发展的前提;(这里提的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于“社会基本矛盾”概念争论热烈,有的认为它是科学的,有的则认为它是不科学的;有的认为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有的则认为只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对矛盾。随之而来,对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以及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亦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11.
语词修饰与概念限制,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一是认为语词修饰与概念限制是等同的、一致的;二是认为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密切的,概念的表达要借助于语词,有的语词表达概念,然而在论述概念的限制时,却没有谈及语言形式的问题。本文试从语词的修饰、概念的限制、语词的修饰不完全等同于概念的限制、概念的限制可采用语词修饰与变换词语的形式这四个力面,谈谈语词修饰与概念限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之间既有相互独立之处,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方式问题,它们和学习偏好、智力的关系不同,但都表现出稳定的个体差异;它们相互影响并且都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与材料、能源并列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由于信息与人的认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引起哲学界的极大关注。从哲学上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本质和属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把信息看成是物质,认为信息是物质普遍存在的属性;有的认为信息只是控制系统即生物界、社  相似文献   

14.
犯罪构成中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客观方面的要件是指什么?我同刑法学界对此的主张不一,有的认为指行为、行为的结果、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等。有的认为只是指危害行为。笔者认为,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只是指犯罪行为。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先从“犯罪结果”谈起。  相似文献   

15.
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的关系,有种观点认为知识既是智力的前提,也是构成能力的一个部分,因而只能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而有的同志不同意这种提法,认为“知识是智力的前提”这只能指学校教育而言,实际上人从初生婴儿时起,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总是互为条件,同等重要,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再者,知识是否是能力的构成部分,是否所有的能力都必须以知识为基础,还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目的 近几年,发展学生的智力问题引起了教育学、心理学界的普遍关注。在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的讨论中,知识掌握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特别引人注目。这个问题很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而且决定着教学的一般任务;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的不少经验和偏差,常常是同能不能正确处理这一关系相联系的。但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尚不一致。有人说“知识即能力”,认为二者是“同一关系”;也有人说“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能力”,认为二者的发展是“同步关系”。本实验的目的就在于用事实验证这种“同一说”和“同步说”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与人的智力发展究竟有没有关系 ?这是人们颇感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什么是智力的问题。教育学、心理学中的智力 ,又称作智慧或心智能力 ,是指一个人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 ,人在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 ,总要通过他们的注意、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 ,因此 ,心理学上又把人的注意力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等通称为智力。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人智力发展较高 ,接受事物较快 ,有的人则相反 ,表现得较迟钝。那么 ,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智力发展的高低呢 ?一般来说 ,是受遗传和环境两…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 ,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 :采用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教师教 ,花同样的学时 ,有的学生学得如鱼得水 ,成绩优异 ,有的却学得步履蹒跚 ,成绩落后。难道完全是智力差异造成的吗 ?恐怕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然而 ,国际权威机构最新研究证明 ,智商是成材的基础 ,情商才是成功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情商 ?情商与智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商 ?一、什么是情商情商 ,又叫情绪智力或情感智商。它是心理学理论界针对智商学说提出的一个概念。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 ,指的是智力系统 ;而情商指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术界对认识的源泉问题的认识上众说纷纭,各持已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有的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有的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物质世界是认识源泉的源泉;还有的认为,实践只是认识的途径和方法,物质世界才是认识的源泉.这些不同看法,涉及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一些基本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创造与创造性思维入手,分析了创造力与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及大学生创造思维的现状和特点,阐明了大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自我培养问题,论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