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斯林社会中的非穆斯林主要包括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祆教徒、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等。他们尽管属于少数族群,但却是整个穆斯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他们为穆斯林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现代以来穆斯林社会的非穆斯林与穆斯林也大多能够和睦相处。非穆斯林享有信仰自由和宗教独立、不受外敌侵略和内部黑暗势力的侵害、自由择业等方面的权利。同时,非穆斯林必须遵守伊斯兰教法,缴纳人丁税、土地税和商税。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和睦的深层原因在于伊斯兰教的宽容性。  相似文献   

2.
一、伊斯兰伦理学与伊斯兰道德的定义 伊斯兰伦理学,是阐述和探讨与伊斯兰教义、教法、社会、人际关系等有关的穆斯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学说。 伊斯兰道德,是指依据伊斯兰教义、教法约束和调整穆斯林之间以及穆斯林与社会和非穆斯林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伊斯兰教著名哲学家安萨里认为伊斯兰伦理学,是根据伊斯兰法典和苏非主义的原则阐述穆斯林行为方式的科学,他有时把伊斯兰伦理学叫做“通向来世的科学”,有时  相似文献   

3.
所谓中国穆斯林,是指在9~10世纪(唐宋时期)后,自西亚移居汉土(Cathay、Chin之地)的穆斯林,这些伊斯兰教徒同时又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其主要目的,且历史性、阶段性地完成了以汉语为母语的过程,从而形成的中国穆斯林民族。故将其信奉的伊斯兰(宗教与制度)称为中国伊斯兰,通称回教。有关这个用语,在“中国”或者是“‘中国的’穆斯林、伊斯兰”中,概念已被加以区别。因为在中国境内,还有维吾尔、哈萨克、撒拉等穆斯林及其伊斯兰的存在,而这些民族都是属突厥语系的民族。与此相对,我所说的中国穆斯林,是以汉语作为其母语的,是…  相似文献   

4.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首先阐明伊斯兰的范畴和在各国的分布情况。我们不侧重于研究住在中东地区的穆斯林国家或者住在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而把注意力放在苏联、中国、印度、欧洲和美国等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具有重要性的地区内的穆斯林少数民族身上。在亚非地区的许多非阿拉伯国家中,穆斯林是多数居民。全世界有七亿一千九百七十万穆斯林,  相似文献   

5.
拉杰普特人     
拉杰普特人印度中部和北部各部族的土地所有者,有1100万人(1931年)。亦自称刹帝利,但他们之间的地位相差较大,有王公世家,也有种地的老百姓。在西北地方,有的是穆斯林。9—10世纪,在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800年起,拉杰普特人的王朝统治印度。在穆斯...  相似文献   

6.
试析中国伊斯兰哲学的“真一”论罗万寿伊斯兰哲学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穆斯林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脱胎于伊斯兰教教义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世界观体系一在伊斯兰教历史上,阿拔斯王朝(750~1258)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第...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伊斯兰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指引下中国伊斯兰教基本上得到了健康、顺利的发展,各地穆斯林群体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伊斯兰教的优良精神传统在各族穆斯林群众中不断深化,并且,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加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穆斯林群众的爱国热情进一步高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观念新思想的不断涌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穆斯林群众中出现一些涉及伊斯兰教教义释疑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是在19世纪初传入香港,其渊源可远溯至17世纪中叶。清顺治七年(165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派商船来华,停泊香港,船上有不少印度籍的穆斯林商人和海员,他们是首批踏足香港的穆斯林。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下,巴尔干穆斯林进行分离主义活动,提出自治的要求,不断同所在国主体民族发生矛盾和冲突。这部分居民主要居住在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桑贾克、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马其顿、保加利亚和希腊。在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也有少量的穆斯林。巴尔干穆斯林的起源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和统治是分不开的。巴尔干学者普遍认为,巴尔干半岛上的穆斯林是奥斯曼帝国向新征服地区移民和同化当地居民的产物。他们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1)来自土耳其本土的奥斯曼突厥移民;(2)从欧洲被征服…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是苏联的第二大宗教。1979年,苏联总人口为26,200万人,其中穆斯林有4,400万人。他们居住在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中游一带。当前,苏联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第五个国家,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在苏联,每六个公民中就有一名穆斯林。由于俄罗斯人和其他斯拉夫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出生率十分低,而穆斯林各族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法对青海穆斯林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了伊斯兰法在青海穆斯林社会的传播情况之后,深入分析了它对青海穆斯林个人生活、婚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的影响。最后认为,穆斯林传统法观念化了的伊斯兰法与社会主义法作为两种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的法律制度,在调整人类生活方面既有冲突,也有连接点。只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就能转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并为现实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从保留至今的回族家谱、墓志、清真寺碑文、正史、地方志及教内外学者有关伊斯兰教的研究资料看,元明时期回回社会内部的文化变迁及礼俗之变,是明代中后期汉文伊斯兰教著译即"汉克塔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明清时期穆斯林精英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用汉文阐释伊斯兰教义、教法以及伊斯兰哲学思想和苏非思想,旨在构建中国伊斯兰思想体系,促进伊斯兰教与儒学在哲学层面上更好地相互理解。应当说,"汉克塔布"既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穆斯林应对本土社会文化挑战的思想回应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3.
马秀梅 《回族研究》2004,(2):106-112
研究穆斯林民众风俗习惯的伊斯兰民俗学 ,其研究客体涵盖的一切民俗事项 ,都离不开伊斯兰教的两大经典———《古兰经》和《圣训》。穆斯林社会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的存在方式和历史渊源都是伊斯兰精神的映衬。有些特殊的行为方式也是伊斯兰教的时代性、地方性演变 ,哪怕是那些远离经典的反常习俗 ,也是由于对经典崇尚的流变和盲目信仰所致。只要是穆斯林社会整体的、系统化的、传承的、扩布的、稳定的和变异的穆斯林民俗文化 ,则属于伊斯兰经典规范化的伊斯兰民俗学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10个民族17597370人信仰伊斯兰教。这10个民族除少部分散居全国各地外,基本上都在大西北,现有1400多万人,所以西北是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全国回族穆斯林有8602978人,在西北就有500多万人,他们在一千多年艰难,曲折的历程中,为了在中国大地上获得生存权,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获得了新生。本文试就回族穆斯林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一、西北回族穆斯林社会的形成问题 伊斯兰教在穆罕默德宣教后不久,中国大地上就有了穆斯林。但由于中外史籍缺乏翔实记载,诸说不一。我国一些经堂学者,根据先知“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要求,认为先知在世时,即公元632年以前,已有穆斯林来到中国。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始,唐贞观初年之说的史料可资依据。而我国史学家大多认为永徽二年(561年)八月乙丑大食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遣使到长安朝见唐高宗李治。介绍大食国情一事,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  相似文献   

