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具有不容侵犯的权威性。爱护人民币、维护人民币的尊严,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你可以不爱钱,但不能不爱护人民币,不能不维护人民币的尊严! 在商品社会里,钞票被形象地称为“国家名片”。在世界货币中,人民币算得上是流通最广泛、认知率最高的货币之一,遗憾的是国人中还有许多人并没有领受到这一荣耀,有意、无意损毁“国家名片”,丢“国家面子”的事几乎随处可  相似文献   

2.
商品本位后,国际货币体系逐渐步入信用本位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了国际化水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计量方法分析了主要影响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的因素有收入、利率和物价的变动。  相似文献   

3.
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作用大小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经过三十余年经济发展,中国逐步迈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外贸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作为中国本币的人民币走向国际、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成为一种必然。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币种具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物价就迎来了一阵全国范围的增长,物价波动对小至居民生活、大至经济运行都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根据国内的货币供求状况,商品需求因素、经济周期以及国际贸易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近期国内通货膨胀的成因在于:货币供给过多造成人民币短期内幅度过大的升值;商品供需不足造成供不应求导致的物价上涨;中国市场经济的经济周期的波动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研究与对比,提出缓解我国近期通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展和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人民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亚洲的主要货币,在东南亚人民币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势货币。如何构建人民币国际化及"亚元化"是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外币交易,是指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的款项收付、往来结算、接受投资和筹资等交易活动。我国境内企业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的以非人民币的外国货币进行收付、结算和计价的经济业务即为外币交易;如果某些企业选用了某种外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则发生的非该种外币表示的收付、结算和计价的经济业务也为外币交易。  相似文献   

7.
杨秀珍 《决策探索》2006,(11):66-67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共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现在的法定货币是纸币,那么纸币是否具备这些职能呢?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一般商品阶段时期、特殊商品阶段(一般等价物阶段)时期和固定商品阶段(货币阶段)时期、符号阶段(纸币和电子货币阶段)时期而到达信用阶段时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商品阶段时期、符号阶段时期和信用阶段时期.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作为国际货币除了美元、马克和日圆之外,中国的人民币能否在二十一世纪发展成为世界性货币?中国金融界的专家、学者、官员对此都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尽管目前人民币尚不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但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之时,人民币的作用将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币一定能成为世界性货币。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李福祥表示,现行“经常项目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管理”的外汇管理体制,是中国外汇管理的过渡模式,取消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是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他对人民币可完全兑换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9.
从计价货币选择的理论入手,确定人民币国际化外贸微观基础的决定因素,经济总量、贸易规模、异质化商品比例、通货膨胀率、人民币汇率以及市场份额都是可能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外贸微观基础的因素。通过1978-1996年货币需求方程预测1997-2012年的货币需求量,与实际货币需求量做差,得到估计出的人民币境外流通量。对其与六个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剔除不显著变量和与经济意义相悖的变量,得出经济总量、通胀率和人民币汇率为最终解释变量。最后做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经济总量和通胀率是人民币国际化外贸微观基础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受伊战、阿战及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综合国力严重受损,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因此受到削弱。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却在这次危机中一枝独秀,其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在国际货币领域的影响力增强,人民币国际化出现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对此态势,国内出现了人民币应取代美元成为新世界货币的声音。本文通过考察美元的国际化历程,分析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基础和美元能够顺利国际化的基础原因、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从中得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启示,进而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殴元之父”蒙代尔很早以前就作出一个预言,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是很有潜力的货币,有可能成为亚洲中心货币。然而,亚洲几个经济强国之间的不稳定关系决定了“亚元”的进程。虽然人民币是很有潜力的货币,但现时美元仍是亚洲的主要国际货币,而东亚区域金融合作远未达到可推进共同货币的地步。因此, “亚元”试水从人民币起步或者“亚元”成为的亚洲共同货币的道路将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12.
于婧 《管理科学文摘》2010,(14):253-254
本文从货币的职能与Q币与法定货币的关系对Q币是不是货币进行了探讨与判断,Q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其本质只是商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特别是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使人民币的国际声望大大提高,周边国家和地区居民逐渐认可和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结算手段,大量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渐显,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作为亚洲大国,要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目前东亚货币合作格局下人民币所处的不利地位为分析的起点 ,探讨了东亚货币危机“传染性贬值”的自我实现性:当区域内某一货币贬值后 ,特别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日元贬值后 ,人民币继续保持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会损害国内经济的增长与稳定 ,而现行的东亚双边货币互换合作机制的自身缺陷 ,易于陷中国于窘境;论文为东亚货币合作设定了一个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合作方案 ,即建立“东亚汇率合作基金”及“钉住混合驻锚的货币篮制” ,以寻求汇率的稳定 ,规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平衡各国在货币合作中的成本与收益;在此基础上 ,从东亚货币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性 ,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存货币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贸易的扩大、人民币的币值持续稳定,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快的提高,受到一些国家的欢迎.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和程度问题上,还存在着困难与疑惑,我们需要用客观冷静的态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实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成为了必然趋势.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将会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创造非国际化货币国所无法享有的便利与好处.目前,人民币已初步实现了区域化,本文将基于收益成本法的分析,探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并对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子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在市场上流通,按照法定货币单位来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它是一种无形货币,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系统里。电子货币得以流通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设备和各种交易卡为媒介的,即电子货币是在现有的银行、支票和纸币(铸币)之外,通过网络大量流通的钱。与传统货币一样,电子货币本质上也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也反映商品的价值,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国际通货等职能。电子货币的出现使支付手段向无纸化迈进,进而改变了传统会计中货币资金的核算程序,电子货币的内部控制亦成为会计管理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电子货币的特殊性,因此,相对与传统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而言,电子货币的内部控制有其自身特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当你在国内消费时,人民币对内的购买力直观地体现为商品的价格,而价格的变动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外汇储备已突破7000亿美元。一般而言,随着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货币供给也会相应迅速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9.
经济     
《领导文萃》2014,(4):132-133
正人民币成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已取代欧元,成为第二大常用的国际贸易融资货币,仅次于美元。根据SWIFT的数据,在传统贸易融资工具信用证和托收的使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及结算货币的比率,已由2012年1月的1.89%增至2013年10月的8.66%,市场占有率排第二。排在第一位的仍是美元,占81.08%,而欧元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20.
略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港是否应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一直倍受关注和争议。我们认为 ,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已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了自由流通 ,停留在香港的稳定的人民币存量大约有500多亿人民币 ,这反映出香港内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现实 ,香港事实上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一旦被确认 ,则无疑会给香港金融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也是将人民币资本帐户可兑换进程和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的良机。(一 )人民币在香港自由流通的基本现状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事实。在1993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国家货币出入境限额的公告》 ,允许中国公民和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