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大气包举,意境恢弘,蕴藉深远,情采飞动,是咏史的杰作,是词苑的瑰宝。诗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说古今,使千秋历史运于指掌,用艺术的语言对人类几十万年的发展历程,作了形象生动的概括,揭示了历史运动的规律,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这个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激励人们继续革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这是对人类史前史的精彩描绘,只十六个字,就把几十万年人类的进化过程包举无遗。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和猿分道扬镳,是从劳动开  相似文献   

2.
《西湖七月半》作者张垡(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县(今绍兴市)人。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出身于官僚家庭,为人傲岸,不同于流俗。明亡后,“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隐居剡溪附近的小村里,过着游山玩水、读书品艺一类的生活。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环文集》、《石匮书》等。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生动地记叙了杭州人于中元节(七月半)游逛西湖的情景。寥寥几笔,将达官贵人、豪富无赖和追求风雅的人的情态,描摹尽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赞赏的风雅,也不过是当时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罢了。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 《诗经》的韵例 《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到东周中叶的大量民歌和一些贵族的诗章。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它对后代诗歌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现在仅仅从它的押韵方式(卽韵例)来看,其变化繁多已可惊人。这种丰富的方式当然是从写始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我们为什么要来  相似文献   

4.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力《诗经韵读》用韵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统计法,全面统计了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力《诗经韵读》的用韵,发现两部《诗经韵读》用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韵脚字入韵字理解不同;非韵脚字是否入韵处理不同;韵脚与非韵脚是否押韵理解不一。通过比较发现,王力先生《诗经韵读》对江有诰《诗经韵读》有匡补之功,他订正了江氏的诸多纰缪,可谓“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此外,江氏于个别篇章的用韵的分析是正确的,而王先生的分析尚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韵会定正》为明初孙吾与所作的韵书,此书久已亡佚,但在现存《永乐大典》和《洪武正韵笺》中保存了其一部分反切。这些反切反映出《韵会定正》韵类的12条特点,有些特点反映出通语韵母在明初的进一步变化,还有一些则透露出作者的方音。总体看来,该韵书的韵类系统与《古今韵会举要》相比已有很大发展,而与《洪武正韵》(八十韵本)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韵英》考     
唐代元庭坚所撰《韵英》是一部记录实际语言面貌的新兴辞书,今已失传。《韵英》描写唐代长安地区的实际语音,前修时贤如王国维、唐兰、徐时仪诸先生都有深入的研究,多有创获,然较少论及其概貌和体例。唐代慧琳在撰写《一切经音义》时,大量引用《韵英》来解释佛经词语,辽代希麟在编撰《续一切经音义》时,亦引用《韵英》。可见,直至辽代,《韵英》仍流传于世,后来不知何种原因,不再流传,直至亡佚。今天所能见到的《韵英》佚文保存在慧琳《一切经音义》和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中,共有四百多条。此虽已非《韵英》原本,然亦弥足珍贵,对研究此书的概貌和体例有极为珍贵的文献学价值。《韵英》作为一部唐代编写的辞书,在继承前人所撰辞书的基础上,记录了语言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反映了当时实际的语言面貌,今虽不传,然通过所存佚文,亦可考知其大致的体例和面貌,揭示其在辞书史上的学术价值,以补当今此书研究之阙,有益于古代韵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旧诗坛上一批著名诗人各有千秋,有人对他们恭维备至,有人对他们诋毁不遗余力,柳亚子先生坚持爱国主义立场,对他们的评价,识见超卓,堪称公允。清末民初旧诗坛大体上可分六派:(一)湖湘派:以王闿运为主,杨度、谭延闿羽翼之,其别派则有樊增祥和易顺鼎,(二)闽赣派:以陈宝琛、郑孝胥、陈三立为主,严复、林旭  相似文献   

8.
《洪武正韵》小韵校勘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正韵》是研究近代语音史的重要文献之一,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洪武正韵》为底本,参照国内外不同版本及相关的字书、韵书等材料,用本校法、对校法、理校法等方法,对其小韵的韵字、反切等方面进行校勘补正。  相似文献   

