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会议以后,坚定地执行了党的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和民族、统战、宗教政策,得到各兄弟民族的拥护和支持,胜利地完成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前,党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在汉族地区。长征路上,红军途经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随时都会遇到复杂、紧迫的民族问题,因此,我党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在当时党中央和红军发布的文告中,有许多是关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署名在四川大凉山彝区颁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十分鲜明、生动地体现了我党的民族政策,文中说: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受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的影响,中国工农红军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长征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艰难跋涉。为顺利通过这些地区,红军创造性地运用了我党的民族政策,既有力地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同时也对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的民族政策进行了验证,探索出了一条实施民族政策的有效途径,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政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骆雪 《回族研究》2023,(1):27-34
红军长征时期对民族政策的宣传动员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从理论走向具体实践,而如布依族红军歌谣这样的族群口头传统则是其中重要的地方渠道,与红军自身的宣传动员形成互联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在这些红军歌谣的文本与红军宣传的革命话语中都强调凸显了“同一与同体”这一核心概念结构,从而实现了意义的共通;另一方面,“同一与同体”的意义框架,会深化布依族群众对红军的身份认同、促成其革命意识的觉醒并发展为对红军革命理念的认同,进而在情感、理想信念等方面产生动员作用,指引着广大布依族群众积极投身于红军的革命斗争中。长征时期红军民族政策的宣传动员中所彰显的人民性、群众性的时代意蕴,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统战工作的开展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长征的很大一部分行程,是在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矛盾复杂的民族地区。面对极端严重的困难和极为严峻的形势,我们党充分相信和依靠各民族群众,创造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正确民族政策,最大限度消除了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和国民党反动派造谣诽谤造成的少数民族对党和红军的误解,少数民族对红军从惧怕躲避、  相似文献   

5.
论红军长征在甘、宁期间对回族施行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总结红军长征在甘、宁回族区域宣传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政策水平,增强回汉各民族团结,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新的长征即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对此学术界尚无专文讨论,本文作了有益的尝试。文章在阐明了红军长征在甘、宁期间回族问题严重性的基础上,论述了这一时期红军对回族所施行政策的主要内容:1消除回汉隔阂,增进回汉团结和军民团结;2.坚持回汉各民族平等和回族自治;3.争取、团结回族上层人士;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同时,探讨了其历史作用:首先,确保红军顺利通过回族地区,最终实现了大转移,并促进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其次,影响和推动了回族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第三,为后来我党制定系统的解决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问题的政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舒群 《民族学刊》2021,12(11):50-56, 12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四川阶段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时期,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以毛泽东民族理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民族领导力。中国共产党民族领导力实践体现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四个方面,具备清晰的主体、内容和客体构成,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的民族领导力实践是党的民族领导力初步形成时期。长征时期党的民族领导力在四川民族地区的实践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源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领导力,也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民族领导力从民族独立到多元一体,再发展到共同体,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领导力的人民性、民主性内涵。  相似文献   

7.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民族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充分体现党的民族 政策的措施,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谱写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各民族团结战斗的壮丽篇章,丰富了党的 民族理论和政策内容,为我们党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 民族问题:主要就是民族关系问题。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同国家兴衰存亡休戚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正确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形成和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正> 民族区域自治,是毛泽东为我们党制定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他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总结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而形成的。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毛泽东诞辰百周年这样难以忘怀的日子里,重温毛泽东同志关  相似文献   

10.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制定了正确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革命工作。本文仅就这方面的某些问题作简略的论述。 1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把民族问题的解决作为整个革命任务的一部分,列入到党的纲领中。党的二大在制定全党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时,就  相似文献   

11.
艰辛的探索光辉的实践──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青海实践述略孔祥录,索端智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国内的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学习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的发展问题,很有必要,很有意义。我们党所领导的、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实践活动,是在一个多民族的东方大国中进行的。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以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早在延安时期,党的西北工作委员会就专门设立了民族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3.
忆红军长征在少数民族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同志,曾随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长征中的多次主要战役,参加了至今传为佳话的红军争取彝族首领小叶丹,借道大凉山北上的工作。本文《忆红军长征在少数民族地区》,是肖华同志应我刊约请而作。作者在文内忆述了党在早期和长征时,对民族工作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红军在长征中,身体力行,模范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遵守群众纪律,维护少数民族利益,解救人民群众的危难、疾苦,赢得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文章还忆述了少数民族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热情支援红军,甚至不惜用生命帮助红军;红军走后,人民群众奋起斗争,以燎原烈火之势,英勇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等史实。红军在长征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学习红军长征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发扬红军与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战斗的优良传统,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民族融合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只有正确地完整地理解了民族融合问题,才有正确的民族观。同时,民族融合问题对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也有重要的影响。只有正确地完整地理解了民族融合的理论,才能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但是,对于如何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正  相似文献   

15.
李维汉是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方面的著名理论家和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研究民族问题和指导民族工作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对成功地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参与制定并系统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曾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并在陕甘宁边区和内蒙古地区付诸实践。民主革命在全国范围胜利以后,无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红军长征经过贵州不仅是一支军队的突围行动,它引发了贵州社会多方面的变迁,民族关系亦不例外.红军长征前贵州的民族关系形势是,一是少数民族众多,二是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民族关系紧张.红军经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党和广大红军战士经过亲身经历,对中国的诸多民族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了切身的认识.结合贵州少数民族众多的特殊情况,党和红军积极主动调整政策,积极制定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政策与策略趋于实际与具体.基于红军长征在贵州等民族地区的一系列政策基础和历史经验,党的民族政策很快成熟与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西北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中 ,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与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相结合 ,丰富了党的民族政策 ,形成和发展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为党和国家以后正确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可题处理得妥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危与兴衰、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发展。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和领导民族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观点,对于指导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仍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一、“少数民族问题,是一个不容忽祝的问题”。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系统而丰富,具有卓越的创造性,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是我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一贯政策。值此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联系藏汉民族关系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温他关于民族团结的教导,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促进我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过桂北时,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桂北地区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民族平等、团结、联合的基本政策.民族政策在桂北地区的成功实践,为红军长征经过其他民族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和党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探索.在新时代,必须继续深入实施民族平等政策,持续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政策宣传方式和载体,建立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坚持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制定民族政策,才能确保党的民族工作顺利有效地推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