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思维科学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灵感思维则是人们注意的中心。现在有许多论文从不同角度探索灵感之谜:或从哲学方面——量变与质变、必然与偶然的关系上说明灵感的孕育、诱发和创造能力;或从生理、心理方面——暂时神经联系、潜意识、正负诱导规律、循轨越轨思维等说明灵感产生的生理基础和心理过程;或从体验、感受方面——归纳其表现形态,说明灵感的特点;或从脑科学方面——大脑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功能结构及其  相似文献   

2.
直觉或者说灵感,是创造性思维最奇特的心理表现,是人们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思考中对问题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或理解。运用黑箱系统理论的运演机理,可以揭示创造性思维中大脑的直觉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代脑科学、心理学研究证实:每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潜力。其潜力的主要表现为:大脑能通过想象和灵感的作用,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继而,创造潜力,却深深地埋在脑海里。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人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使事业有成,就必须将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潜力的开发。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创造潜力的自我开发呢?笔者认为:一是从生理上要科学地认识人脑的创造功能;二是,从心理上要正确理解年龄、天赋与创造力的关系,这是能否实现创造潜力自我开发的前提。本文论述的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科学用脑的信心和激励自身去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自觉地去实现创造潜力的自我开发。  相似文献   

4.
灵感(inspiration)这个词,古希腊的原意是指神的灵气。从那时起至今这个概念已沿用两千年了。柏拉图认为:“这是神性的着魔”,是人与神的沟通。德谟克利特认为:“这是一种感情极度狂热或激动的特殊精神状态。”英语中灵感一词的意思是灵气(spirit)的吸入。它的原始意义也是指的一种降神术。我国《辞海》定义说:“创作者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酝酿思考的紧张阶段,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促使创造活动中所探索的重要环节得到明确的解决,一般称为获得灵感,灵感的生理机制是大脑暂时神经系统的接通。新的信息输入激荡着过去储存在大脑的信息,信息重新组合即出现灵感。”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同志曾数次指出:“创造性思维中‘灵感’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的逻辑思维的思维形式。”“灵感是又一种可以控制的大脑活动,又一种思维,也是有规律的。”他还提出要专门创立一门“灵感学”,和逻辑学、形象思维学并列一起作为总的思维学来研究。他预见“一旦有了这些学问,对科学技术的进展,影响将是巨大的。”钱学森同志的识见与号召应引起我们搞理论的同志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就灵感的不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灵感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灵感思维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数学教学中灵感思维培养应有其途径.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创造性地提出人类思维的第三种形式是灵感思维,并且认为灵感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之一;在继承和总结前人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等多方面对灵感思维的研究,认为灵感思维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作用,探索灵感思维应通过心理学、微观学、模拟学三种途径。钱学森对灵感思维的建树,使人们对灵感思维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灵感是发生在认识高级阶段上的心灵受激感应活动,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奇特的精神现象。它能使科学理论产生跳跃式的进展,能使文艺创作出现奇异的升华,能使人的思想产生难以预计的飞跃……哪里有人类的创造活动,哪里就有可能产生灵感。这些灵感尽管发生在不同的领域,但就灵感的一般形式来说,它们都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灵感活动具有突发性。灵感来无影,去无踪,不能确切预期,不能为人所控制。二是灵感具有突变性。灵感是跳跃式的思想飞跃形式,它一旦被触发,创造者的思想就象突然加了催化剂一样,使感性材料迅速升华为理性认…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昨天做了一个不好的梦,今天一定不顺。"或者高兴地说:"昨天我做了一个好梦。"那么,什么是梦?为什么梦与人的情绪紧密相连呢?从生理上讲,当大脑进入睡眠状态之后,此时大脑还会有少部分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睡眠中的人出现一种无意识的思维活动,这就是梦。  相似文献   

10.
(一)灵感发生机制问题,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定论。但由于灵感在思维科学、创造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又使人们怀着极大的兴趣从各方面对灵感机制加以揣摩、建构,成为思维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利用现代科学的一切可用成果探索灵感的发生机制,全方位地逼近这一问题的核心,为最终突破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1.
快乐是一种难以捉摸的主观性目标,虽然人们以各种方法去定义它,然而,快乐通常很难被找到,人们只能间接地获得它。在当代社会中,不快乐被视为一种可诊断的心智疾病。市场上有无数种药物,它们声称能够通过改变人脑的化学机制,以帮助人们减轻不快乐这个心智疾病。但是,由于快乐是一种心灵状态,使用抗抑郁药物把生物大脑当作靶子的疗法是无意义的。大脑是生物的,而心灵则是命题的,它包含信念、价值观以及假说,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不快乐。因此,对不快乐的"治疗"必须从某种对心灵的治疗入手。从哲学咨询的情况来看,哲学已被证明是对心灵疾病的极好疗法。  相似文献   

