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可嘉同志在《译林》创刊号上《谈谈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一文中,对现代派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他说:“有些现代派作品不仅没有毒,还有益,例如属于未来派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诗篇。”他把马雅可夫斯基不分前期后期都划为未来派。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国外评论界写了很多著作。影响最大的是苏美两家观点。以美国教授雅可勃松为代表的观点是吹捧马雅可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吹捧未来主义,贬低和否定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巨大成就。但在苏联国内广泛流传的观点则粉饰或冲淡未来主义对诗人早期创作的严重影响。马雅可夫斯基全集的编者写道:“马雅可夫斯基和未来派搞在一  相似文献   

3.
马雅可夫斯基与未来派,这是国内外马雅可夫斯基研究家瞩目的课题.多数苏联学者趋向粉饰甚至否认马雅可夫斯基与未来主义的长期联系.季莫菲也夫教授主编的《俄苏文学简史》就说:“马雅可夫斯基在十月革命以前的创作活动,当然也并不是没有缺点和挫折的.这位才气横溢的大诗人,所走的是一条复杂而又矛盾的  相似文献   

4.
有人曾问过马雅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古典作家中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契诃夫。一九一四年是契诃夫逝世十周年。年青的马雅可夫斯基也撰文纪念,写了一篇题名《两个契诃夫》的文章。在这篇短文中,年青的诗人提到了两个契诃夫。一个是被资产阶级文学评论所曲解了的契诃夫。这个契诃夫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从文艺复兴时代起就流传一句格言:“Traduttore——traditore”(翻译者即叛逆者)。马克思1875年曾经告诫人们。“删节给翻译者(traduttore)变为叛逆者(traditore)提供特别方便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1972年,第34卷,第139页).翻译是困难的,文学翻译更难,诗歌翻译尤其难。在诗歌领域中,最难翻译的要算马雅可夫斯基的诗了。1927年,在译成波兰语的马雅可夫斯基诗集的序言《致波兰读者》中,马雅可夫斯基曾经写道:“译诗是件难事,翻译我的诗尤其难.  相似文献   

6.
国木田独步(1871—1908)是一位迄今尚不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重要的日本近代作家。他一生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前期浪漫主义和后期现实主义这样两个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研究者,一般都把注意力投射到他的后期创作中去,且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我们以为,在独步后期作品中,的确不乏《竹棚门》、《穷死》一类现实主义特征的优秀作品,但真正标志其艺术成就的应该是他的前期浪漫主义作品。这些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作者是以诗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有人曾问过马雅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古典作家中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契诃夫。一九一四年是契诃夫逝世十周年。年青的马雅可夫斯基也撰文纪念,写了一篇题名《两个契诃夫》的文章。在这篇短文中,年青的诗人提到了两个契诃夫。一个是被资产阶级文学评论所曲解了的契诃夫。这个契诃夫似乎是一个“黄昏的诗人”是一个“无病呻吟的人”……马雅可夫斯基旗帜鲜明地否定了这个契诃夫的存在,他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文学评论家们对契诃夫的歪曲。年青的诗人满怀激情地声称:契诃夫是一个“描写平民的作家”,是“坚强而又乐观的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五十五周年,也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斯大林语)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列宁》问世五十五周年。马雅可夫斯基在长诗中,以宏伟的气魄,充沛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列宁的光辉形象,讴歌了列宁的丰功伟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苏联“同路人”文学,这是值得认真开发的学术领域.建国以来,我国对于苏联“同路人”文学的研究不多.照笔者看来,有的著述还沿袭了我国的苏联文学研究中某些不大合乎实际的传统观点.一九七九年定稿的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十九院校《外国文学》编写组编写的《外国文学》就这样写道:“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21—1925),由于国内资本主义因素曾暂时活跃,资产阶级文艺派别活动也乘机而起.它们是:基本上由过去的未来派组成的‘列夫派’;贵族资产阶级作家组成的‘谢拉皮翁兄弟’;形式主义者组成的‘构成派’;托洛茨基分子把持的‘山路派’等等,它们提出了种种反对无  相似文献   

10.
论《七月》及“七月派”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七月》到《希望》七月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有深远影响而又历经坎坷的文学流派。它因一份名叫《七月》的刊物而得名。《七月》是伴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隆隆炮声诞生的。当时文艺界部分人鼓吹“投笔从戎”运动,甚至有人说:“无用的笔啊,把它扔掉好啦”,可是胡风却说:“我们没有。不但没有,为了得到用笔的机会,还不得不设法越过了种种的困难条件”,他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创办《六月》,七月派也因此发动。七月派的活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七月》为中心,自1937年至1941年;后期以《希望》为中心,自1945年至…  相似文献   

