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荣晋同志编著的《王廷相生平学术编年》,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对于明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王廷相是明代中期一位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敢于同宦官、权奸旧势力进行斗争,主张社会改革的政治家。他对天文、地理、生物、农学作过研究,在中国科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自明清以来,人们对这位思想家却很少进行研究,使他几乎处于一种被冷落被遗忘的境地。迄今国内外尚未见到王廷相的编年,实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一个普遍得人喜爱而又被人热心研究的作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术界着眼于对其进行阶级分析,判定其为进步还是落后、甚至是否反动的性质上。从文学本身,也曾围绕着现实主义还是反现实主义的问题展开过论争。这虽并非毫无仰益,但对陶渊明研究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作用不大。近十年来研究的深入与扩展,局面已经改变。李文初同志的《陶渊明论略》一书,是新形势下的可喜成果。它是作者十多年来在教学、科研上所花心血的结晶。细读全书,我感到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在全面地、系统地去评述陶渊明及其创作,而贯注于研究中的症结,不避枝经肯萦,进行条分缕析。因而它是言之有物的,是一本有见解的评陶之作,不仅对于一般读者,而且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作者之有见解,首先表现在不泥古。如《诗品》关于陶渊明评述的最后一句话:“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历来人们只在其评价是否公允上产生过异议,而没有人怀疑过它是否真的是钟嵘说的。李氏却以独到的眼光揭示了其中的破绽,指出从钟嵘仁推至陶渊明还不到九十年,何以谓之“古”了又从有关古籍记载中归纳出齐梁人称汉以前为“古“,而并不称魏晋为“古”的结论。进而又具体地分析了这/\九十年间被《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列入,’]急逸传”、“处士传”的人物,没有一个是诗人;《诗品》中称作幽处士”、“征士”的诗人又皆在陶洲明之前或与之同时,没有源出于陶渊明的,故无所谓“宗”。从而认定今本《诗品》中这一句话不出于钟嵘,怀疑其为唐以后人读《诗品》时批语所窜入。说得有理有据,论证严谨。作者之有见解还表现在不从众。学术研究是不以多数为标准的,而且以人云亦云为大忌。目前有关陶渊明的研究中,有一些意见是“权威性”的,甚至是众口一词的。如陶渊明享年据沈约《宋书·隐逸传》多定为六十三岁,《形影神三首》是针对释慧远《形尽神不灭论》和《万佛影铭》而发,是批判佛教思想的;晋宋之际,玄风对文学的影响都是不好的等等。但李文初同志经过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少与众不同的观点。如谓陶渊明的生年、享年当抛弃沈约的说法而以梁启超的《陶渊明年谱》为是;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当为始仕镇北将军刘牢之的参军,而非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洲形影神三首》与批判佛教毫不相干,陶诗的意境、风格、语言恃色都可看出玄学的启发与影响,因而“我国美学思想在魏晋时期发生巨变、诗歌艺术引起重大创新、整个文坛呈现出新的转机,究其原因,恐怕与玄风大有关系”。此外,还认为自然与名教的和谐统一钩成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核心;陶诗风格的主要特征可以“自然美”三字概括等,都很有新意,诚为作者长期读书、思索、积累而来,而绝非一时兴致可得。从《陶渊明及其创作的历史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陶渊明评价的来龙去脉是摸索过一番的,并常常以近现代学者如梁启超,陈寅格、鲁迅、朱自清等人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每得出一个新的结论都不但靠见识,而且靠工夫。在论证方法上,常把文字训话、史实考证、理论分析结合起来。如在《论陶渊明之隐》一文中具体地分析了晋宋之际人们对隐逸的多种理解与不同态度;提出所谓隐者有朝隐、充隐、形隐、心隐儿种类型,然后阐明陶渊明之隐是颇近心隐的一类。他如《陶渊明的思想与魏晋时代思潮》中对生死观的纵向、横向的分析比较,《陶诗的理趣》中对“自然”之义的推敲,都体现了一种踏实、细致的学风,而无空言泛论、随感意测之弊。文学本身具有社会价植与审兼价雌。对阳诗的评价,过去主要以社会学的眼光,这是必要的,今后也不可少,因为社会价值是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陶渊明论略》中《论陶渊明之隐》、《陶谢诗的比较研究》等篇,正是从社会关系上、从整个时代文化思潮的背景下对陶渊明其人其诗进行了剖析、廓清了研究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而凤时作者又较多地从美学的角度对陶诗的艺术特爸给以细心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们伟大的祖国,向以历史悠久,典籍丰富而著称于世。就史籍体裁而言,品类繁多,《四库全书》把它分为十五类,其中以编年体的发明为最早。《史记·三代世表》引《五帝系牒》,《大宛传赞》引《禹本纪》,《十二诸侯年表》引《春秋历谱牒》都是按年世而记注的古史。左丘明《春秋左氏传》是编年史体,杜预说它“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刘知几说,“言见经文而事详传内,或传无而经有,或经缺而传存。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又定“七类”以曲畅其义,使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亦杜预说)。后人或以为“圣人之羽翮,述者之冠冕”,或美其“好奇而葩”,并非过誉之词。继左氏而作的编年史有后汉秘书监  相似文献   

