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清末推行的“新政”中,创建商会是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重要举措之一。清末南昌的江西商务总会,也是在此期间创办的,但对于具体的创办时间和创办经过,目前所见资料说法不一,为江西商会史的研究带来一定困难。本文从考察清末全国商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出发,对江西相关资料作了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以期揭示清末江西创办商务总会的确切时间及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3.
“尼壤”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进行了近十年的尼雅遗址的考古学调查和发掘工作中提出的“尼壤”地望问题进行了探讨。利用记载有关“尼壤”的 卢文和汉文史料,从“尼壤”和“尼壤城”的时代入手,将讨论引向深入。通过对与之相关的考古学资料显示出的规律进行比较,尝试对1996年“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考察队”新发现的一座古城遗址的时代进行了假设性的推测,并提示了它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苗氏是从北方移居到江西的最古老的族群,在连年与尧舜禹的争雄过程中,逐渐衰落下来,一部分与其他族群融合,一部分成为后来的苗、瑶、畲等民族的祖先.史籍在对尧舜禹歌功颂德的同时,三苗氏被大肆贬斥.但在江西远古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三苗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郑,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国都。秦始皇灭韩以后,韩国贵族残余势力曾经发动“反叛”,历史上称之为“新郑反”。《史记》对此事的记载虽然过于简略,但却提供了研究的线索。《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  相似文献   

6.
高兵 《齐鲁学刊》2004,(1):94-97
据统计,春秋"流亡婚姻"共10起,涉及11国28人次,其成因分为流亡者流亡和与流亡者通婚两个方面。前者是君权和公子及卿大夫集团的矛盾,后者是要利用流亡者为本国利益服务,其结局分为"返国为君"、"定居为仕"、"赋闲定居"和"最终被杀"四个类型。通婚对流亡者的政治前途有重要影响是其显著特征,"流亡婚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民族融合、婚制以及妇女地位等状况。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与戊戌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1898年发生的维新运动是一次最为有声有色的社会变革,它曾经带给人们的希望,不仅是将要结束一个旧时代,埋葬传统的旧体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人们的希望是中国就此必将强大,必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恢复或重振中华帝国在往昔的雄威。然而遗憾的是,这次维新运动犹如昙花一现,西太后只需举手之劳就将维新事业全案推翻,一切仍旧。中国依然在旧有的轨道上前进。中国的改革何以如此艰难,本文无意探讨戊戌维新的功过是非和之所以失败的全面原因,只拟就民族主义与维新运动的内在关联检讨这一运动之所以失败的文化背景。当然,如同历史上的任何事件一样,戊戌维新的失败不可能是单一的原因所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机缘巧合的结果。因此,本文的探讨只是揭示研究者向来忽略的一个方面,并不是说民族主义是导致维新运动失败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8.
清末有人谈到维新派时曾这样说过:新党之议论盛行,始于时务报;新党之人心解体,亦始于时务报。(胡思敬:《戊戌履霜录》)这样说是否恰当暂可不论,但至少说明了《时务报》的重要性,进而言之,也说明了新式报刊在当时的重要性。中国向来只有官家的邪报而无真正的  相似文献   

9.
严复与戊戌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实地考察和中西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西方的富强与中国的贫弱这一巨大反差。他从国民素质、学术传统、政治司法制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西方富强的奥秘之所在;另一方面,以西方为参照,以西学为武器,对中国的国民性、专制制度、传统文化和科举制度均作了有力的批判,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救世方略。这使得严复成为当时对西方认识最深刻,最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性、对中国现实批判最深刻的思想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严复以传播西学为己任,译介了大量的西学理论和西学背景知识,在中国知识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尤其是《天演论》一书,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为救亡运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严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启蒙大师。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首先剥去君主“神”的外壳,还原出其“人”的面目,再剥离君主“人”的假面具,显露出其“贼”的形象,进而形成了抑君的思想。从政治话语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维新派思想家对黄宗羲“君主论”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气”字是一个久悬未解之谜。表示烟气的“ ”字和表达“气物”观念的“ ”字,可能都是“气”字的古体。殷商时人对山川云气的观测和对祭祀中馨香烟气的思量,带有浓郁的神灵信仰观念,表现出鲜明的殷商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鲜卑入居中原,成为活跃于当时北部中国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对尔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表现于府兵制等政治制度上,甚至鲜卑的许多风俗习惯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人们的生活起居,如隋唐一度盛行的各类鲜卑式服饰、饮食等等均与之不无关系。本文试以魏晋鲜卑“荣发”习俗作一简要考述。一关于鲜卑发式,各类史书记载甚略,且多与同属东胡系统的乌桓联系在一起。据《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传》,“乌九者,……悉类头以为轻便,妇人至嫁时乃养发,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冠步摇也;”鲜…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 (一) 以“公车上书”为起点、以“百日维新”为高潮、以“自主军”起义为最后一战的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阶段。一九三九年,毛泽东同志在《五四运动》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如果要从它的准备时期说起的话,那它就已经过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  相似文献   

16.
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首先召见的维新志士是康有为和张元济。晚近对康有为的论著很多,而对张元济的评述却少。本文准备就维新运动时期张元济的思想和活动,进行初步探索。一张元济,1892年(光绪十八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研究基本上视戊戌维新运动为一场单纯的政治改革,实际上这场维新运动应被看作晚清以后较为广泛的社会变革运动的开端。本文从习性观念的变迁角度,探讨了戊戌时期知识分子对待传统社会风习的基本态度和理念的变化,特别注意深究各种风俗革新组织的建立对知识分子时空观与身体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1983年戊戌和康梁学术讨论会过去已五年了,今天又一次来到广州——南海——新会,研讨戊戌和康梁.五年来对戊戌和康梁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孔祥吉、马洪麟等同志都写出了专著,成绩斐然.戊戌维新是个政治运动,又是文化启蒙运动,作为政治运动的“戊戌”虽然失败了,但文化上启蒙的影响是深远的.“戊戌”启蒙的核心是“开民智”,民智不开,社会经济不变革,中国的历史仍将重复千百次的农民起义.维新志士提出“开民智”从“开绅智”入手,是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对这一点横加指责,其实不先开绅智,谁去开民智呢?康梁等维新志士大都是“绅”,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光绪帝载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在民族矛盾加深之际力主变法图强的爱国行动得到充分肯定,他支持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性也得到承认。但对其“政治身分”,看法却很不一致,有人认为他是维新派,也有人说他属洋务派。对此,仍有深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0月24日,江西省首届"十大寿星排行榜"评选活动揭晓:李招桂,一个身居穷乡僻壤、目不识丁的普通农妇,竟以112岁高龄摘取了"寿中之王"桂冠!她为何能历经百年沧桑而不倒、笑看三朝兴替而独存,尽享龟鹤遐龄、上寿天年?追本溯源,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但似乎又很不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