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内地商人在云南的经济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明清两代到云南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主要有江西、浙江、湖广、山陕、安徽、闽粤、四川、贵州等地的商人。他们在云南所从事的主要是开中和商屯、商业贸易、高利贷、投资矿业等经济活动。这些活动直接促进了云南农业、矿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明清以后崛起的云南商业资本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云南社会性质的质变。  相似文献   

2.
宁夏地处亚洲腹地,地势高且干旱少雨,气候条件远逊内地。自古河渠的修浚与管理状况不仅决定着宁夏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实则对整个宁夏之经济社会面貌起决定作用。明清两代,宁夏河渠之发展远承秦汉唐宋,而多有开发。河渠网络形成与地理布局的扩大,使当时农业在宁夏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与发展。明清两代河渠的开发与管理对后世乃至现代宁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明清时代,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苏松地区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始终未能有突破性发展.这里,既有过商品经济发展的高■,也出现过低谷,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历史启示.基于此,本文对明清两代五百多年间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曲折与趋势,拟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明清两代,宁夏农业、牧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经济部门有着历史性进步,其间商业贸易最赖集市的交换与流散。遍及宁夏各地的各类商品市场贸易,在宁夏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明清旧志为主,追述了明清时期宁夏集市贸易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代以来,明清两代的区域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憾,这就是对于明清文学的区域特色关注不够.明清时期区域文化与文学互动研究要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其中之一就是加强明清时期区域商贾与文学互动中的特色研究.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兰州社会经济结构中农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与发展.兰州地处甘肃中都干旱地区,水对于兰州地区的生活、生产来说是显得特别重要.水利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这里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而且也冲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面貌。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勤劳勇敢的兰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利资源,以解决居民饮水及土地灌溉,尤其是明清两代,在政府的重视下,兰州地区的水利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明清时期兰州地区的人民还发挥地方优势,在黄河沿岸发展建成数量可观的水车,水磨、水碾等水利设施,有效地发展了当地灌溉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兰州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明清两代,我国通俗小说经历了由人文精神高扬到暴露谴责社会现状再到重塑传统纲常的发展演变过程,有了长足发展,却也遭受了四次大规模禁毁。被禁毁的通俗小说包括明清统治者认为动摇其统治的;认为有伤风化的;认为触犯他们种族尊严的。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云南社科院综合经济所课题组一、从体制角度看云南经济的处向性所谓外向型经济,简单地讲,是指一国(或地区)在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上,努力使本国(或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相关联,在不断强化国际市场导向,积极鼓励对外出口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西北城市手工制造,宋元之际发展迟滞,除少数门类外几无可称述。明清两代,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西北城市手工制造也出现了相对的兴旺和繁荣。但是,西北地区农牧相间型的基本经济结构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对其城市手工制造业的发展自然不能不产生严重的限制;社会仍无余力如苏杭内地那样从事名目繁多的生活用品乃至奢侈品的制造。广泛的水动力粮油加工和绒褐织造,反映这一时期西北手工制造仍主要局限于直接解决衣食两项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范畴,对此我们将另定专论。本文注意的是:明清两代的西北城市,除为解决基本生活需要之外,尚有若干需要较高技术水平并且目的性更为广泛的手工制造业。  相似文献   

10.