4.
要想了解《天问》,必须了解屈原的生平:他的出身,仕履,政治活动、政治思想,以及随着这些活动所写的作品,否则就不会了解《天问》;因为孤立地了解《天问》,不从他一生的历史中去了解《天问》,只是就《天问》本身来了解《天问》,那是永远不会读懂《天问》的。 反之,若想了解屈原的政治活动,特别是屈原的思想,若不从《天问》入手,那也不会了解屈原的生平(至少是一部分)和屈原的思想的。 那么,我们就从屈原的生平谈起。 屈原姓屈(或者说以屈为“氏”,屈是春秋初年他的祖先的封地),名平,字原,笔名正则、灵均(见《离骚》),——中国文人有笔名,大概是从他开始的。屈原是战国中期楚国人,约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死于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他死的年代,甚至于月、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人民已经把他的死日,当作节日来纪念他,这就是旧历的五月节或端午节。  相似文献   

5.
《汉字学论稿》这部学术论著饱含着创新意识,从八卦源流、汉字起源、六书理论、汉字性质、汉字改革诸多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和鲜明观点,是一部充满学术原创性的汉字学专著。  相似文献   

6.
近读由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的冯年臻同志的新作《袁世凯真传》,觉得该书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探讨复杂历史人物不虚美、不掩丑,实事求是地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方面有新尝试和新突破。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近数十年来,...  相似文献   

7.
赵沛霖同志的《兴的源起——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一书(以下简称《源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读了《源起》一书,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角度新,观点新,论述严密翔实,填补了诗歌比兴研究的一项空白,是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的一项可喜收获。《源起》一书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对理论界来说,研究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是对毛泽东的最好的纪念。由董四代、王同起编著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的时代》一书,正是贯穿了这一思想。该书把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空间中去认识,并与当  相似文献   

9.
刘戈 《船山学刊》2001,(2):127-128
杨仲义先生的新作《诗骚新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书由《旧说辨妄》、《风骚传统》、《风骚审美》、《“风”旨辩证》、《屈骚析疑》等五个部分结构而成.五部分分别针对着近一二十年来学术界关于《诗经》与楚辞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即一、《诗经》、楚辞语句的不少难解之处,至今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二、……  相似文献   

10.
王太阁 《殷都学刊》2001,(4):108-110
最近有机会研读了郑州大学李之亮、徐正英两位教授倾数年之功编纂的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 项目《安阳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2000年10月版)一书,欣喜之至,颇感这套近200万字 的煌煌巨著是一项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的古籍整理研究成果。《安阳集》,北宋韩琦著。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历仕仁宗、英 宗、神宗三朝,有“三朝宰相、两朝顾命”之美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其所著《安阳集》五十卷记录了他辉煌的人生历程,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情操,蕴涵着他 精深的思想见解,反映了北宋中期一系列重…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十分热闹,而作为与白话小说各张一军的文言小说的研究,则显得比较冷清,作为文言小说的志人小说,还几乎是一块处女地,等待人们去开垦。南开大学中文系宁稼雨先生的《中国志人小说史》第一次对中国志人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入的研讨,是一部具有拓荒性质的学术专著。作为青年学者,宁稼雨先生在这部书中表现了他思想上的敏锐和理论上的创新。比如,对志人小说的界定,前人尽管使用了“志人小说”这个概念,但模糊且不深入,并没有形成客观公允的观  相似文献   

