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语言学家M.A.K.Halliday指出,语言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一致式和非一致式,并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语法隐喻。在翻译实践中,语法隐喻能为译者在目标语系统中语言形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英语语言自身的语法隐喻现象,透视汉译英过程中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从语法隐喻视角来分析英汉法律互译,认为语法隐喻在法律语体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法律汉语英译过程中,对隐喻式的选择代表着一种语义选择,经过语法隐喻化后的译文与一致式译文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更为客观、精确、简洁地传递法律信息,有效实现目的语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在法律英语汉译过程中,译者则需要将隐喻式表达"拆卸"为一致表达式以便充分理解原文中语法隐喻的深层意义,使译文不仅准确表达出原文语义而且也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3.
语法隐喻率先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主要是指用一种语法手段来代替另一种语法手段来表达某一既定意义的语言现象,所以韩礼德(1994)将语法隐喻称为"相同的所指,不同的能指"。语法隐喻系统内呈现了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三大形式。为了更好地阐明和解读语法隐喻的价值,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其中的心理扫描过程,原型理论和象似性来研究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只涉及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以期揭示它的认知理据和发挥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功能语言学将语言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即纯理功能.人们在交际时通过这三大纯理功能产生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每种意义都既有其非标记性的表达手段,又有标记性的表达方式.韩理德称前者为"一致式"表达,后者为"非一致式"表达,即语法隐喻表达方式.与三大纯理功能相关联的语法隐喻分别是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  相似文献   

5.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有概念、人际和语篇等三大元功能。所谓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人际语法隐喻又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通过情态隐喻的取向、类型和作用的介绍,阐述了情态隐喻的基本知识和用法,帮助人们根据日常交际的具体对象、具体场合来选择不同的隐喻形式,委婉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指出情态隐喻的作用,明确情态隐喻体现语篇中复杂的语义内涵,从而揭示了情态隐喻在人际语法隐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评价是任何语篇意义的中心。为了表达特定的评价意义,英文商务新闻语篇借助语法隐喻手段,以实现发语者/作者的表达意图。文章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和评价理论,分析了英文商务新闻语篇中的过程变异、名词化、语气隐喻、情态隐喻的表征及意义,探讨了英文商务新闻语篇的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的评价意义,文章认为发话者/作者的态度、观点与立场可以通过语法隐喻手段,渗透商务新闻语篇的词汇语法层面、语义层面,从而表达某种特定的价值取向和立场,并对目标读者形成影响。语法隐喻是表达评价意义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法隐喻理论认为意义的表达存在着“一致式”与“非一致式”,隐喻式就是意义表达的“非一致式”,即一种意义可有多种表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尤其是从语法隐喻视角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尚为少见,揭示诗歌语言的“隐喻性”本质特征能促进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探索译本中语言形式与其功能的辨证统一。有鉴于此,文章通过三个英译本(龚景浩,许渊冲和叶维廉)对比分析,试图证明语法概念隐喻理论可以为不同译本的评价和原诗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当翻译过程中面临不同“等价物”选择时,语法隐喻理论所提供的考虑因素能有助于译者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最后通过分析得出以韩礼德语法隐喻的理论假设为指导下的诗歌翻译具有更多优势,”非一致式”的表达能更好的挖掘内涵,三位名家的译笔精妙各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对比“一致式”与“隐喻式”的语言特征,从多个角度分析形成“隐喻式”、“一致式”的形成原因,认为语法隐喻现象是导致语义理解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语法隐喻的教学,培养学习者的隐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隐喻可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其中人际隐喻又可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气系统涉及四个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疑问,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涉及非一致式的实现方式,即语气隐喻。研究语气隐喻可以帮助分析人际关系和会话意义;应用于政治实践,可以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思路。解读政治语篇中的语气隐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交际双方的观点和态度,并加深读者对语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概念语法隐喻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说理性语篇在外语学习中有较大的理解困难,本文根据Halliday的语法隐喻观,对直白式或隐喻式语言现象作了简要对比分析,并从认知论的角度,分析了语法隐喻式、直白式与理解困难之间的关系,认为语法隐喻现象是导致语义理解困难的重要原因,从而提出成人语篇的英语教学中引入语法隐喻的必要性,应对语法隐喻语言现象进行适当的理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反映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隐喻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对语法隐喻,人们有多种研究和界定方法。由韩礼德的语法隐喻观可以推出,语法隐喻是这种概念域之间的映合在句法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体现。意义渗透到语法结构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之间的转化。把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结合起来能更好地理解语法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语篇中,语法隐喻的运用常常能形成一种"失协",从而产生文体价值。在人物对话中,由于地位、关系、角色和环境等因素,在话语的情态和意态方面常常出现非一致的表达语式。该文通过文本分析,认为人际隐喻有助于挖掘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认为反问句作为句法修辞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表达一种观点,因而反问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隐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对隐喻的相似性理解,不同的语言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传统的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比较语言。语用学派认为隐喻理解是言语行为,要经过语用推理,才能得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与人们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相一致,不需要复杂的语用推理。基于以上各派的研究,认知语言学派提出隐喻语言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类语言的概念体系之一。认知语言学派的观点符合我们认识世界的现实,认为隐喻的认知方式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隐喻的相似性并不是必然的、预设的和推导出的,而是由人们的心理认知创造的。这一解释合乎人们日常理解隐喻的认知心理过程。认知理解过程依赖的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图式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4.
论认知隐喻观的理论阐释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隐喻理论的解释范围不断扩大。从古希腊的修辞观到对语言本体进行解释的语法隐喻以及语法化研究,从语言和思维相结合的概念隐喻到完全彻底的认知隐喻观,所有这些都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一直以来在这些研究的背后,缺乏一种具有统一解释力的理论,即共性。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认知域之间的叠加和互动是各类隐喻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是隐喻的基本思维方式,是隐喻的共性;另一方面,隐喻的内容又是因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是隐喻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哲学视野中的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国外语言学界对隐喻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语义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在这一过程中 ,语言哲学家对隐喻的研究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例如 ,Black提出隐喻意义从“互动”而来 ,White认为隐喻有复杂的语言学结构 ,Searle强调隐喻意义总是指说话者的意义 ,Davidson主张隐喻不可能有字面的解释 ,L akoff和 Johnson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大部分是隐喻的 ,Indurkhya则试图说明隐喻本质上是个投射过程。诸种探讨 ,把隐喻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的隐喻性看动词述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处理依赖于隐喻和惯用语意义的理解及建构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在动词述谓结构的理解中所起的作用目前还鲜有讨论。述谓结构如give a groan和cut taxes的理解过程包括多义动词的隐喻性扩展。认为述谓结构是从直义到隐喻和成语的连续体。文章讨论了动词述谓结构的隐喻认知过程及判断动词短语是直义性、隐喻性或完全习语性的标准。由于隐喻性的述谓结构是多产性的,认为将认知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结合起来可以为判断动词述谓结构隐喻性和可接受性提供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家对隐喻语言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语用学家认为 ,隐喻语言违反了话语交际准则 ,对隐喻语言的理解包含对语用含意的一系列推导 ,其理解是间接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 ,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和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 ,反映了人们较为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 ,对隐喻语言理解并不需要特殊的认知过程。从多学科、多角度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讨论 ,将使我们对隐喻语言理解获得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