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大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7(6):667-671
针对叙事文学概念的小说评论,在唐五代时期的小说中已经出现,主要存在于叙述过程及篇末议论之中,是中国古典小说评论的早期形态,也涉及到对中国小说评论史起点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3.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藏身洞》可以看作是一篇寓言,借以阐明二十世纪小说中的上帝形象与人的主题。卡夫卡在这里把带有宗教思想的许多文学家在这个二十世纪非宗教世界中的好象无法解脱的处境戏剧化了,他还以戏剧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现代艺术家另一种苦恼心情——艺术家的离羣索居之感。他总会感到这个“外在世界’的轻视和敌意,也还有艺术家自己内心深处的种种疑虑和妥协。卡夫卡在寓言结束部分还提出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我毕生全力以赴的这件艺术品在上帝看来究竟有没有意义,究竟有没有价值?这并不是好的神学或哲学,卡夫卡在实在中所看到的烦忧景象是种有限的景象,是神学或哲学不容许我们视为终极的。真正的艺术家总要在他自己的主观经历和他所隶属的那一代人的经历中找出一个意义。有时候他所能断言的唯一意义只是他自己的特殊禀赋容许他通过语言媒介而加于生活的美的秩序或艺术秩序。卡夫卡就是如此,他的文学作品形式的本身在相当程度上证实了他的怀疑和遭受的挫折。他作品中所透露的乖离感、寂寞感、犯罪感、焦虑感对于我们这一代、对于我们的时代都有意义。他已经在显著的程度上使他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公开世界接近到足以揭示后者的地步。 相似文献
4.
叙述者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和叙事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运用多种多样的叙述角度是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传统小说理论及实践中,叙述观点的意识并不自觉,直到现代文学亦复如此。而鲁迅的小说以其内容之深切,体式之别致开辟了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新天地。鲁迅对多种叙述方法的尝试,多种叙述观点的运用,使其几乎每部作品,都能产生新奇、强烈而丰富的艺术效果,给我们以多方面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6.
廖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2)
一什么是讽刺?鲁迅曾从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上对讽刺的不正确理解出发,特别强调了揭示生活中的真实面目为讽刺的主要任务。他曾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绝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与污蔑而已”。 相似文献
7.
王子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叙述人称的正确选择和运用是小说构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思过程中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作家们在创作每一篇小说的时候,总是认真地选择最佳的叙述人称,以利于材料的使用、主题的表达、结构的安排,进而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茅盾小说中的性描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若非有意回避,对之从认识价值与审美意义上作出探讨,当可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认识茅盾。这对于当前的文学创作,也同样不无裨益。 茅盾小说中的性描写,始终把握着文学同社会的联系。 在《子夜》中,性商品化的状写,是作为经济、政治关系描绘以外的补充,藉以呈现一幅商品经济统摄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光怪陆离图景。同时,也以此作为邪恶资本人 相似文献
9.
黄书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65-68
张爱玲是20世纪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有着浓浓的孤独感,呈现一种孤独悲剧式的风格。文章从其个体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分析其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再举作品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论证,运用综合分析,文献研究,归纳梳理的方法全面呈现张爱玲孤独苍凉式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陈玉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24-30
小说的多层语境使其所含的介入意义有四对说话者-听话者:叙述者-读者,人物言语-读者,人物言语-人物和人物思想-读者,这是导致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不宜直接用于小说文本分析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林家铺子》叙述者、人物言语和人物思想介入意义的分析,论证了只有把介入意义与其调节各类对话方结盟关系的作用结合起来才能揭示介入系统在小说评价意义表达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王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85-87
现代派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深入到了潜意识的层次 ,这就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从而更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心灵。本文就潜意识的内涵、作用、表现方式 ,作一些例析 ,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卫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3)
艺术地阐释婚恋问题是老舍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的题材。老舍在他的小说中充分揭示了婚恋的物化,描写了经济地位低下的人们在婚恋方面所受的屈辱,对他们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同时,他对那些人们容易陷入的婚恋误区也作了艺术的反映,他认为屈从式的婚姻观念、纵欲享乐意识、封建贞操观念、拜金主义思想等都是婚恋者的误区。老舍在小说中写出了自己的婚恋理想,他认为两性互爱应当是婚恋的基础,而只有男女双方都能在经济上自立,才有可能在婚恋中获得诗意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雪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92-96
中国作为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中重要的意象和写作背景,具有两面性.其既是造成母女关系紧张和痛苦的根源,又是建构母女融洽关系的纽带;既是剥夺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父权制话语,又是赋予华裔女性种族话语权的叙事策略;既是作者借以救赎华裔灵魂的"圣杯",又是作者隐匿的东方主义心态的折射. 相似文献
15.
