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是美学史上的千古之谜,也是文艺创作和鉴赏实践中绕不开的难题。艺术美与生活美就其主要性质形态、生成构成、功能目的等方面是不同的,二者不能随意比较;而就其皆为"美"而言,又是可以比较的,这就是毛泽东所作出的"三个最"、"一个唯一"和"六个更"的著名结论和命题;其次,毛泽东在"讲话"中还精辟地分析了艺术美与生活美关系的辩证法,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需要以及相互创造转化,充分体现了生活美对艺术美的基础支配地位和艺术美对生活美的超越和改造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2.
审美化教学是经过美学加工的教学,是融集生活美、艺术美、科学美、自然美、道德美和创造美一体的高级教学实践活动。审美化教学的课前“美学施工”,包括教师对受教者审美经验和心理承受力的深切把握;从审美角度对教材的深研与领悟;对教态美的精心设计。审美化教学实施对于培养既善于理论思考又长于审美创造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先进的审美意识和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在理论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坚持真善美的统一,并在斗争实践中实现这种统一,是毛泽东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泽东肯定生活美与艺术美两种美的不同形态的客观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阐释两者的关系,强调文艺家的主体能动性及创作主体与历史主体(艺术对象)的同一性,并对艺术美的创造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美学原则,深刻揭示了艺术美的审美本质。毛泽东的美论和美感论服从干他的社会革命论,他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他的审美理想铸造了他美学思想的基本形态——崇高美。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战略实践经历了从坚决武力解放台湾,到边“打”边“谈”,侧重向“谈”的转变。毛泽东坚决排除外界因素干扰,坚定维护国家统一,从增强统一战线力量、防止“两个中国”出现、为“一国两制”奠定雏形等三个方面,对发展和实践国家统一观作出重要历史贡献。坚决打击美台相互勾连、消灭台湾当局“挟美抗中”底气以及改变对美工作思路,是毛泽东国家统一观对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艺术美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是美的高级形态,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及不美不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 反映现实美,是艺术美的重要来源.现实美是第一性的,它无比广阔、丰富和生动,有了现实美,人们为什么还需要现实美反映形态的艺术美呢?这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艺术中的审美创造,是文艺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探讨艺术美生成奥秘的关键所在。不能从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反映这一认识论角度理解艺术中的审美创造,这是因为艺术美并不是生活美的简单照搬,而是艺术家充满主体性的创造。生活之于艺术十分重要,离开了生活,艺术的审美创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必须看到,艺术并不等于生活,艺术在本质上是人按照理想的方式再造出来的"虚幻世界"。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取决于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而取决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艺术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人生经验的审美开掘程度。一味用生活原则衡量艺术,极易…  相似文献   

7.
“设计美”是艺术设计活动的产物。艺术设计所创作的美,虽然和艺术美一样都是观念形态的,但是它与艺术美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即它还需要通过生产,转化成物质形态上的美。设计美就其现实存在形态来说,它应是经过物态化了的艺术设计活动所创造的美。一、设计美的社会性从设计美的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也是真与善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但科学美比之自然美、艺术美更重“真”。科学美可以说是“真”的形式。科学理论作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与形式建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对人的探究功能、创造功能、审美功能的肯定,故科学美也具有善的意义。概而言之,科学美作为一种理性美,其特质是“真”的内容与“善”的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样也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生活美与艺术美加以比较提出的这“六个更”,概括为一点就是更美.这不仅是艺术与生活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是文艺批评的美学标准和文艺创作的美学原则.这“六个更”既坚持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生产“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思想,又把马克思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特点和要求具体化了.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说到底也是一种生产,但是它与一般的物质生产不同,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文艺家主体的审美意识(诸如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马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提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命题,也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的伟大事业。“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结合”的产物和表现。事物的根据是构成事物本质的内部矛盾。“结合”的根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二者各自趋向对方,它们的矛盾本性要求二者相互结合,它们的发展本性决定“结合”是过程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结合”的关键在于创造。创造引起发展,构成发展,推动发展。正是因为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才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实现二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结合”的辩证本性才得以现实地展开  相似文献   

