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实践观的诞生地,长期以来,学术界的基本看法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笔者认为,《提纲》中有关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实际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都已基本提出来了。《提纲》不过是对《手稿》中实践思想的进一步概括和总结。本文就下述两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一、马克思实践观诞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诞生不是偶然、凭空的,是有其理论基础的。这一理论基础就是《手稿》中马克思所阐发的异化劳动理论。因此,《手稿》一书是马克思实践观的真正诞生地。  相似文献   

2.
异化问题是多年来国际哲学斗争的焦点。自一九三二年首次发表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以来,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异化热”久兴不衰,一直是各种哲学流派竞相争议的主题。资产阶级哲学家和修正主义学者抓住异化不放,大作文章,肆意歪曲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学说中的意义和地位。他们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异化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代立梅 《社科纵横》2015,(1):126-129
阿尔都塞从其"认识论断裂"出发,认为1842-1844年时期的马克思即青年马克思在思想转变上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阶段,这不仅表现在青年马克思在思想表达上借用了很多费尔巴哈的概念和语句,而且表现在二者在总问题上都是十分一致的,还表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表达的思想倾向还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然而,深入研究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历史脉络,阿尔都塞的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认为青年马克思在思想转变上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曲解了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的丰富性、立体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7,(3):16-22
马克思对"对象化"和"异化"的关系进行过三次理论建构,折射出其批判方法论的变革。青年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影响下,用应然状态的"对象化"批判实然状态的"异化",是一种价值性的、人本学的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对象化劳动"和"异化劳动"则是在对经济学理论加以哲学透视的基础上,将理论与现实相对照,是一种经验性的批判;在晚期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马克思通过对"对象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辩证分析,内在地解析了"异化"的生产关系本质与现实历史基础,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存在着两大争议:“异化消亡论”与“异化转换论”。“异化贯彻论”认为,异化问题通过经济批判的路向一直贯穿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资本论”(《资本论》及手稿),即《44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到“资本论”的“雇佣劳动”,其本质性的内容没有改变,都是对资本社会的生产本质的提炼,只是后者对前者进行现实的论证与理论的推进,体现出异化研究的“贯彻性”。  相似文献   

6.
当代,在歪曲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潮中,继三十年代把马克思分为早期和晚期的分离论之外,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又产生了一种新的观点。这种观点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特别是他的早期的异化思想说成是一种“庞杂思想”的混合物,从而贬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这方面,东德科学院中央哲学研究所所长M·布尔是很典型的。他认为马克思的《手稿》就是“从传统的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法国的唯物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从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问题》),似乎对人道主义问题的探讨做出了权威性的总结。但是,经过几年来的理论沉思,人们觉得《问题》一文关于人道主义的一些观点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就《问题》一文的几个观点提出质疑。《问题》一文立论的中心是认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它立足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属于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这种意识形态”;而“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它不能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科学的解释”。就是说,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可以接受,作为世界观的人道主义是不可以接受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那么,我们要问: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预设了人性的原初状态和价值,并引入了“异化”概念,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非人性。但这种批判主要偏重伦理层面,结果只能是得出反剥削、反异化的人道主义的逻辑结论。但是手稿也初步显露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的端倪,这对中国目前的现实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9.
福斯特充分挖掘和阐释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要通过异化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扬弃来阐述自己的生态观,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初步地指明了道路。福斯特认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与持续性发展关系的论证,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的逻辑前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青年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直接批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构架内的历史性范畴。他从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经济学观点入手,批评马克思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来定义人的存在,进而否定劳动—生产在历史社会中的作用。通过剖析鲍德里亚上述观点的错误成因,即经济学专业语境中的误读和非法逻辑僭越,并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科学理解,我们可以回答鲍德里亚的种种质疑。  相似文献   

11.
谈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丁学良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与探索》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马克思究竟怎样看待人性》一文的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论述虽然颇为全面,但是,细读起来,在许多根本问题上与马克思的本意不尽符合。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就教于学术界。马克思关于人性的论述,前后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大体上可以把马克思关于人性的论述分为两个阶段,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可以作为前后两个阶段的标志。在前一个阶段,马克思关于人性的观点,实际上正处在形成之中,从总体上来说,还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这些观点集中地体现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相似文献   

