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莉 《中州学刊》2023,(11):20-25
人民政协协商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以专门协商机构特定的平台路径、独特的功能优势和作用机理,在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效,产生了强大效能。然而,政协协商是一个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的实践过程,政协协商的制度程序和运行方式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商民主的载体与方式发展不平衡、覆盖不全面的状况亟待改善,政协协商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力量与作用还需不断强化,人民政协组织自身的协商能力和水平也要不断提升。为了持续优化政协协商,提升政协协商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政协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功能建设,严格遵循政协协商的客观规律,切实提高政协协商的实效性,不断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功能是优化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人民政协中进行协商,能够强化政协功能,整合不同群体利益诉求;能够坚持求同存异,推动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能够依托群策群力,促进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功能有利于拓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民主政治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发挥党际协商的独特优势,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兼顾少数人的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功能发挥面临着制度化水平低、程序不健全、沟通衔接不畅通等问题。为更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需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程序化建设,推进政协协商与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杨根乔 《江淮论坛》2022,(3):105-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制度日益健全、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呈现新格局、迸发新活力、取得新成效,但在协商制度、协商程序、协商立法、协商主体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协商文化培育滞后、协商机制不完善、协商主体协商能力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完善人民政协协商制度,必须充分发挥党委主导作用,着力提升政协协商质效,大力培育政协协商文化,不断完善政协协商机制,切实增强协商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民政协的作用体现出协商民主所蕴涵的政治价值,因此,人民政协是我国实行协商民主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但人民政协中的协商民主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中的程序化、法制化、平等化和专门化还有待完善,有效地发挥协商民主的政治蕴涵必须完善协商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民政协工作要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做好政协的团结和民主工作非常重要。这不仅是人民政协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政协组织发挥不可替代独特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89-195
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协商民主的实践不断取得进步,其参与协商民主的制度框架也在逐步完善,但尚存协商民主制度平台不健全和缺乏可操作的规范程序等问题。阻碍党外知识分子在协商民主建设中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可从思想认识、法规机制、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未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协商民主作用的主要措施有树立民主意识,提高参与者素质;完善党规国法,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创新协商形式,设计可操作性程序;在具体落实层面上,要继续发挥好党外知识分子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中的作用,还要向基层协商拓展。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不可缺少的。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人民政协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容纳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集合多元的利益诉求,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织渠道;提供协商对话的组织平台,是实现各方面利益协调的制度平台。因此,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制度平台作用,对于实现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我国先发内生的民主形式,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遵循着协商建国、协商建制、协商治国的历史逻辑,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协商主体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业已拥有了相当的实践存量和良态的制度惯性。基于此,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应当走一条稳健、有序、有机、增量的制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履职工作中心环节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各级政协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经过70多年实践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民政协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围绕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中心环节,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党的十三大以后,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协工作的深入发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法律化的问题,已愈来愈引起广大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从理论上研究探讨政协职能法律化的有关问题,对推进政协工作和民主政治建设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构基础和建国形式,是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方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不够合理、政协委员产生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协商主体地位的不平等,致使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未能充分显现和发挥出来。加强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仍是今后改善政治协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的创立及初步运行,从主体和载体两方面赋予民主协商以稳定有效的组织依托,构建起政协委员会综合性协商、政协工作组经常性协商、多方参与专题性协商、面向基层群众开放性协商的多元制度架构.围绕新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改造与阶级关系调整、国家各项事业创立和发展,人民政协形成了共识决策、认同建构、意见交流、政策输出四类协商路径.人民政协成立初期的民主协商,初步建立起国家层面民主协商的运行制度,推进协商政治广泛、多层次发展,促进协商与选举两种民主形式协同发展,形成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基本经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阐释和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创造性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备一体多位的结构设计,采取协商民主的运行方式,发挥非对称性的地位作用,拥有团结和谐的政党关系.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本质上讲,调整人民政协制度的有关政协规范属于软法,其实施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而是凭借某些软约束力,诸如协商民主在当代世界的普遍兴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政协规范制定主体所隐含的约束力、政协规范实施过程中的开放协调机制、政协规范本身的吸引力、党和政府的自律性以及国内外社会舆论的监督等加以实现.如果政协规范不能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人民政协制度也就成了一种摆设,协商民主更是无从谈起.这与当代世界民主化的大势是背道而驰的,因而必然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孤立甚至制裁.因此,国际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制约也是我国政协规范得以实施、政协制度有效运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独具组织优势、制度优势、人才优势,形塑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理性民主.新时代,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就要将之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从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双重维度,推动人民政协更好...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与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治理是近年来公共事务管理领域兴起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公共治理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强调公民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人民政协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软权力平台,对改善党和国家硬权力的运行形成了有益的补充,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组成、职能及履行职能的方式,使得政协可以更广泛地吸纳公民的政治参与,形成和增进全社会最广泛的公共利益,在客观上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实现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协主动协商和立法协商的职能,进一步扩大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和履行职能的开放性,丰富政协履行职能的形式,加强政协内部的对话协商,以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解读:三种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作普适性的理论阐释。比较多党合作制政党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和法团主义理论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解释,可以发现多党合作制实乃中国的宪政结构,在现实的情景变化中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协商民主理论拓展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民主价值,特别是一些协商形式与协商民主有相似之处,但是政协组织自身的局限性和协商主体地位的不平等与协商民主的主旨大异其趣。法团主义则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协商制度,把它视作一种职业、行业团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更符合中国现实的利益结构分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文明 ,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三部分有机组成。在提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应提倡制度文明建设 ,三个文明一起抓。制度是人类在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规则 ,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上的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政治制度文明在整个制度文明中占有主导性地位。政治制度的文明程度 ,决定社会的民主程度。制度文明建设 ,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与政党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型民主理论,尽管目前其实际运行的经验还不是很多,但是已经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协商民主关怀的核心是立法和决策达成的形式,而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立法和决策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协商民主情境下必然涉及政党和政党制度,现有的政党制度虽然不能按照协商民主的路径行进,但是无论是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政党制度,都能够从协商民主的理念中获得知识资源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刘金凌 《理论界》2011,(4):33-34
政协制度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应从改进执政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适时调整界别、强化政协职能建设、提高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完善人民政协制度的法律保障五个方面入手,切实推进我国政协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