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久以来,教育史学研究均以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为研究对象,忽视了对教育过程中人的活动的研究,使得教育史学研究由于缺乏教育活动史研究这一前提,变成了一门“只见物不见人”的学科.教育活动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各种方式参与教育过程并进行互动的历史,是影响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过程的关键性因素.教育活动史是起源、前提和基础,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是派生物和结果.因此,研究教育史,必须研究教育活动史.教育活动史的研究应该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逻辑的思维解读历史的文本,用翔实的史料还原过往的教育活动,用叙事的语言构筑多彩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史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史学形态,它的兴起拓宽了历史研究和文化史研究的范畴和领域,使历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推动了跨学科的历史研究的发展.教育史学作为教育学与历史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与历史学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应该也需要从历史学中汲取营养,获得自身新的发展.近些年来在教育史学界悄然兴起的教育活动史研究可以从新文化史当中获取一些新的启示.新文化史视域下的教育活动史研究需要实现“三个转向”:研究视角应从上层转向民众,将人重新放回到历史当中;研究重心应从宏大转向微观,注重具体描写;历史撰述应从分析转向叙事,注重平实生动.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育史学科建设中以制度史、思想史为主体的"二分法",难以包容新时期教育史学科研究的发展,局限性日益体现.教育史学科体系"三分法"新构架的提出,指明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纳入历史研究视野的教育活动史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力图使教育活动史与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一起共同成为教育史学科体系构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史纳入教育史学科体系,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史学走向,加强史学与现实、生活与社会的联系,还会更加关注微观问题,带动教育专史发展,对丰富教育史研究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史>和<外国大学教育问题史>为例,论述教育问题史是教育史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研究范式,具体阐释了教育问题史与传统教育史的差异、教育问题史研究中的问题确定以及应关注的重点.随着教育问题史研究范式的应用,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和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动.  相似文献   

5.
论西南古代区域史的特点以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的历史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其共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西南地区位处中国历史疆域的西南部,地理气候环境特殊,少数民族的种类及人口众多,民族融合过程相异于北方,初级复合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交通等因素作用深远.作者以课题"古代治理西南边疆民族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从历史地理学、地缘政治关系的角度相应选题为例,阐述西南古代区域史研究的内容.并就系统分析法、历史时段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在西南区域史研究中的应用,举教例阐述,同时作了较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教育活动史多维视野是教育活动史未来的发展目标。它主要通过借鉴母体学科史学的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予以实现。通过日常史学、历史人类学来把握教育活动主体的日常教育活动,而身体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再现了教育活动主体的内心和声音,大众史学则实现了为民众写教育活动史的宗旨,它们共同促成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人民性;通过图像史学、形象史学、影视史学把握的生动感官符号,促成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形象性;通过计量史学的量化数据和精密统计,实现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科学性;比较史学通过思维扩展则落实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全球性、整体性。可以说,教育活动史的多维视野最终促成教育活动史研究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7.
情感史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参与者自身经历的事件,洞悉其情感表达,并解读他们情感体验背后的历史意义。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开展情感史研究能转换教育史学研究范式,推动教育史研究重心下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价值;强化教育史鉴今功能,给教育情感以历史观照;顺应国际史学发展趋势,拓宽教育史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开展情感史研究,应以学校和家庭教育情感史为主题,综合运用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大教育史观,注重记忆、回忆录、自传、书信等史料的搜集,采用教育叙事和口述历史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问题,是关于教育史学科基本面貌和总体面貌认识的问题.对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教育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和成熟程度.由于"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形成中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有不同的认识.根据目前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水平,当代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可以概括为:(1)以教育活动史、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为主要内容的具体教育史学研究体系;(2)以教育史学史、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教育历史哲学为主要内容的抽象教育史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译史研究的传统方式长于史料的爬梳与整理,而疏于对事件之间联系的分析,因而导致记述与分析的失衡;译史研究的文化方式则偏重揭示翻译活动与文化互动,虽然部分克服了前者的缺点,但是造成了研究中理论与实践之间新的失衡.新史学理论的历史中时段对于处理好记述与分析之间的矛盾带来了重要的方法,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内外之分,为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据此可以将翻译史分为内部历史和外部历史,前者以理论为研究对象,以范式为中时段,辨认理论发展所经历的范式并指认具体译论所属的范式,在对范式的把握中勾画内部历史的发展的图景;后者以译者(或者其他相关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文化为历史中时段,选择具有文化意义的史实并解释其文化成因,在与文化的参照中重建史实之间以及史实与历史整体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内外并重、双维平衡的翻译史解释模式,不仅能够处理好记述与解释和理论与实践在翻译史中的关系,而且从理论上预见了内外译史之间就共同关心的课题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殖民文化是一种以欧洲中心主义为核心的霸权文化,是近代欧美列强殖民扩张的文化伴生物。它以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特别是新教文化为意识形态根源,以欧洲物质文明的成功为经济前提,受到生物学和人类学等学科观念的催化,在近代欧洲的殖民扩张中形成并发展。殖民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的内容,它诞生于扩张、殖民和帝国主义这一系列历史的进程。所以,它既是西方以政治、经济、军事等显性力量为主体的殖民扩张的文化衍生物,也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进入历史研究的范畴,除应吸纳后殖民主义的既有研究成果与思路,还需将它作为客观历史的有机部分进行研究,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历史。在今后对近代殖民主义以及非洲史、拉美史、亚洲史、大洋洲史的研究中,应当给予殖民文化以与政治殖民和经济殖民同等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