9.
《切韵》三等韵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等韵是《切韵》韵母系统中最复杂的韵。依据声母的分布、唇音发展的趋势、韵图列等的情况,前辈学者已经对三等韵做过分类。但是对诸如庚三、清、蒸、幽、之、歌三、齐三、海三、臻等韵系的归类意见并不一致,而且有些韵系的拟音不能反映出该韵类不同于其他韵类的特点。本文据《切韵》反切下字的情况,对分类标准做了尝试性的修改,认为人类韵包括精知章组字、B类韵包括庄组字,并讨论了一些韵的归类问题。结语部分把归类的结果与所构拟的《切韵》元音系统对应起来,使各类韵都具有独特的元音特征,寅A、B类韵(无论有无A、B对立)都是前元音;后来变轻唇的韵都是非前元音,其中子类韵都是非高央元音,五类韵都是后元音或高央元音;二三等韵合韵都以前低元音为条件;一三等合韵都发生在后元音中。  相似文献   

10.
对近二十年《中国语文》所发表的关于文字学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法。首先根据研究角度将文章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其次根据历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出近二十年文字学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和研究材料更加丰富;最后对文字学研究的发展加以展望,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以促进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镜花缘》韵学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李氏音Jian》一书,通过对先贤评价李汝珍音韵学理论的考察,从音韵学的角度对汪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有关谈韵说文的内空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李汝珍在音韵学理论上的一些得与失,并进而明确了他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相似文献   

12.
《老子》用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用韵研究喻遂生一、引言《老子》是《诗》《骚》之外考证先秦古韵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老子》用韵不同于《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于散文中夹用韵语,而是句式大体整齐,用韵频繁,被学者誉为“古之哲学诗”;若不知其用韵,即被认为“不但不达五千言铿锵之妙...  相似文献   

13.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是南宋时代杰出的爱国将  相似文献   

14.
《朴通事》是古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白话的书。其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据《李朝实录》世宗条记载,国王五年“礼曹据司译院牒呈启老乞大、朴通事、前后汉直解、孝经等书,缘无版本,读者转诵习,请令铸字所印,从之。”可见,《朴通事》同《老乞大》一起,在李朝世宗初已经传抄诵习了。《老乞大》是蒙古音,指中国,本是蒙古人学中国话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江有诰《诗经韵读》和王力《诗经韵读》在韵字归部和异文处理方面均有差异。两部《诗经韵读》对个别篇章用字的认识不同,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江有诰对某些韵字的归部错误,王力在其《诗经韵读》中纠正了江氏的错误。但同时发现,王力对个别韵字的归部值得商榷,而江氏的归部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文海宝韵》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重新考证;对《文海宝韵》的内容即平声、上声、入声及《文海杂类》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较新的与学界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 这里讲的《切韵》残卷是指周祖谟先生《唐五代韵书集存》中的第一类里的四个残叶和第二类里的三个笺注本。为了方便,我们把切韵残叶一(伯3798)、残叶二(伯3695、伯3696)、残叶三(斯6187)、残叶四(斯2683,伯4917),分别简称为残一、残二、残三、残四。笺注本切韵一(斯2071)、笺注本切韵二(斯2055)、笺注本切韵三(伯3693、3694、3696、斯6176),依照周祖谟先生的意见,分别简称为笺一、  相似文献   

18.
补天(初名《不周山》,1922年11月作)鲁迅关于《补天》的说明:1、《故事新编》的《序言》关于《补天》的说明: 第一篇《补天》(原题作《不周山》)还是1922年的冬天写成的.……《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  相似文献   

19.
《老子》韵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大部分:一、依王力古韵三十部,将《老子》各章所有入韵之字表而谱之;二、自用韵之部居、韵在句中之位置、韵在章中之位置、用韵之数量、用韵比配之形式等角度,归纳出《老子》用韵40例;三、古今诸家对《老子》韵读之研究,多有失误所在。究其失误之由,则主要在于对《老子》韵例之特殊性及《老子》以古谐声入韵之特殊性认识不足。特略考数例,以明一般。  相似文献   

20.
这一篇《浅释》是李何林同志1960年3月写的.当时曾作为南开大学中文系专门化课《鲁迅研究》的参考资料印发,没有公开发表.现征得李老同意,在我刊分上、中、下三次刊出,以飨读者.(李老在给我们的信中谦虚地说:“此稿很不成熟,供内部讨论则可,公开发表还可从缓.”我们希望读者尊重李老意见,对本文论点暂不在公开刊物上引用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