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清时期,吴地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吴地儒士自觉地认向商业意识,追求经济效益,促进了吴地文化市场的繁荣。在德士商业意识的促动下,吴地形成了注重个人进取、讲求经济实利的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浪漫、洒脱、灵活的区域新德风。  相似文献   

2.
年画是我国极具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苏州桃花坞年画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众多年画中独树一帜。桃花坞年画在其艺术特质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但具有图文并解、题材多样、故事连续的特质,在构图上也是丰满、精巧,富有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之美,选材上也非常的讲究,技法与色彩表现独特。桃花坞年画比较注重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它的艺术特色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浮世绘",同时也通过"浮世绘"对欧洲绘画产生了影响。桃花坞年画作为大运河周边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为研究江南一带的人文历史提供了素材,值得我们来保护和继承。  相似文献   

3.
清代吴地书院的演进与学术思潮徐启彤吴地历来被人们称为“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发达之区”,历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是我国古代文化重心之一。吴地的文化教育事业特别发达,书院教育是其重要的形式。吴地书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吴地书院从南宋开始...  相似文献   

4.
吴文化孕育下的吴地俗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资源。本文从文化传播学角度,论述吴地俗文学与当地稻作文化、民间信仰及民情风俗诸要素之关系。揭示各种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因素对于吴地俗文学兴盛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并进而深入文学内部探讨吴地俗文学的审美意涵和地域个性。  相似文献   

5.
明清弹词在吴地广泛传唱,吸引了广大妇女听众,激发了吴地妇女参与弹词创作和演唱的热情。吴地妇女在对弹词文化艺术的追求中,显现出女性的文学天赋和艺术表演才华,萌发出女性的自强意识,产生了对封建礼教的离异倾向。弹词文化的繁荣对吴地妇女思想观念的裂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地市民商人的附庸风雅和崇尚风雅、移民文化的影响和吴地文人的审美心态及其文化自豪感产生的刺激是元明时期吴地园林活动得以兴盛的三个因素。三者共同促成了吴地园林修建和园林景观、园林活动中文化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吴地西施“响屐舞”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响屐舞”是吴地舞蹈史上的经典与代表,因其独特的舞蹈风格从古至今备受关注,该舞蹈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吴地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析吴地民族文化、环境、图腾等对舞蹈动作、姿态、动律、节奏等民族风格形成的影响,以及吴地地域环境对舞蹈表现形式、表演形式、舞蹈动作、舞蹈道具等同质性与异质性地域风格形成的影响,论述了西施“响屐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不同的近代化模式,各种模式呈现出各自的特征。吴地近代化的特征在于:1.辐射性:先行近代化的上海,构成了通商大埠对腹地的影响力,推动了吴地近代化;2.整体性:在近代化的内部结构中,各种变项同步、协调发展,加速了吴地近代化;3.现代性:传统吴文化的开放性格和进取态势,提供了吴地近代化的历史优势;4.历史契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吴地人民把握机遇,不断踏上近代化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清代吴地赌风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赌博起源于人类的嬉戏娱乐。吴地的博戏,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在宫中的斗草游戏,但因为这种博戏只有胜负之分,而没有将输赢与利益、财富、金钱挂钩,故只能看作游戏,而不具备赌博的性质。吴地赌博风气,由于统治阶层的参与,在六朝时曾兴起一个高潮,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门生椽属,无不以此相尚。但若论赌博参与者的普遍,赌博名目、花样的众多,还是在有清一代。一赌博伴随着各种游戏形式,有着适应人们竞争求取和侥幸心理的特点。自在吴地流行后,即以其强烈的刺激性而吸引着众多的人群。这是清代吴地赌博成为风气的心理基础。而清代赌风之盛,还与吴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自隋唐五代以后,全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吴地逐渐成为国家的粮仓。尤其明清时代,吴地更成为财富渊薮,有人譬喻说:国家有吴地,犹人之有胸腹。明清吴地经济地  相似文献   

10.
秦统一后秦本土的经济结构与东方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冲突,吴地等东方六国遭受了沉重的经济打击。而正由于吴地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吴地社会结构和风俗的变迁,社会矛盾急剧膨胀,成为亡国之士的聚集之地,这也是秦朝短祚原因之一。而这点是前人所未曾涉及的,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1.
吴地乐舞是体现吴地地域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吴地乐舞发源于吴地民间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宫廷、宗教、文人等发生关联,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乐舞风格,体现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特有的反映民俗文化的一种传统美术,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 明珠。本文在讲述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及其艺术价值的同时,对当代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进行了研 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明代以前苏州桃花坞盛极一时的景况。后因朝代更替,桃花坞名胜屡遣兵灾,渐趋衰败, 直至湮没;桃花坞盛景成为人们美好的追忆。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是吴文化塑造的一个重要个例。他的一生与吴地密切相关,吴地生活是其生命旅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具有刻骨铭心的影响,其个性、才华、思想都打上了深刻的吴地烙印。吴地的山水人文塑造了刘禹锡热爱自然、崇尚雅趣的文化性格,铸造了他偏爱南朝名士与诗人诗风的情感与趣尚。而刘禹锡牢靠的吴地文化自觉,也规范了他的诗美取向、题材撷取,形成了宏放而清绮的诗风。他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境生于象外"的著名诗学命题,成为中国诗美学的意境理论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15.
民间木版年画,是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一种艺术样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反映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题材广泛,种类繁多,表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河南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中可以看出,它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且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纯朴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盛唐前期,吴地诗人贺知章、包融、张旭和张若虚四人,被称为"吴中四士".以他们为首,当时有一个吴地诗人群体.这些诗人社会地位不高,但都为人放达,个性鲜明.本文拟对盛唐前期这个吴地诗人群体的总体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代吴地书院曾出现过新学(西学)化的趋向,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渐为明显,这类书院或专门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或西学、中学知识兼授,或传授与西学知识有关的时务内容。吴地书院这种新学化趋向的时间虽然不长,然而有利于新学知识的传播和近代教育的发展,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吴地书院的新学化,是与吴地的人文、地理、历史和社会发展以及西学东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吴地文化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下游与钱塘江之间有一片以太湖为中心的冲积平原。太湖平原连同西边的宁镇丘陵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先秦时代曾有一个强悍的小国——吴国崛起于此,后世的人们便习惯地把此地称为吴地。 吴地文化的起点远在周章封吴之前,而当夫差亡国以后吴地文化仍在发展并延续至今,因此“吴地文化”这个概念的外延远比狭义的“吴文化”即吴人或吴国文化要广。  相似文献   

19.
江南吴地早期的佛教工艺美术品主要以铜镜和魂瓶为大宗,在造型及制作工艺上独具特色,它反映了佛教在早期的吴地民间传播过程中的地域特征.同时,佛教像在铜镜和魂瓶上的装饰运用,成为当时的汉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和的一个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吴地社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日趋富庶,为吴地旅游的勃兴提供了物质基础。不仅达官贵人逢节遨游;而且寻常百姓也结伴游赏;故游风日盛一日。旅游消费随之剧增,刺激了吴地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服务业、商业、副业、手工业向纵深发展,从而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使社会上的闲散劳力有了谋生之途,有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但豪族富商旅游的奢华消费助长了吴地的奢侈之风,故清代官吏屡禁冶游,然适得其反;或以为应提倡豪华旅游,以利小民谋生。但均忽视了群众性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旅游消费和旅游业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