12.
不懂马克思主义战略学,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与建设战略的失误,必将导致战争、革命和建设的失败。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号称熟读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王明之所以先后制定、坚持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两次错误路线,是与他们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战略学,在关系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上瞎指挥分不开的。在遭受了这两次大失败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忠诚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共产主义者痛定思痛,对这个刻骨铭心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毛泽东首先紧紧抓住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的…  相似文献   

13.
王兴华 《理论与现代化》2000,(11):F002-F002
在人类创造历史的长河中,对物质文化的创造总是伴随着精神的需求,物质产品所体现的“美的规律”就是精神需求的重要内容,是形下的“器”与形上的“道”既相区分又相通达的表现。但技艺与审美等精神要素的联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非常不同的内容。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对物质产品的审美要求,总是以自然为高,以雕缋藻饰次之。但是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输入,在现代工业设计、科学设计基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王晓春先生的长篇小说《女乞丐王》,写下此文,抒写感受。这部小说近 20万言,是以女主人公匡佳玲悲惨而坎坷的遭遇为线索展开的。大致情节是说,民国 17年的一个风雨之夜,东北某县绅士匡某遭到土匪洗劫,全家惨死,只有其长女匡佳玲被劫持卖到妓院。七天后被乞丐王陶大成赎出,做了其三姨太。她在乞丐王府中身受大太太、二姨太及乞丐王内侄王力今等人的欺凌、侮辱,但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最后凭借其智勇,在乞丐王过世之际,击败了对手王力今,成为第七代乞丐王。然后整顿了乞丐队伍内部组织与纪律并报了家仇。这同时,偶遇数年前订亲…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古籍整理出版日渐困难的情况下,乔力同志的新作《晁补之词编年笺注》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年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为苏轼门人,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是北宋颇有成绩的作家、诗人兼学者.其生性耿介,不事干谒,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其身后寥落,诗文散佚颇多,现尚存的唯有《鸡肋集》七十卷,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词现存160余首.其诗文,历来没有注释校点本。其词作,则除了龙榆生先生的《苏门四学士·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外,罕见他书。对其年谱、著作编年,  相似文献   

16.
韩克庆 《学术界》2005,(1):282-284
自古以来 ,人们对公正问题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因为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 ,许多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在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背后 ,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问题。为了社会成员和谐地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为了满足每一个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为了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准则 ,这个就是公正。吴忠民先生的新作《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版 ) ,传递出一个有着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正义呼唤 :一个现代…  相似文献   

17.
在有关晚唐诗人杜牧的学术性专著中,由王西平、张田二同志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杜牧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可谓独具风姿.该书250千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以集大成又溶和创见的史笔,对杜牧其人其文进行了既宏观亦微观的艺术把握,做出了合乎情理的科学论断和符合事实的艺术评价.《评传》为杜牧研究、乃至唐代文学研究,做出了可喜的贡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读后令人欣喜.在以往对杜牧的评价中,有两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个是在论其人时,如何正确把握事业心和功名心的关系;一个是在论其文时,如何正确把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关系.《评传》的作者深知此种情况,因而着实用力,要攻克这两大难点.  相似文献   

18.
列宁曾指出,“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真髓和活的灵魂”。(《列宁全集》第31卷,第144页)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绳同志的新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涉及的历史阶段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八十年,认真贯彻了对具体历史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原则,是一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的历史著作。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出发点。只有充分认识这样一个社会性质,才能对近代中  相似文献   

19.
杭州的西湖 ,波光空明 ,山气清新 ,是空心寂性、读书看禅的好地方。哲学博士张节末居此有年 ,参禅有得 ,近成《禅宗美学》一书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版 ) ,读罢一过 ,感到确是一本别具心会、孤明独发的著作。“禅宗美学”这个题目可以有多种写法 ,常见的比较省力的写法是把它写成禅宗艺术 ;从哲学的层面切入它 ,则可以就其反美学和在反美学中建构美学的特点、它的美本体论 (自心清净、体用一如 )、它的审美方法论 (无言而有言、无相而有相、无念而有念、假用即体、即色观空、由动求静、亲证妙悟 )、它的审美心态论 (无住、自由…  相似文献   

20.
张弓长教授主编的《改革的哲学观》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哲学著作。这部著作以党的十三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党的基本路线为基本线索,多侧面地论证了改革开放的哲学依据,多角度地探讨了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这部著作视角新,体系新,观点新,围绕当前的改革进行哲学论证,把人们的思想引入一个新的境界。拜读这部著作之后,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