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地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著名领袖,非暴力主义是他的思想核心。对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究竟如何评价,我国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毁誉褒贬,莫衷一是。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试陈管见,以求教于史界同仁。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应该肯定在一些史学论著中,一提“非暴力”,就断然对其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2.
晚清中国思想界有一颗慧星,那就是谭嗣同,为使世人知悟中国变革必从流血而成的道理,谭嗣同又是“中国流血第一烈士”。谭嗣同曾好船山之学,喜谈名理。在南京与著名佛教居士杨文会结识后,从其研习佛法,思想学问由此大变。他以佛教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的思想为基础,著成《仁学》一书。其所谓“别开一种冲决网罗之学”,当是谭氏身体力行的“应用佛学”,以至于可把《仁学》当作“佛书”来读。  相似文献   

3.
<正> 摩罕达斯·卡兰昌德·甘地(1869—1948),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领袖,在印度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上都是颇有影响的人物。甘地的一生以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而著称于世,但是,甘地并不是一开始就不与英国政府合作的,而是从一个“合作主义者”转变成“不合作主义者”。本文就此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历来的社会改革者总是不畏艰险,舍身求法,迎着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勇往直前,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中国历史的脊梁,历史就是在社会改革者前赴后继的斗争中前进。谭嗣同就是中国十九世纪末的一个杰出的社会改革者。他满怀爱国热忱,投身戊戌维新运动。抱定:“各国变法,无不汇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矢志为社会改革事业而献身。他遗留下来的《仁学》,充溢着激进的反封建思想,今天读来仍能感触到强烈的时代气息,令人振奋。但是,谭嗣同的社会改革实践却是依靠光绪皇帝自上而下的改良。结果激进的社会改革思想与软弱的社会改革实践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谭嗣同终于用鲜血谱写了一幕壮烈的历史悲剧。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莫罕达斯·甘地(M.K.gandhi)为拯救印度,耗尽了精力,献出了生命。他的名字,在亚洲民族运动史上,是可以同土耳其的基马尔、缅甸的昂山相齿列的。然而,国内不少学者囿于传统,以他崇奉非暴力主义为由,把他一直作为否定的历史人物对待了。这是很不公正的。因为:〈一〉甘地对印度民族运动最重要的影响,不是非暴力主义,而是他提出的、通过群众斗争实现“自主”(Swaraj)和独立的政治主张。〈二〉印度反英斗争的实践表明,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并不是绝对的消极因素,至少在客观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三〉出于维护非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是内忧外患的时代,也是奋发图强的时代。谭嗣同希望通过变法维新,将中国引向富强之途。因而他对“变”寄予厚望,对通过变法达到的理想境界心驰神往。他论证变法维新的思想武器——或者说,为变法提供理论辩护的则是变易思想。从思想来源上看,谭嗣同讲变易的理论武器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佛学、中学和西学。谭嗣同建构了自己的变易观,既揭示了万物变易的天地之序,又提出了历史变易的“两三世”说。由于不能辩证理解变与不变(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他一味追求变化日新,而最终陷入极端。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本可以逃走存活,但他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为了唤醒国人,他甘愿流血牺牲,于是选择了从容就义。这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不只是体现了儒家“铁肩担道义”的君子人格,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佛教“无我”境界的证悟。他用勘破生死、从容就义的实际行动,践行近代“人间佛教”积极入世的精神,体现了佛教智慧在近代历史转型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谭嗣同是晚清思想文化界的一颗慧星。他以“以太说”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以激烈反封建专制为特色的政治态度,使他被称为变法时代最有成就的思想家之一。他强烈地图强救亡的爱国热忱,以身殉信仰的献身精神,则被后人奉为磊落慷慨、高风亮节的楷模。他除了是一个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以外,还是轰烈一时的文学改良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9.
甘地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又以不太完整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给研究工作增添了困难。甘地并不否认,他未能使自己的主张理论化、系统化——“有人建议我起草一份非暴力抵抗的科学说明,甚至写上详细的细节。我觉得这个任务远非我能力所能胜任”。事实上甘地的主张往往以箴言警语的形式散处于他的种种论述之中,而且前后矛盾,令人费解。是故仅凭只言片语,不顾及其中正题反题的内在联系,作出的结论就难免带有见仁见智的特征。本文试图用揭示甘地主义内在矛盾、找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谭嗣同是一个著名政治人物:他因参与“维新变法”而被处以极刑,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思想家:他以“仁本体”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仁学哲学体系。近期,为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围绕着其“仁本体论”,河北大学哲学系师生数次专题座谈,研讨其“仁本体论”的建构、内涵及意义。在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反”“合”三个相对集中的观点。现将这些观点梳理、修订为一组论文,不仅作为对谭嗣同诞辰之纪念,亦希对儒学本体论的建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1869~1948)被世人尊称为“圣雄”,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小时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蛋”。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督学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词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着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别人的答案,反而很快地就把考卷交了出去。当考试成绩发表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对他说:“傻孩子,偶尔作…  相似文献   