11.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后,他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说过:“要了解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有什么贡献,就必须清楚地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和活动对现代工人运动发展的意义”。(《列宁全集》第2卷,第1页)恩格斯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应当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同马克思一起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后,他又在不同的革命发展阶段中,捍卫和发展了这个理论,并且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指出了根本道路,明确了必要的胜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郭沫若前期文学主张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当属德国的表现主义了,正如他在《创造十年》中谈到自己前期创作的三个阶段时所说:“特别是表现派那种支离破碎的表现,在我们支离配碎的头脑里,的确得到了它的最适宜的培养基。妥勒尔的《转变》,凯若尔的《加勒市民》,是我最欣赏的作品。”表现主义(Expressionsmus)作为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虽没有统一的社团,没有统一的步调,但他们都对现存社会制度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他们都要求表现“自  相似文献   

13.
苏联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1925年5月25日离开莫斯科到美洲旅行,7月抵达纽约。他在那里居住了近三个月,同时游览了美国东部一些最大的城市(克利夫兰、底特律、芝加哥、费拉德里非亚、匹兹堡),出席了许多次的晚会和群众集会。在整个旅行期间,诗人从没有停止过紧张的创作工作。写作了将近20首诗,其中有《黑与白》《白老汇》《摩天楼的横断面》《芝加哥》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小说创作,以大胆的艺术创新和顽强的探索精神而饮誉文坛。他的作品往往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怀抱鲜花的女人》(载《人民文学》1991年7——8合刊,下简称“女人”)是他的又一篇大胆的艺术探新的成功之作。从总体特征看,作品的思维方式及艺术表现方式无疑是属于现代派的。以生命哲理为基本内容,形式上具有现代派小说简约、朦胧、  相似文献   

15.
英美意象派是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支派。意象派的创始人和前期主将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曾经翻译过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和王维的诗。他的翻译诗集《中国》(Cathy)于1915年问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为是庞德对于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庞德不懂汉语。他之所以能够翻译中国古诗,得助于他本人的诗歌风格。1913年,已故东方学家欧纳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rancisco Fenoll osa,1853—1908)的寡妻在《诗歌》(Poetry)杂志上看到庞德的诗,觉得他的  相似文献   

16.
加里宁在评价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在苏维埃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时曾经说过:“我觉得,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为苏维埃人民服务的光辉的典范。他把自己看成革命的战士,而就他的创作的实质说来,他也的确是个这样的人。他不仅竭力把自己作品的内容,而且连形式在内,与革命人民融为一体。”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17.
德彪西(Debussy,1862—1918)是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约在一九○○年以后,德彪西的印象主义构思方式及其表现手法日臻成熟。此后,大体上来讲,他的音乐作品是“描写”多于“抒情”的。较之古典及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来讲,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式的“描写”是独具一格的。他的“写”着力在“意”(主观感受)而不在“形”。为果说《版画》还有“临摹”的性质,还比较侧重于外在(具  相似文献   

18.
一些论者论及普列汉诺夫时,常以1903年为界划分为两段:前期,马克思主义者;后期,机会主义者。这种两分法固然可以大略说明普列汉诺夫的一生,但毕竟过于笼统。严格地讲普列汉诺夫前期并不是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后期也很难算是完全的机会主义者。我们是把普列汉诺夫四十多年的活动划分为四个时期的:早期(1876~1883年)是革命民粹派到马克思主义者时期;前期(1883——1903年)是马克思主义者时期;从  相似文献   

19.
杰腊德·温斯坦莱(1609—1652)是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掘地派运动的思想家和领导人。掘地派运动,是十七世纪英国革命时期“作为现代无产阶级的多少发展了的先驱者的那个阶级的独立运动”。温斯坦莱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反映了英国无产阶级先驱者消灭剥削、压迫,建立公有制的美好社会的朴素愿望,对历史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前期的文艺观,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观的支配和影响,而通过前期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表现出来。一九二五年结集的《文艺论集》,是诗人直接阐述自己对文艺的见解,而他前期的诗集《女神》、《星空》等,又是诗人对自己文艺思想的实践。《春蚕》呢?则不仅是他文艺思想实践的产物,而且是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用诗的语言直接显示诗人前期文艺观的一篇重要诗作。(收入《女神》被删节)尽管这一篇不足以概括郭沫若前期文艺观的全部,但它确实是用郭沫若所特有的诗句,表达了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并且透露出郭沫若的泛神论在文艺观中的印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