11.
美育,即审美的教育。在人与客观世界日益广泛的联系中也不断发展着人与客观世界愈益密切的审美联系,成为人“艺术的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校里,美育就是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健康的审美教育,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审美能力,美的创造能力和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人为了创造更理想的生活,不但追求真和善,同时也热烈地追求着美。共产主义的社会生活和道德情操是美的,因为它们有真(合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善(合于这一规律的行为)的本质内容。具有上述的理想和道德情操,并为之奋斗的人是美的。因  相似文献   

12.
巴金关于人物典型化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是有个性特征的。他是从受胎、神思、审美等3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创造“比较象活人”的艺术形象的,从而实现了他的人物典型化:受胎是典型化的起点;神思是典型化的中介;审美是规范和衡量典型的尺度  相似文献   

13.
生活美与艺术美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全面地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生活美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并着重指出,生活美艺术美“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是一个终生追求美的诗人。这一个性心理表现在他追求作品的艺术美、偏嗜女性美和沉迷自然山水美三个方面。郁达夫对作品艺术美的追求是对其在早年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自卑、孤独和忧郁心境的补偿和超越,这不仅使他以“美”作为创作的标准,而且使他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追求“美”:偏嗜女性美是对“诗意”的女性的审美追求,沉迷自然山水美是其审美追求在生活中的泛化。  相似文献   

15.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评毛泽东诗词的色彩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诗词是具有“永久的魁力”的艺术精品。她的美不仅美在丰厚的内容、磅畴的气势、雄浑的意境、豪壮的语言等方面,而且还美在瑰丽的色彩。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毛泽东诗词中色彩的把握和表现、色彩的强烈表情性以及色彩的配置技巧等方面的审美特色,进行了较为精细的分析和开掘,为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美学领域。  相似文献   

16.
情境是生活原情、原境在艺术中的再现或表现,情节是生活的矛盾冲突在艺术中的再现或表现,情境是艺术情节展开的场境,情节展开又使情境具有生命灵性。毛泽东诗词善于创造设构情境情节:青年时期的诗词主要凸现诗人人生理想与社会的冲突;革命战争时期的诗词主要表现革命者与天、地、人的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与革命时期主要抒写诗人和人民战天斗地的情境,以及与霸权主义冲突斗争的情节。由此得出结论:毛泽东诗词美在冲突,其本质是人的本体力量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文艺反映论与“物感”说、文艺服务论与“言志”“载道”说、主体修养论与“养气”说、典型化论与“形神”说、两结合论与“奇正”说、动机效果统一论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以及推陈出新论与“通变”说等几个方面的相关性比较,论证了毛泽东文艺与我国传统诗学之间的文化渊源关系。作者意在说明,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我国传统诗学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的编辑方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在编辑实践中不断创新是毛泽东的编辑原則。毛泽东的编辑美学思想至少包含五个方面:①“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整体现;②重视典型报道——揭示出实践美、艺术美的创造规律;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创造和发展编辑美学的根本途径;④“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编辑美学原則;⑤现实生活与斗争是编辑美学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和毛泽东研究的不少论著中,有8首毛泽东诗词与前人名诗在创作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关系尤为密切,有的甚至袭用其中的字句。对此,学术界说法不一:或曰“抄”、或曰“改”、或曰“仿”、或曰“套”……为了匡正和统一这些说法,本文将中国古代名诗与此相类似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界定这是“剥体”作诗的传统创作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将毛泽东这8首作品与前人名诗简作对比分析后指出:毛泽东这8首诗作正是用此手法,抓住现实问题进行再创作的属剥体诗的新作品;毛泽东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榜样,是“古为今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主观与客观一体,理想与现实交织,笔调具有浪漫美;含蓄与鲜明携手,有限与无限统一,构思具有哲理美;美丑与善恶映衬,生活与艺术融合,作品具有和谐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