元朝政府通过在云南政区进行相应行政设置和管理,结束了自南诏大理国开始的地方割据情况,使云南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体系中,真正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代在云南的设置中,土官土司制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土官土司制由常规行政体系中任命土官和专门为少数民族首领设置官职体系,即宣慰司体系两条主线构成.这两条主线既有交叉又有重合,重合部分就是对少数民族首领的任用.云南政区的土官土司制在元代开始形成,并不断变化,不仅对云南的地方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更为明清时的土官土司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一个经典范例,有人把它和藏文化、敦煌文化相提并论.徽商曾在明清两代称雄于世几百年,并且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我们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提供了一个范本,是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文化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牛建强  赵长贵 《中州学刊》2007,3(4):162-166
明清两代河南少林武术传播生存境遇差别很大。明代,嵩山少林寺与政府关系密切,而明代中期后商品经济和商业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刺激了人们对少林武术的需求,因而此期的少林武术在报效国家和服务民间的广阔空间中得到迅速发展,并东传日本,达至极盛,可谓少林武术传播发展的黄金期。清代则与之相反,政府对少林寺心存怨尤,对其武术活动多予掣肘,少林武术生存发展的政治途径被切断;后又因中国近代化因素的影响,仅有的民间市场也日益萎缩,河南少林武术由盛转衰。从明清两代少林武术两种不同的发展生存状况可以看出,少林武术的兴衰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与回族都是元代进入云南的少数民族,并且形成了相同的与汉民族杂居的地理分布特点。在新的地理环境中出现的文化变迁也存在诸多共同之处。明清时期,这两个民族在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向,两个民族的文化变迁也因此出现了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与中原内地一样,写作竹枝词最为兴盛的时期是明清两代。那时,几乎大多数诗人都尝试过这一体裁。云南的许多山川湖泊,名胜古迹、边陲要地,几乎都有诗人的吟咏。特别是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更是诗人们记述描绘的对象。有的诗人作竹枝词,一写就是几十首以至上百首。其中,不少作品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我们今天研究云南的历史地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状况。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有的竹枝词的作者追逐奇风异俗,对少数民族劳动人民作了侮辱性的描写,这也是必须要指出的。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兰州水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两代,兰州作为河陇地区政治军事重心及地区性贸易中心市场的作用已十分重要,城市及郊县人口较唐宋金元以来有了显著发展。据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统计,兰州所辖三县有户1989,口7259;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兰州所辖一县,仅有户395,口981;经明至清中前期的经营发展,嘉庆二十五年,兰州府属六县人口达二百余万;咸同后虽然整个西北社会经济破败衰退,但兰州城关及皋兰四乡在册户口仍有15万1千余人。 无疑,近现代大工业城市的发展,解决用水问题至关重要。但对大工业发展之前的封建城市来说,水利亦非无足轻重,因为它至少第一:须解决市民用水。平时尚且不论,战时无水城即不守,自是常识;第二,须解决郊县粮食及园艺用水。特别是后者,更为重要。任何城市的发展与市郊经济的发展互为依存,如果考虑到昔时西北粮运困难及兰州处内陆腹地而少雨多旱,水利的发展对兰州城市的发展就更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将明清两代兰州水利发展作为一个统一的历史阶段来考查,对于认识这个城市在明清两代的发展也应是一个不可缺少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余英时先生作出“元代对于明清士商关系的变化看不出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大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关于士商关系,其实元代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社会现实都可说是明清两代的滥觞。本文论证士与商这两个阶层在元代已出现了一种互相吸引和靠拢的趋势,通过明清两代儒士对许衡“治生说”的重视和讨论,认为许衡“治生说”为元明清士商互动孕育了理论依据,对明清士商观念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邓新华 《江汉论坛》2004,(12):100-102
明代中叶思想家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是从理学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哲学流派,它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阳明心学的出现不仅从内部造成了理学的瓦解,而且也为明清两代文艺新思潮的产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催化剂:阳明心学以“情”为人“心”所固有的观点消除了程朱理学以性化情、存理灭欲的强制色彩,为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在创作中尽力表现人的情感和明清文论中“情感”论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阳明心学提出的“心”本体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大胆突破礼教规范、提倡抒写性灵表现个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阳明心学及后学对圣贤的绝对权威的否定和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念的推崇,也直接引发了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在创作上表现出“语出本色”、“贵浅不贵深”的强烈的平民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代,是我国历史上推行海禁政策最为严厉的王朝。但明中叶以后,就广东地区而言,对外贸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究其原因,除了中央政府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以及当时国内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之外,明清两朝的广东士宦为解除海禁、开海通商的争辩和疾呼,亦起着无可否认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就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广东士宦开海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央政府外贸政策的影响,并对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经济根源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发展云南与印度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与印度的交往具有悠久的历史,云南是中国与印度两大市场之间少有的一个主要通道。每当这两大市场的一方或双方进入兴盛发展时期,都会激发这条通道趋于活跃。这条通道使云南与印度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改变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对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方式在这里建成一条国际大通道,继续扩大和发展云南与印度的经济关系,是目前局势发展不可逆转的一个时代性命题。云南与印度之间现在就应当做好贸易、旅游、信息、交通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云南农业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云南农业政策述论王文成清末民初,云南农业生产一度急剧衰退,清政府及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因此受到了较大影响,有鉴于此,清末民初的两代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恢复农业生产作出了努力。长期以来,近代云南农业生产水平的研究取得了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