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部抗战文化与西部文化开发--写在抗战胜利6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东侵迫使中国文化重心西移,使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历来相对滞后的祖国西部地区,历经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变迁,出现了文化繁荣的旷世奇观。研究西部抗战文化,对于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特别是西部文化大开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东、中、西部城镇化效益比较研究郑秀峰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地区城市的发展状况,标志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南省东、中、西部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及其效益的比较研究,探索中国城镇化模式与地区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间的关系,为建立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3.
吴珏 《学术界》2006,3(4):189-193
西部抗战文化繁荣的最关键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推动。主要表现在构建先进理论,引导西部抗战文化朝正确方向发展;开辟各种途径,灵活地实施对西部抗战文化的领导;建立抗日文化统一战线,促进西部抗战文化的繁荣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抗战文化的研究逐渐重视,涌现出一批数量可观、富含价值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学界对抗战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基本特征、内容、发展方向,抗战文化与妇女运动、抗战文化的表现形式、抗战文化遗迹的发掘与保护,华侨抗战文化、抗战报刊、地域性抗战文化、国统区抗战文化、西部抗战文化等有较多的研究。近十年的抗战文化研究较之以往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特点:研究地域更加广泛、研究角度和研究范围拓宽、创新研究方法、地域性抗战文化研究兴盛等特点。总的来说,近十年来的抗战文化研究成就瞩目,但要认识到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抗战文化的的研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的加深。  相似文献   

5.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了保存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精华,中国东、中部地区许多著名高等院校历尽艰辛内迁西移。抗战胜利后,为了重振中华民族文化伟业,为了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整体布局和长远利益,内迁西移的各重要高等院校及其教育文化人,又辗转跋涉复员东返,历经近乎于二次创业的筚路蓝缕。抗战时期高等院校西移和抗战胜利后西迁高校东返的艰辛历程和奋斗精神,至今仍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我国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将理想状态区域作为参考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进行对比,得到相对意义上的资源在某区域内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以全国为参照区,依此计算我国东、中、西部相对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富余较多,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资源承载力均处于超载;东部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通过对资源承载力现状及相对资源承载力计算比较的综合分析,反映出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西部抗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化重心的西移、政治局面的相对宽松、共产党的领导推动、知识分子的奋斗抗争以及爱国主义的激励影响等方面 ,是西部抗战文化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0,21(2):27-30
湖南抗战文化运动十分活跃,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上篇从文化.名人汇聚、抗日团体与文化阵营、进步报刊及新闻出版、戏剧歌咏等文化活动诸多方面介绍了长沙抗战文化盛况。下篇概括介绍除长沙以外的湖南其它地区的抗战文化运动情况,并探讨了湖南抗战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谭刚 《天府新论》2004,4(2):101-103
抗战爆发后 ,国民政府在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 ,改善了大后方的交通条件。随着西部交通条件的改善 ,交通沿线的城市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从而推动了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但是东、中、西部现代服务业的布局不合理阻碍了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发挥,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协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有必要对现代服务业的布局优化进行研究.针对东、中、西部现代服务业布局的现状要采取措施实行对东、中、西部现代服务业的优化,以促进各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成长,但更为关键的是要从整体上给以政策的指导,从全局统筹的角度来优化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地区布局.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为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提供了前提与基础。妥善运用民族文化资本,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旅游富西部民族地区、兴西部民族地区,将是西部民族地区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和西部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民 族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根 基人类的任何文化都是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所处历史地理环境的不同,现实经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东、西部经济增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表明,FDI是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首先对中国东、西部经济增长以及各自利用FDI的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然后就FDI对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显示,FDI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增长,然而FDI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中国东、西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扩大。最后,文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扩大利用FDI,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政策选择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英 《学术论坛》2002,3(1):81-83
根据西部地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文盲率、人文发展指数、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等方面的特性 ,有针对性地提出西部人力资源的挖掘要分两步走 :首先要用 1 0年左右时间 ,在当地花大力气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同时做好从东、中部引进人才的工作 ,真正启动西部开发 ;第二步是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及其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入手,构建西部地区教育公共产品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西部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衡量,并对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均等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6年西部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存在不均等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引致西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成本偏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为此,应不断建立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合理配置教育公共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如何选择有效的环境规制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环保支出、环境税收和环保补贴三种环境财税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支出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作用不显著;环境税收政策对东部地区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印证了"绿色悖论"观点,在中、西部地区则效果不显著;环保补贴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形成"倒逼效应",政策作用程度为:中部>东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环境财税政策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显著作用程度不同,但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环境税收>环保补贴>环保支出.  相似文献   

16.
国民革命军一七六师是抗战期间一支活跃在大别山地区,进行敌后游击作战的国民党部队,它隶属于桂系,这支部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一直以来,学界对抗战军队的研究中,这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部队少有提及。笔者拟从诸多档案文献、回忆录、传纪、资料汇编之中,搜索出尘封已久的关于一七六师的历史,并对其抗战历程进行考察论证,也算是对于全民族抗战精神的一种永恒纪念。  相似文献   

17.
《重庆社会科学》2005,(9):F0002-F0002
重庆的抗战文化是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血与火铸成的重庆抗战文化,创造了一系列至今难以企及的文化成果,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展关于抗战文化的研讨,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宣传重庆在抗战中的特殊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2005年8月11日,重庆市社科联与重庆师范大学联合在重庆师范大学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庆抗战文化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张艳 《理论界》2007,(1):183-185
地处湘西边陲的偏远小域芷江在抗战期间留下的遗迹、文物和史料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抗战文化。它是当今研究近现代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和人文财富。芷江抗战文化体现了特有的芷江精神,其中所蕴涵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代表了当今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性、正义与公平。芷江抗战文化遗产具有内涵丰富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深远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县乡财政存在收支矛盾突出、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与东、中部县乡财政差距较大.建立在基数法框架上的转移支付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西部地区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环境与制度缺陷,要改革我国西部地区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方式,建立起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工业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抗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原有不合理的工业生产布局和工业内部结构。国民政府的工业政策也促进了国营工业的发展,并对民营工业发展产生了双重的影响。国民政府的工业统制政策作为抗战时期的非常措施,在战争前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之产生的弊端也加剧了抗战后期工业生产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