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欺诈行为作为一种违法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主要分析了合同欺诈行为的本质特征,并阐明了我国现有民事法律对合同欺诈的有关规定,以利于在实践中辨别出合同欺诈行为,避免或减少损失,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合同欺诈行为 ,本文从立法角度分析了对合同欺诈的认定 ,以及从合同订立到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对合同欺诈行为的防范制度。  相似文献   

3.
合同欺诈行为是一种无效的法律行为,但它对经济秩序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已倍受人们的关注。国家应从民事、行政和刑事三方面加以规范,以保证《合同法》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4.
经济活动中的合同欺诈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即:利用设定“质保金”进行欺诈;利用抵押担保进行欺诈;利用中介合同进行欺诈;利用“包销条款”进行欺诈;利用空白合同和“钓鱼”合同进行欺诈  相似文献   

5.
民法对受欺诈合同调整的特定思路是:维护意思自治,以意思表示是否自由、真实为判断合同效力的标准;区分欺诈行为与受欺诈的民事行为,重在对受欺诈人损失的补偿。我国民法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规定欺诈合同无效,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惩罚欺诈人。但笔者认为,规定欺诈合同为可撤销合同,更符合民法对受欺诈合同调整的特定思路。大陆法系民法对受欺诈合同的法律后果,区分相对人欺诈与第三人欺诈,分别作出规定,并对为第三人利益缔结的合同中的欺诈问题和可撤销制度适用的排除作出规定,均值得我国起草统一合同法时借鉴  相似文献   

6.
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案件给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合同欺诈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单靠加大打击力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有认真分析合同欺诈产生的个人、社会、经济原因 ,进行综合治理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合同欺诈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合同共同欺诈中的协助欺诈者相对于合同而言属于欺诈第三人。由于欺诈方与协助欺诈者的欺诈属于共同欺诈,故在该合同被撤销后理应由欺诈方与协助欺诈者共同向受欺诈方承担民事责任,但协助欺诈者并不是该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致使责令其承担侵权连带责任在我国《合同法》上成为不可能。我国可以借鉴外国做法,将欺诈定性为侵权行为,从而将合同共同欺诈定性为共同侵权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协助欺诈者应当依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与欺诈方一起向合同中的受欺诈方承担侵权连带责任;至于承担侵权责任份额,应当根据欺诈行为在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运用比较研究法将我国合同法草案中关于欺诈胁迫合同的法律规定,与西方两大法系合同法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相应规定相比较.从其产生的原因、性质、法律后果等方面分析,认为在我国合同法中将欺诈、胁迫的合同规定为可撤销的合同,既有利于充分保护受欺诈、胁迫当事人的利益,又可使我国合同法律制度更接近于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9.
<合同法>第58条关于受欺诈合同被擞销时赔偿责任之规定,性质上属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特别规定,故在法条适用上不必引用第42条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规定.但是,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但合同未成立·或者虽然成立但受欺诈方未予撤销时,则可依据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规定请求赔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材料例证和理论分析,提出防范以及解决地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合同欺诈问题的具体法律对策和建议,以期指导与项目引进有关的单位做好项目建设中的法制工作,优化项目引进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材料例证和理论分析,提出防范以及解决地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合同欺诈问题的具体法律对策和建议,以期指导与项目引进有关的单位做好项目建设中的法制工作,优化项目引进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2.
13.
居间合同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通过论述居间合同七方面法律特征和居间合同当事人、中居间人及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阐述了居间合同欺诈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指出了居间合同欺诈行为防范的四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合同诈骗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约(包括故意)以及欺诈行为,仍然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合同诈骗则属于刑事法律调整的犯罪行为,二者之间以是否存在一个真实或基本真实的交易为分水岭;交易条件是否真实、透明,不但影响对案件性质的认定,也决定其民事争议的最终处理;交付之后的行为被认作诈骗行为表现的,必须特别慎重;而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应坚持审查其是否具有“将他人财物永久性地归自己完全享用”的主观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经济主体,它的行为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效率和投资者的信心。证券市场对于投资者的财富效应有赖于上市公司业绩的稳步提高,上市公司欺诈则必然造成证券市场混乱。解决上市公司欺诈行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上市公司证券评级制度,强化信息披露,建立公司治理、中介审计和证券监管的三重约束机制。从长远看,应该建立上市公司讲诚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对诉讼欺诈侵财行为的性质认定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学术见解。利用司法公权力获得非正当利益的诉讼欺诈行为严重脱逸了社会相当性,具有纳入犯罪圈进行刑罚谴责及其否定性评价的正当理由。诉讼欺诈行为符合诈骗行为的内在结构模型,但是在规范刑法学上,把诉讼欺诈行为按照诈骗罪论处存在诸多障碍,这决定了在刑法分则中设立"诉讼欺诈罪"是我们的理性选择与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7.
价格欺诈问题是我国目前国内市场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正当的价格现象。文章从价格 欺诈这一概念的界定出发,分析了价格欺诈的表现特征,进一步试从政府行政管理、生产者及经 营者、消费者方面等多角度阐述了价格欺诈的成因,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提出应科学运用 价格杠杆调节经济发展,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改革价格管理体制,规范市场价格行 为,提高价格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合同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新罪名,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存在诸多难点问题。正确界定“合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同时将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相区别,对于正确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合同法》对承揽合同作了专章规定,但对雇佣合同未予明确。根据传统理论,涉及不动产的雇佣合同,往往与承揽合同难以区分。《物权法(草案)》没有对我国的不动产范围明确规定。实践中,只有做到对涉及不动产的承揽与(雇佣)合同进行正确有效的判别,方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以一个具体案件为例,建立起雇佣合同和承揽合同的区分体系,并阐述了区分两类合同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性欺诈不能类比为财产欺诈,因为并非所有的欺诈性交都构成犯罪,而只有其中最严重的欺诈行为才构成强奸。欺诈型强奸只包括对行为属性的欺骗和冒充丈夫或情人的身份欺骗,而利用宗教和封建迷信、以结婚为饵、隐瞒疾病等方法实施的欺诈性交,都不属于欺诈型强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