12.
列宁说,马克思是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在这个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手稿》中,马克思集中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崭新的异化劳动理论,他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在异化劳动范畴内展开的。本文就《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发展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金银条块·完成的货币体系》是马克思在写作《伦敦笔记》期间完成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逻辑聚焦的思想实验,主要内容是对自己前两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1844—1847年经济学笔记》(遗失)、《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等经济学摘录,以及刚刚完成的《伦敦笔记》前几册中涉及的众多经济学家关于货币问题讨论的一种专题性的思考。马克思提点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和格雷-蒲鲁东主义聚焦的货币问题研究中需要格外关注的重要理论观点,特别是货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分离中可能出现的空白点,这会是今后马克思自己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正确入口。在这一手稿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马克思是在进行一种已初步研究过的学术资源的再思考和再加工的思想实验。从马克思的摘编线索和加写的提示来看,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不少重要的理论思考点已经在这里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异化的分析,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于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酝酿《资本论》而写的著作和《资本论》中。这里首先涉及到《1857—1859年的经济学手稿》。大家知道,这个手稿的核心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它是马克思从1857年10月到1858年5月这个时期写的,严格地说它本是《资本论》的初稿。根据这个初稿,马克思于1858年秋着手出版《关于政治经济学批  相似文献   

15.
金正连 《社科纵横》2012,(5):113-116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5年前)中,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因为没有现实基础,所以只能停留在虚幻的伦理批评之上。随着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批评在马克思那里便失去了张力。到了马克思的后期著作(1845年春以后)中,已经产生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虚幻的伦理批评尽管高调但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回到现实的历史批评,才能找到异化产生的根源。或者说,异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必然性。为了消除异化,只有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使人重新获得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发表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阐述了异化和解放的概念,在《资本论》中,运用异化与解放的概念来分析拜物主义、剥削和资本积累,以区别异化劳动和自愿劳动,阐述工人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在从早期到晚期的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异化是马克思一生理论思考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视角转换,即从青年马克思的“道德评价优先”转向成熟时期马克思的“历史评价优先”,而这一视角转换的前提则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由于这一实质性的视角转换未被揭示,把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等同于整个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误解则不可避免,从而埋没了成熟时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大价值。本文认为,惟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认真地解读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著作,才能发现其异化概念发展中出现的这一视角转换,从而全面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以及它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熊登榜 《阅江学刊》2022,(4):60-68+172-173
马克思的思想革命是在对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双重批判中生发的,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札记正是这种双重批判的高度融合。不满国民经济学对资本社会经济现实的非批判性认同和青年黑格尔派批判长矛无的放矢地挥舞,以及对费尔巴哈物态化人本学唯物主义由青睐到疑虑,继而生发出寻觅新的科学批判的方法论,乃是此一文本创作的语境本态与意向性期待。凭借异化或外化的抽象神秘性、人的类本质的劳动规定性和概念辩证法的潜在革命性三大质点所展开的有关黑氏概念辩证法的理性拷问,经由经济学战斗洗礼后的马克思最终探寻到了一条新的科学道口。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本书集中研究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作者认为,从马克思的社会-经济方面的理论阐述中,可以清楚看出其哲学内容。本书分五个方面,即异化、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方法。异化问题虽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心,其范围及涉及方面日益扩大,本书则只论述马克思所讨论的异化及其在批判资本主义中所起的作用。作者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对异化作了解释,而在他后期著作中,则对它作了描述,即描述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的具体情况。然而,无论在早期还是晚期,马克思的一贯主张是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主张就是指他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提到的“社会个人所有制”。本文详细分析了“社会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渊源,认为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有条件地批判和扬弃了资本主义前所有制关系和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一方面在新的基础上继承了日耳曼的“个人所有制”,抛弃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异化与人的贬值;另一方面有条件地弘扬资本主义的协作与社会化生产而抛弃古代所有制的分散、孤立与生产的狭隘性。不过,马克思仅仅是从所有制的客观演变趋势来确认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将朝着社会个人所有制方向转化的,而并未对这种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加以具体描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