曾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46-49
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分析元小说,指出元小说处于小说与评论的边界,艺术与现实的边缘,其本身是艺术与现实对话交流的结果。本文旨在为元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郭大顺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Z1)
一、文化序列研究主要是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的关系。需对红山文化晚期与小河沿文化早期及其关系作具体分析。二、经济形态研究赵志军对兴隆沟遗址土样浮选结果:第一地点(兴隆洼文化):黍多(1500粒,15%)粟少(数十粒);第二地点(红山文化):植物种子很少,多硬果类和鲜果类,黍、粟有极少;第三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粟、黍、大豆占99%。“似农非农”阶段。说明西辽河流域在距今八千到五千年间,是以采集渔猎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三、社会形态研究许倬云在新著《万古江河》一书中,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例,纵论等级制和以宗教礼仪功能为基础的国家形态的政治实体。大墓附属于礼仪中心,是宗教与礼仪中心的首领,是祭司和巫师一类人物。并将炎、黄、蚩尤的竞争,与仰韶、红山与大汶口三种文化的关系相整合。四、玉器研究林沄以为,玉龙不是龙,因为有角才是龙。红山文化龙都无角,是螭(赛沁塔拉龙)、虹(东山嘴双龙首玉璜)或兽形玉(牛河梁遗址等玉龙);朱乃诚以为,赛沁塔拉龙属夏家店下层文化,依据之一是开口较大。五、驳“红山文化衰落论”这方面的提法甚多。对此,我的看法是,任何一种文化都会有其从高潮到低潮的发展演变过程。辽西区由于其由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 相似文献
17.
苟雪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3):50-52.55
余华是一个迷恋于时间的作家,在其作品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以时间形式来探索时间的意义,这种探索不止是现实时间意义上的探索,而且揭示了时间与个体和世界间的深层含义,使时间重构于生命,从而重构于世界。 相似文献
18.
米姣彦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2):64-66
余华这位先锋小说家在其作品中体现着西方现代主义的特征。特别是在小说叙述方面,其冷静客观丝毫不带感情的死亡式叙述让当时的文学界惊骇。其表现的主题也离开了传统小说反映现实生活的轨道。而人物形象的表现也不再是现实主义小说通过语言、行动、环境等因素来刻画,而是更多的转向了对内心的挖掘,人物的精神状态展现着人物的整体形象。在语言文体方面,作者也叛离了传统小说的模式,用真切、去除雕饰的语言展示作品。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小说中的性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
劳伦斯小说中的性描写罗达十D.H.劳伦斯是一个超越自身时代的作家。正因为此,他的作品曾引起众多争议。他小说中的性描写乃是争论焦点之一。性描写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劳伦斯希望完整地、坦率地、严肃地描写性关系,并以此为主线索,描写他那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20.
文天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
讽刺,是鲁迅小说的特色.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一鲁迅运用讽刺手法的显著特点,是密切配合现实斗争.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划时代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鲁迅积极参加了这场决定祖国命运的战斗.他在《孔乙己》、《药》、《头发的故事》、《风波》等小说里,把讽刺作为武器,向腐朽、没落的旧世界进击.《孔乙己》是篇脍灸人口的小说.这篇小说塑造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这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孔乙己非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