15.
凤凰寺,是我国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在国际上,特别在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中享有盛誉。凤凰寺作为杭州唯一的清真寺,是杭州4000多名本地穆斯林与大量外来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场所,是杭州市伊斯兰教的中心。而凤凰寺寺院经济作为杭州市伊斯兰经济的重要载体,其有序运营不仅关系到伊斯兰教在杭州的承载与传播、在杭穆斯林群众宗教生活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大开发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从而动员和团结广大穆斯林群众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进程,组织和推动伊斯兰教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作出应有的贡献,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作者根据工作实践,提出一些与西部大开发有关的伊斯兰教现实问题,并认为应切实加以研究探讨,如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关注中国穆斯林与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关系;加紧培养造就新世纪伊斯兰教事业接班人,其中包括伊斯兰教高层人士或领袖人物,也包括一批高素质、爱国爱教的年轻阿洪或毛拉;在广大穆斯林中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制教育;研究和掌握利用网络技术传递伊斯兰教信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涛 《回族研究》2001,(1):60-64
中国学者在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文化的命运时,是如何对待本国非汉族群体的文化的;在探讨全球化与本土资源的关系时,是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如何看待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这些问题还没有被很好地讨论。实际上,研究者在这场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中很少提及中国伊斯兰文化,当然也没有明确提出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穆斯林社会或穆斯林社区发展中,甚至在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性角色问题。缺乏对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角色的确认,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三点特别需要注意:第一点,多年来“极左”思潮对我们的影响,第二点,中国大汉族对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认识,第三,西方对当代世界伊斯兰问题的基调,即“帝国主义话语”对中国的影响。在跨入21世纪时,我们首先要确立伊斯兰文化的资源性角色,其次要从开发伊斯兰文化资源这一重大目标出发,研究它的创新问题。这不仅是中国伊斯兰研究者,而且也是所有关心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关系的人应该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马平 《回族研究》2004,(3):100-103
波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样,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主要信奉逊尼派的中国穆斯林社会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伊朗什叶派的痕迹。波斯籍的传教士、波斯语的伊斯兰宗教经籍,对于中国穆斯林恪守宗教信仰、保存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伊斯兰文明,对中国穆斯林的未来发展走向,必将继续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伊斯兰文化精神的探求──读《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一书孙明媚学术研究的意义,在于继承、总结与创新。继承与总结固然艰难,而创新更是不易。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南文渊副教授的《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一书,正是作者对伊斯兰文化精神的一次新的...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人类学是在认可伊斯兰、人类和知识的普世原则下对穆斯林群体的研究.伊斯兰人类学有助于改变穆斯林被观察,而不是主动观察的地位.伊斯兰只有一种,但穆斯林社会有多种形态,可分为部落分裂型、奥斯曼型、大河伊斯兰文明、西方帝国主义下的伊斯兰、重现伊斯兰五种模式.人类学家必须超越自我、自身的文化和世界,达到能够根据研究对象特殊的人性进行言说并理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