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学森 《经理人》2008,(11):36-36
10月13日,原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对外声称:“天府可乐目前正在考虑从百事可乐手中索回天府品牌。” 天府可乐能否索回品牌?无法预知,但肯定的是,外资并购中国本土品牌新的风波再起。  相似文献   

2.
<正> 零售业真的面临“狼来了” 近来,发生在中国零售业的另一件大事便是法国“家乐福”在未经申请补办手续的情况下,急于在中国抢占地盘而被中国政府责令整改。这一信号提醒我们的国有商业企业,尽管短期内我国对外资零售业的发展还有所限制,但一旦“入世”后,限制政策将在三五年内基本取消,有关专家预计届时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数量将会达到800至1000  相似文献   

3.
王麒贺 《经理人》2006,(9):30-30
江湖永远充满变数,红海退潮也正是掀起蓝海的可乘之机外来和尚如何念好经?这是摆在所有外资品牌面前的难题。今年6、7月以来,赫赫有名的松下、LG、三星、博世等外资厨电产品先后传出收缩在消息。盛夏不太平,这些洋品牌头上,取代当初“榜样”、“楷模”光环的是“水土不服”、“盲目偏执”等一道道逐客令。甚至有人说,2006年已经成为外资厨电品牌的生死线。我以为非也!虽然厨电市场已经成为家电生产制造商、渠道商竞逐的最大焦点,而本土企业的迅速崛起也与洋品牌形成了一定抗衡之势,但是伴随这些退潮者“瘦身”和“战略转移”之后的,是充满…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加入WTO三年过渡期已经结束、一些产业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外资掀起了一场对我国行业领航企业并购的浪潮,由过去的“帮贫”到现在的“掐富”。外资大举并购我国行业领航企业,南孚、好孩子等便是典型的代表。在“民族力量”南孚电池被并购后,今年二月份中国童车业内“第一品牌”企业“好孩子”被一个国际私人投资机构——太平洋同盟团体以1.225亿美元收购,成为中国第一起杠杆收购;三月份,G华新公司第二大股东HolchinB.V.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是“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第一个外资按该“办法…  相似文献   

5.
百事可乐在国外有一个经典的广告“西部牛仔决斗篇”。如今这个和老对手可口可乐竞争了一个世纪的公司也选择了在中国西部,和它的对手继续斗争下去。不难想象,纵然在必争之地西部能够分出高下,两乐在中国的胜负之战又怎会就此偃旗息鼓呢?  相似文献   

6.
<正> “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在临别之际向其取经挖宝的做法,必能促进公司的发展。 人之将“别”,其情也真。 “跳槽”者虽即将离去,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倘在此时企业召开一个隆重而简朴的欢送会、话别会,由企业主要领导参加,肯定“跳槽”者与本企业的业绩与贡献,欢迎他们为企业临别赠言,  相似文献   

7.
<正> 1886年5月8日,美国亚特兰大一位名叫约翰·S·彭伯顿的药剂师从可乐树的果实中成功地提炼出一种药物,经过多种配方后,终于制造出一种香甜可口的饮料,这便是著名的“7X号”配方和后来风靡世界的“可口可乐”。 十二年后,美国的“百事可乐”诞生。人们虽有“后来居上”之说,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无论在销量与声誉上都远不及“可口可乐”,甚至几近倒闭的边缘。 这也难怪。因为百事可乐面对的是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百多年来,可口可乐在全球150多  相似文献   

8.
随着南孚、双汇、厦工等曾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落入洋人之手.外资并购日益成为牵动国人神经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四大年产超过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90%的合资合作企业使用的是外国投资者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40%……这种态势引发了人们对外资并购的整体审视和制度反思。外资并购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市场垄断。买断、封杀我国的民族品牌,削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等负面效应。为此,政府必须立法,规制外资的并购行为,以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谭晓影 《经理人》2023,(9):34-39
<正>从1988年创立萧山甘露减速机厂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2008年行业洗牌重组之际,大胆开始“二次创业”引领杰牌传动变革,再到率先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以未来工厂智能传动方案领先者之资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陈德木始终以前瞻视角统筹企业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中国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10.
<正>“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这是两千多年前孟老夫子对诚信的呼唤。他大概没有想到,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诚信危机依然在困扰我们整个社会。对于一名企业的政工干部而言,当他每天面对诚信缺失的现象时,心中的困惑与迷茫自会油然而生。但正因为如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做, 而且还要加强。一是以诚做人。打铁先要本身硬,身正不怕影子  相似文献   

