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危机本身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要求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共同应对与化解。危机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社区、民间组织、企业和媒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本文主要以日本NPO组织在阪神大地震中的救援活动为例,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应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在四川地震中找出我国的NGO组织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加强我国的危机管理中的社会组织的力量,以便更加及时、高效的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一系列与食品有关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出现了非常态化的发展趋势,由此引发的危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经济生活。如何预防和应对食品供应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及其引发的危机,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广大老百姓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成为我国当前各地方部门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以2011年3月发生的食盐抢购事件为例,浅析了食品供应突发事件中政府管理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社会危机本质上是因内在或外来原因呈现失衡状态,社会秩序不能有效运转的状态。具有接连性、社会性、敏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整体联系日益紧密,新时期防治社会危机应注重预防其再催化,演变为新的社会公共事件,损害政府公信力。正确应对社会危机再催化成新公共事件,既需要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也需要专门的立法确定救助标准、应对程序和问责机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危机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4.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构建切实可行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关乎社会安定和谐、影响百姓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对公共危机,政府要承担应有的责任,构建切实可行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有效的应对、处理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5.
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尽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采取抗救措施,组织开展抗冰救灾,力争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较好地维护了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基本稳定,但是救灾过程中凸显出的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依然值得反思。从雪灾出发,本文反思了当前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弊端和相关的原因,进而提出应对之策,从根本上改善政府公共危机应对能力,提升政府在危机状态下的行政效能,为公共利益在危机状态下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雪,南方多个城市引发暴雪危机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主要涉及到交通运输、煤电供给、邮电通讯等方面,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危机,有效地维护了公众利益。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在应对暴雪灾害中的行为,提出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进一步加强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共危机的频发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NGO作为代表公民意志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协助政府调动分散社会力量,快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充分发挥"第三种力量"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NGO参与的困境,提出完善NGO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对策,提高公共危机的治理能力,使其更高效地应对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8.
做好公共危机的防范、预测与监控,提升政府、社会、公民应对化解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责。本文重点概括归纳出当前我国社会公共危机的现象与特征,并就政府管理过程中危机意识、治理能力、信息沟通、社会危机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用观念最初源于道德范畴,本意是指"诚实守诺,言行一致"。然而,道德意义的信用观念与现代经济意义的信用观念并非一回事。前者是单纯的道德追求,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不排斥等级特权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后者则超越道德追求,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并以个体的独立、平等和自由为前提的经济生活的内在利益观和法律观。根据社会主体的不同,社会信用可分为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和司法信用等。由于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价值观急剧变动,社会信用的主体行为往往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社会信用已出现危机,严重威胁到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进而阻碍了经济的稳健成长,加快治理和完善我国的信用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从古到今"信用"一词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已经成为经济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2008年9月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更加的引发了人们对信用的思考。文章先对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进行层层分析,继而引出了对信用在此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冯春 《经营与管理》2006,(12):47-48
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事件近年来日益成为困扰社会的棘手问题。政府在提供更快捷、更周到的服务的同时,如何化解危机是对政府的社会应对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危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自然界不可抗力引起的灾难,如地震、海啸等;二是人为故意因素或行为的过失造成的重大事故,如四川开县的井喷、山西煤矿瓦斯爆炸等。危机通常有以下特点:①危害性。突发性事件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破坏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威胁民众人身和财产安全,进而对社会心理造成深远的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丹 《管理科学文摘》2012,(10):194-194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各种社会矛盾、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也频频发生,社会危机的爆发是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政府公共危机通常的特点有:突发性、多重性、范围广等等。任何一个政府危机的爆发都会给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不可避免的的损失,所以我国政府要认真审视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将危机尽可能控制在最小且合理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一.政府信用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政府信用的含义 政府信用的形成与政府的起源密切相关。近代西方思想家洛克、卢梭等人认为,政府是由社会契约产生的。在一个自然状态下,社会是由理性人构成的,因为生活的不便或对于程序的需要,个人通过契约让渡部分或全部权利给公共机构,这就出现了政府。人们建立政府的初衷是利用政府保护和履行他们所缔造的互利的协议,促进某种公共目的的实现,借以取得他们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在公共危机应对中,政府的危机沟通在危机管理中起到绝对的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处理中掌握胜算。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公共危机沟通模式的分析,尤其是对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事件中马方政府的做法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比较得出我国政府应对危机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危机沟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能力,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应对方面积累了些经验,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鉴于此,本文以7.23动车事故为切入口,针对目前国内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应对方法不当、事后恢复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危机应对机制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用建设的缺失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用是整体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政府“善政”的隐形资本,也是政府持续执政的一种重要竞争力。增进政府信用,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当前中国政府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而言,政府信用现状不容乐观。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旦政府失信,那么它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损害将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17.
<正>公共危机,是指在公共领域内所遇到的紧急事件或紧急状况。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对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的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就是政府针对可能或正在面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用:构建信用社会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规范有序的社会信用体系并进而建立信用社会,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有效管理者和服务者,政府信用是构建信用社会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居住形态造成影响。长期的居家隔离使人们获得更加深刻且丰富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个人住房需求的变化必然影响社会住房需求的变化。无论对购房者,还是对开发商,研究因大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改变的居住方式和功能需求,对今后房地产市场趋势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随机向成都居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其对于危机后住房需求的变化,主要从政策、产品、营销等角度提出相关应对建议,以期此次危机能给房地产行业带来更深刻、更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双向运动的视角研究政府治理,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协调。社会双向运动中出现的社会转型危机是每个国家转轨必然经历的阶段,而不是所谓的"崩溃论",政府治理是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危机的必然选择。社会双向运动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既符合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