12.
史学界一般将谭嗣同定位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或改良运动左派人物,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谭嗣同是一位典型的改良主义者,其根据有二:其一,谭嗣同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其思想均未越出康有为的变法轨道;其二,在1898年之后,惟有梁启超才真正继承了谭嗣同的思想,而将谭嗣同奉为旗帜的革命派,其主张与谭的思想只是"形似而实不是"。革命派扬嗣同而抑康梁,不仅是对康、梁、谭个人之不公,而且也混淆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真实界限。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在北宋熙宁年间的变法,因哲宗“元祐更化”而失败。因此,史学界对王安石变法历来褒贬不一,就连一些力图对变法作出恰当评价的文章,也只是肯定这次“变法起了一些积极作用”、“是有成就的。”其实,王安石变法是整个封建社会中一次突出的以“理财”为中心的改革运动,正是由于这次变法中表现的不容忽视的理财观念。列宁才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我们研究、肯定这次变法中的理财观,对于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具有重  相似文献   

14.
从中西方文化结合看谭嗣同的政治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根据政治变法的需要,从西方文化中去寻求真理,并用他的传统文化来诠释外来文化。同时,又用他所理解的外来文化来改造传统文化,从而使他所建构的政治思想体系呈现出“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色彩。由于他在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同时又改革中国封建政体的问题上,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故其政治变法不能不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杰出的维新志士谭嗣同,身后被人们称之为“一世之杰,六士之英”,“其志节、学行、思想,为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这除了由于他曾忘我投身维新变法的救国事业,并最终为此献出生命之外,还由于他留下了一部独特的著作《仁学》。本文就《仁学》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说些浅见。  相似文献   

16.
以谭嗣同为代表的近代湖南人物群体对传统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学风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他们以今文经学为武器,将变法与经世结合起来;既注重宣传,又躬行实践,将理论阐发与变法实践结合起来;他们提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教育上、社会风俗习惯上进行变法维新的主张,因而其经世内容非常广泛;在改良失败时,他们不怕流血牺牲,断然倡言流血革命,以唤醒世人的觉醒。所有这些,都表现出与他们的先辈们一些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建构哲学体系的第一人,他的哲学思想体系集中表现在《仁学》一书中.《仁学》的哲学思想又集中表现在“二十七界说”中.“二十七界说”思想明确,有其佛学的外表,但其内核仍是融摄儒佛道三家而归宗于儒,实为他追求的“通”或“一”的观念作一个哲学的说明,而“通”或“一”乃是谭嗣同致力于伦理、政治上“平等”观念的哲学依据.所以,通过“二十七界”说,即可剖析出谭嗣同《仁学》的哲学思想实质,即佛道为表,而儒家为里.  相似文献   

18.
“傻气”,实际上就是指做人要舍得吃亏,不怕吃苦,要有奉献精神,有锲而不舍的韧性。纵览古今,许多志士仁人,英雄俊杰,都是有“傻气”的。愚公是有“傻气”的老祖宗。可是如果没有愚公的“傻气”,又怎能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世界上许多事办不成,办不好,办不出名堂,就是因为智叟们太多,总是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太注重算计,太工于心计,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谭嗣同的“傻气”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变法失败,党人作鸟兽散,纷纷逃之夭夭,他却“傻乎乎”地留下来等人来抓,等人来砍脑袋,还要“我自横刀向天笑”,因为他决心…  相似文献   

19.
《市民》2006,(7):57-57
甘地(1869—1948)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间公正,一生中曾16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但他坚守非暴力原则,没有因自己被凌辱而鼓动武装起义,并且痛斥印度内部的暴力倾向:英国人最终发现向甘地妥协才是最好出路,这是羊战胜狼的最好版本.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变法是以“大明法度”,变法图强为指导思想的崇尚法治,以法治国的改革运动。在变法实践中,王安石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法治理论。文章分别从其关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阐述他的法治理论与法治思想。以为学习和研究王安石的法治思想对于促进当今的法治建设仍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