11.
岩石 《决策与信息》2005,(11):36-39
联想、TCL、华为、中石油……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名单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她们是中国本土企业征战海外市场的急先锋。自1840年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庞大的中国市场以来,凡1980年代中国主动改革开放向外资敞开胸膛以来,中国人的经济思维中不可回避地充斥着洋人、外资、和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2.
<正> 国际性连锁企业家乐福,在重庆市的江北店开张,准备3天特价酬宾。第一天,一大批顾客突然向饮料货柜拥去,抢购1.25升的百事可乐,但当顾客按每两瓶2元的价格付款时,收银员却不知所措。原来,在商场酬宾活动中,1.25升百事可乐售价5元,同时赠送一听价值2元的天府可乐。但重庆当天某报上刊登了一则家乐福特价酬宾广告,由于表述有歧义,造成顾客理解与商家意愿  相似文献   

13.
钱锋 《经理人》2005,(3):68-69
2005年1月15日,首届中国脑库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办,本次年会是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首次以“中国脑库年会”冠名,在北京举行的重要经济社会问题研讨活动年会。主题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企业家贡献”。年会汇集了中国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 它发出的声音,对如何促进国企产权改革及如何看待企业家贡献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谁去跟外资利益集团作战? ——中国中期集团董事长田源我做了12年企业,就是天天解决麻烦,企业的事九  相似文献   

14.
据《礼记&#183;学记》载:“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老子日:“道有本有末,本者,万物之所以生也;末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然而,企业之本在哪里?在人,以人为本是企业兴旺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 改革之初。引进外资,“三资”企业一枝独秀,人们格外青睐。但随着情况的变化,其魅力似乎正在渐渐失去。“三资”企业之所以面临此境,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养老保障。“三资”企业由于工资高于集体、国营企业,对求职者有较大的吸引力。但不少工人进厂不久就发现,在“三资”企业中,没有养老保障。据某地区对“三资”企业的统计,有30%的单位没有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二、加班加点吃不消。在“三资”企业加班加点是平常事,有的企业硬性规定,不加班不给基本工资甚至以  相似文献   

16.
周军 《管理与财富》2009,(7):180-180
随着我国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开放,近年来,外资并购我国各行业龙头企业的案例不断增加,针对这种“国退洋进”的现状,国内有的学者倡议保护民族企业,有的学者则认为外资并购是市场有效的体现,主张放松对外资并购限制,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作者在本文中提出关于这种“国退洋进”现象的观点,并给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外日化企业的“楚河汉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本土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据地”正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对外资放开的产业之一,日化行业所上演的跨国巨头和本土企业的“世纪大战”早已经全面打响。近两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国日化行业“资本时代”与“品牌时代”特征更加突出,跨国外资品牌进一步高度垄断中国一、二线市场,而且通过集体“下乡”,进一步抢夺中国三、四线市场。随着“十二五”规划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在中国乡镇面临巨大发展的机遇期中,面对这场抢滩之争,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应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家族制”企业已成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一种主流企业形式,虽然其管理模式众说纷纭,批评者有之,认可者也不少。但不管如何,“家族制”管理模式已成为我国经济一道壳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时事政策     
权威观察我国提高外资并购警戒级别8月21日,发改委组织讨论“关于对中国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重组并购的决定”,此文件将决定徐工、洛轴和山东天润曲轴的命运。8月8日,商务部等6部委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原以为外资并购国企很快会有所定夺,但事情并不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