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个人修养与整齐家庭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大事联系起来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的高度智慧和珍贵思想。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治平思想,这一思想在古代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特定内容。抛弃这一思想中的原有的落后内容,吸收修身与齐家、治国的关系的原理,对于建设符合社会生活的新兴家庭伦理,提高社会的治理安定程度和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批判地继承儒家关于修身治平的思想儒家经典《大学》中指出“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治国在于齐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相似文献   

2.
论孙中山晚年对西方社会哲学的批判与对儒家政治哲学的褒扬姜义华1924年1至3月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别褒扬《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一再说明“中国古时有很好的政治哲学”,“欧美的国家近来很...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的价值观与价值矛盾心理胡文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历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其中“修身”又是奋斗目标的始基,是为人之本。作为一个现代的企业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带头人,其“修身”如何,也即其价值观如何,对一个企...  相似文献   

4.
建构和谐社会是新的社会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它不仅要立足现实也离不开对历史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如主张“和实生物”的宇宙和谐论;“和而不同”的人际和谐论;“以和天人”的天人和谐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实现三大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传统伦理的网络价值合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雪枫 《社会科学》2002,20(9):53-57
本文认为 ,传统伦理实体的身、家、国、天下 ,分别对应于网络伦理实体的网络主体、网络计算机、民族伦理和网络社会 (世界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传统价值合理性 ,慎独、忠恕、民族性格、天下一家则体现了网络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理论期刊编辑的道德修养略论朱林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历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其中“修身”又是奋斗目标的始基,是为人之本。作为一个理论期刊编辑又何尝不是如此,理论期刊是学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中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
儒家伦理思想的宗旨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通过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意志的理想人格。这种积极进取的道德观念,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造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个人修养,从古至今都有许多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并且身体力行。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条件,可见个人修养是何等重要。古人还说:“一日三省吾身”,要求人们每天要三次反省自身的行为,可见个人修养如人一日三餐要吃饭一样,一天都不可缺少。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共产党员的修养和无产阶级的自我改造。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执政的时候,就专门撰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教育和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努力加强修养,做一个优…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儒家思想中,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其主要内容是道德立身,培养善性;忧患意识,经世胸怀;注重气节,勇于献身等.儒家修身观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效果上对当前高校的德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初民宗教式的“礼乐”萌芽 ,到舜时及其后世的“礼乐”教化 ,“礼乐”从人性出发 ,由“修身”而扩展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以说贯穿了中国的历史。新世纪先进文化建设可借鉴其中某些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把整个宇宙自然作为认识客体和研究对象,以探求其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就是自然哲学。古希腊的伊奥尼亚哲学及后来的原子论,就是人们认为的典型的自然哲学。中国古代有没有自然哲学,哲学史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本世纪以来,有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以国家的治乱兴衰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其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是社会政治哲学和伦理哲学,因此,中国古代不存在古希腊那样的自然哲学。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系统化、逻辑化的像伊奥尼亚学派那样纯粹的自然哲学,也缺少崇尚自然,追求自然…  相似文献   

12.
蒋艳清 《船山学刊》2006,(3):171-173
在儒家八条目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就是和谐。可以说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追求和谐是企业管理的终极价值目标,因此我们要利用儒家和谐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为现代企业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王成 《东岳论丛》2002,23(5):122-124
孝慈 ,是中国传统道德极其重要的规范。儒家称之为“人伦之公理”。历代统治者和众多思想家也把它当作治国治社会的重要手段。孝慈既是对父母子女首要的、基本的要求 ,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今天 ,孝敬赡养父母、抚育子女仍然是社会主义新公民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化涛 《社会科学论坛》2011,(12):199-203
儒学作为以伦理道德为内核的一种文化模式,具有强烈的“德政’’和“礼治”的政治色彩。或者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终极目标的儒学,深深影响着东亚民众的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行为模式。东亚社会的现代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东亚价值观”和“东亚意识”便是基于现代化语境下,对儒学价值重新思考和发掘的产物。从政治文化视角探讨儒学的现代发展。可以为东亚多元文明的和谐相处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对话基础与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5.
“德治”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和最典型特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出发点,又是它的主要内容。儒家“德治”管理思想建立在民本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儒家“以德为先”的思想,与党中央确立的“以德治国”的方略是内在统一的,研究这一思想对当前社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舜之齐家论     
作为中华道德文明的创始人,舜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始终坚持亲亲为上、忍让为先、孝悌为本,其治家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直接源自于舜,中华民族重视家庭生活与人情关系,特别能忍耐等民族化性格亦与舜齐家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传统孝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路径。"修身"是要求个人以"平易""平常"之心来处理好与父母、家庭的关系,必须做到用个人的平安来确保家庭平安。"齐家"是强调个人奋斗与家族荣誉相结合、灵魂安置与家族血缘的延续相结合。"治国平天下"则是以心和、家和、天下和为价值目标,将人生奋斗、家族荣誉、国家治理三者紧密地结合为一个整体,这是传统孝道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说是遵循和利用人生规律、社会规律的大智慧,对今天仍然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先明 《云梦学刊》2009,30(6):47-51
《大学》的行政伦理思想具体体现在“三纲、八目”之中。其核心是强调统治者“修身”在“治国、平天下”过程中的重要性。撇开其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性,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现阶段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如何加强为政者的道德修养是有益的。《大学》的“知止”观对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的伦理学同它的哲学一样丰富多彩.研究它的修身理论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使传统文化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修身的必要性关于修身的必要性,先秦儒家认两方面进行了论证.第一,修身是国君治国平天下的主观条件.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仅离娄上的又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以大学盯修身是治国平天下2本,因为只有坚持修身才能做到德治、仁政和爱民.而德治、仁政是治国平天下的唯一途径.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以为政的孟…  相似文献   

20.
家庭伦理作为社会伦理的一部分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国古代关于社会道德“人伦”中的“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中有三伦是属于家庭伦理的,强调“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兄弟长幼有序”.在家庭伦理建设上也提出了“德教行而民康乐,礼义积而民和亲”的论述,把家庭伦理建设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基础,比如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充满着醒悟人生启迪人伦的睿智.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必定要深入每个家庭,把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用伦理道德的关系更进一步地联系在一起,使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与家庭连结起来,使家庭建设为社会的稳定,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此我想谈谈对家庭伦理建设的几个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