12.
刘开学 《中华魂》2014,(18):48-48
蚊子叮人,人对蚊子除了打就是骂,极少有人被叮出灵感。同样是"打针",蚊子叮人时人们感觉不到疼痛,可护士手中的注射器却令不少人胆战心惊。尤其是小孩儿,跟杀他们似的嚎啕大哭,半天哄不好。可是,近来日本研究人员从蚊子叮人上得到灵感,研制出一种无痛注射针。据说,雌蚊子能从血管中吸血1分钟以上,但是并不会给人带来疼痛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大脑皮层在瞬间内对兴奋点重新排列组合,从而茅塞顿开,真象大白,这就是灵感。灵感并不直接调动所有认识器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得出认识结论,而是抛开一般的认识程序,带有很大的奇异性、模糊性和不可重复性。灵感抛开认识的中间环节,从起点直达终点,从而带有突发性和非逻辑性。在大脑紧张工作之余,显意识停顿或半停顿,而潜意识频繁进行,这就是灵感的生理前提。灵感的准备阶段是积累实践经验;灵感的酝酿阶段是突破常规,形成特殊心理势态;灵感的爆发是内外信号相接,形成新的思想火花;灵感的整理是用逻辑整理非逻辑,以备后用。  相似文献   

14.
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的思维现象,它客观而又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神秘的气忠.本文在简要地介绍了中西方关于灵感的一些认识和特征概述后,分别从生活积累和外物触发的角度探讨了灵感的产生与获得.  相似文献   

15.
以往,人们把审美教育仅仅看成是学校教育范围内的事,实际上,审美教育从横向上讲,乃是一种全社会的教育,从纵向上讲,审美教育绵延不止,贯穿于每个人的终生。所以,我们应当把审美教育看成是一种网络式的、具有不同类型与阶段的系统工程。对于各种形式的审美教育,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一,启蒙型;二,普及型;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思维中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它的最主要特点是有下意识活动的存在,因此,它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而是自觉地领悟事物的本领。创造性思维表现在人们探索未知,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可以给出新思想,提出新理论和新方法。创造性思维包括想象、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 所谓想象,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事实材料,以对未知对象进行一种形象化的思维,构成理想化的模型。幻想、猜想等都是想象式的思维活动。直觉是指对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颖悟和理解,也就是人们在不自觉地想着某一问题时。虽不一定但却常常跃入意识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直觉的产生就是灵感。  相似文献   

17.
灵感是什么?有的诗人说它是“花非花,雾非雾”,飘来忽去,难以捉摸;某些哲学家认为,它是奇异的梦境,是“理念”的显现,又像是一种神灵的推动。究竟灵感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人们怎样才能亲近它和掌握它?这被认为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难解的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自我感觉这一领域,经常和天赋、天才、气质、直觉、灵感等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显得神奇莫测。艺术上一切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也总喜欢从这里向唯物主义和进步的文艺理论进行挑战,宣扬文艺创作的不可知论和神秘观念。所以,科学地探讨和阐明灵感等现象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可以揭穿创作的神秘外衣,有利于我们的科学认识,同时也只有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灵感,自觉地掌握灵感。  相似文献   

18.
杲罡 《老友》2013,(9):69-69
地球博大神奇,有大海、高山、平原,有地壳运动、火山爆发。人脑精微玄妙,有左脑右脑各司其职,有思想灵感……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地球与大脑有许多奇妙的对应与相似。从外形看,地球、大脑都是圆球体。从数学角度看,一定面积的曲面所围成的立体中,球的体积最大。圆球状物体能容纳最多的东西,力学上也证明圆球状物体力学性能最好。当然圆球状也最为对称、优美。  相似文献   

19.
人们的大脑中存在影响语言理解的模块性认知机制.从语言学角度讲,语言系统是典型的模块聚合的例子;从哲学角度说,指称意义观是典型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世界的模块对应观.心理模块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是语言在大脑中的推理和加工过程,同时也是认知模块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认知科学理论框架下,语用认知是心智阅读模块下的子模块.根据关联理论,语用认知模块在语言的认知推理和加工过程中启用一套快速、节约的机制,所费努力少,理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辨析柏拉图的灵感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柏拉图认为,灵感的源泉是"诗神附体",灵感的表现是失去理智的迷狂状态,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回忆"真善美的理性世界。灵感源于物质世界,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在大脑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作用下,经过人脑所具有的跃发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